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三组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角度丢失、植骨融合率[±s,n(%)]》

《表3 三组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角度丢失、植骨融合率[±s,n(%)]》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效果及创伤应激反应比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与单纯前路组比较,★P均<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三种不同入路方式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马良等[3]的研究一致,说明不同入路方式均能够有效清除结核病灶。前路手术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术式,其优势在于适用任一胸腰段节段发生的结核,而且术野清晰,能够确保结核病灶的清除,有利于植骨块的植入[4]。但前路手术的风险较多,如形成假关节、植骨块塌陷、植骨床吸收以及矫正角度丢失等[5]。后路手术主要利用椎弓根钉棒达到内固定效果,不会过度影响脊柱生物力学特点,提高了后柱结构的稳定型,有效避免和预防脊柱后凸。但为了有效清除前方的结核病灶,单纯后路的创伤较大且术中需要影像学设备的辅助[6]。前后路联合主要是前路清除结核病灶而后路进行内固定,将单纯前路和单纯后路的优势进行了结合,但缺点也非常明显: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量多、手术耗时较长[7]。本研究表3也证实了三种不同入路的优缺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