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山意象群用字情况统计表》

《表2 山意象群用字情况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由意象构成看王勃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上表可见,王勃在写山时,多用“山”“岩”“壑”“峰”“皋”“岑”等字,在山意象群中的所占比例高达91.2%,而“岫”“崖”“嶂”“岭”“陵”“谷”等字的使用情况则少得多,仅占9.8%,这对山意象群总体风格特征的形成具有奠基性作用。一来就写山而言,前者较后者大体上笔画更简易,也更常见常用,尤其是“山”“岩”“峰”,几乎是山意象群中最基础的词汇了,用此类词更容易使人产生平实质朴之感。以《易阳早发》为例,原诗为“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前两句极言天色尚早时的凄清景象,给人以紧急与压迫之感,后两句转而用简易字“云”“树”“峰”“山”等收敛锐气,整体诗风便冲淡和质朴很多,若换成“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岫形。复此凉飙至,空陵飞夜萤”,整首诗便一险到底,效果远不及原句;二来从字义上看,“山”为总括性词汇,在山意象群中最具力量感与包容感;“岩”为高峻的山崖、“壑”为极深之谷、“峰”为高而尖的山顶、“皋”为水边高地(山)、“岑”为小而高的山,都较后者中的“岫(山洞)”“崖(山之侧面)”“嶂(像屏障的山峰)”“谷(两山夹道)”“丘(小山)”等高耸或险峻的程度更甚,诗歌气骨刚健的程度也因此加深。因此“峰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一句不能换成“嶂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肃肃凉景生,加我林谷清”的表达效果也很难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相提并论。由此可见,正是由于王勃对山意象群的相关词汇进行了有意识的选择调配,其山水诗作中山意象的审美特征——以“健”为主,质朴有气骨才得以如此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