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时长热老化的试样在0.6M氯化钠溶液中的特征值》

《表2 不同时长热老化的试样在0.6M氯化钠溶液中的特征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热老化对核电阀杆用17-4PH钢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3为不同时长热老化的试样在0.6M氯化钠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由图3可见,极化曲线的阴极部分由3部分组成,即氧活化步骤、控制步骤和氧扩散控制步骤。当电位达到析氢转变电位时,阴极过程由氧的去极化和氢的去极化共同组成[14]。图3所示的阳极曲线从自腐蚀电位开始,随电位的增加,电流密度先逐渐上升,随后逐渐平稳,并稳定在某一较小的电流密度Ip,即发生了钝化,表明该钢在0.6M氯化钠溶液中具有较强的耐Cl-腐蚀的能力。而发生钝化的原因是由于阳极极化的条件下表面形成了稳定而致密具有保护性的Fe、Cr、Ni等合金元素的氧化产物[15-19]。同时,在高电位钝化区内可以观察到大量电流峰,即亚稳态点蚀现象。当电位继续增大时,电流密度出现突然增大,此刻在材料表面发生了钝化膜的击穿和局部腐蚀现象。表2为热老化不同时长的自腐蚀电位Ecorr、点蚀电位准b、自腐蚀电流Icorr和维钝电流Ip。由表2可见,随热老化时间的延长,材料的自腐蚀电位Ecorr逐渐负移,与OCP的变化规律一致,表明不锈钢的腐蚀倾向性逐渐增大。自腐蚀电流Icorr逐渐增大,表明不锈钢溶解速率增加。材料的维钝电流Ip总体呈升高的趋势,表明不锈钢表面钝化膜溶解速率增加。点蚀电位总体呈降低的趋势,表明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保护能力下降,在较低电位下即可发生钝化膜的击穿,诱发不锈钢点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