《表1 红壤关键带剖面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表1 红壤关键带剖面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旱地转变为稻田对关键带红壤剖面土壤团聚体碳含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PU,花生旱地;NP,新稻田;OP,老稻田。下同。2)大写字母不同表示相同剖面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P<0.05),小写字母不同表示相同土层不同剖面间差异显著(P<0.05)

2016年11月,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孙家小流域的红壤关键带观测站(N28°13.7′—28°14.1′,E116°54.2′—116°54.5′)选取花生旱地(PU)、新稻田(NP,<30a)、老稻田(OP,>200a)3个典型剖面,按照30 cm的土层间隔自下而上地采集剖面样品,采样深度为120 cm,每个土层采集6个重复样品。将土壤样品带回室内,除去小石块、植物残体以及动物遗体,在其自然风干时沿土壤自然结构轻轻剥成直径10 mm左右的小土块,风干后,保存备用。各土壤剖面的土层划分及其理化性质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