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纵隔肿瘤患儿全身麻醉风险分级》

《表1 纵隔肿瘤患儿全身麻醉风险分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55例小儿前纵隔肿瘤手术的麻醉经验总结》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所有患儿未给予术前药物,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监测心电图,经皮测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及无创血压。根据纵隔肿瘤患儿全身麻醉危险分级(表1)予以不同的麻醉策略。对于安全组的患儿,面罩预给氧后静脉注射(静注)阿托品0.01 mg/kg、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 mg/kg及瑞芬太尼1μg/kg,如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且能耐受手控正压通气则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后气管插管。对于不确定组及不安全组的患儿,在适应性体位下面罩吸入8%七氟醚至意识消失及下颌松弛后,喉镜直视下用喉麻管以2%利多卡因4 mg/kg行咽喉及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再维持吸入2%~3%七氟醚2 min,如能维持通气且生命体征平稳则缓慢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及瑞芬太尼1μg/kg,保留自主呼吸插入气管导管;如无法维持通气和/或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则考虑尽快苏醒或者紧急开胸抬起肿瘤。麻醉诱导成功后行桡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不确定组及不安全组的患儿行股静脉穿刺置管,安全组患儿亦需开放下肢静脉备用),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心电图、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及动脉血气。术中用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不确定及不安全组的患儿开胸后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视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出血情况调整输液、输血速度。术后拔管参照《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管导管拔管的专家共识(2014)》,属于“高风险”拔管的患儿术后均带管入重症监护室;属于“低风险”拔管的患儿术后于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再入苏醒室继续观察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