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摇古代大同与小康社会比较》

《表1 摇古代大同与小康社会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特质问题析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周有光文集》与《人文知识读本》[4])

如上所论及,凡人抑或人类社会不能没有理想。中国古代理想社会观是什么?中国古代理想社会观主要出自《礼记·礼运篇》中对大同与小康的描述(1)。有研究表明,“大同”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宥》。“大同”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是指“养心”应当“忘物”。而用“大同”来描述“天下为公”这一理想社会的,则主要由孔子首创(见《礼记·礼运》)。“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2)。“小康”表达了普通百姓基于劳动而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而“小康社会”则要关涉到人的社会生活的基本面,不仅仅是涉及到解决人的温饱、殷实等物质美好生活方面的问题,而是要从人的美好生活的多方面出发,解决人的美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生态生活等各方面的自由美好生活需要。如下所述,小康在《礼记·礼运》中得到较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大同和小康的初步比较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