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小冰期和20世纪中国东部旱涝型发生频率及其与千年平均的对比(据参考文献[5,20]修改)》

《表2 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小冰期和20世纪中国东部旱涝型发生频率及其与千年平均的对比(据参考文献[5,20]修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过去千年中国年代和百年尺度冷暖阶段的干湿格局变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旱涝型含义见表1。括号中的数字为各类旱涝型出现年数;为便于对比,MCA(950—1250年)和LIA(1450—1850年)的统计时段分别舍去1250年和1850年,LIA也同时给出其中1550—1849年的结果,使其可与MCA在相同时长内进行对比

统计对比MCA和LIA的各种旱涝型频率差异(表2)显示:MCA和LIA间发生频率差异最大的旱涝型为全区多雨(1a型)和全区少雨(5型),其中MCA期间全区多雨(1a型)的发生频率较LIA低29.0%,但全区少雨(5型)的发生频率却较LIA高22.4%。其次为江南多雨、江北少雨(2型)和江南少雨、江北多雨(4型);MCA期间江南多雨、江北少雨(2型)的发生频率较LIA高6.6%,而江南少雨、江北多雨(4型)的发生频率却较LIA低9.2%。仅长江流域多雨但华南、华北少雨(1b型)和长江流域少雨但江南、江北多雨(3型)在MCA和LIA期间的发生频率基本接近。此外,20世纪暖期的旱涝型发生频率也显示:中国东部更易出现全区性干旱却较少发生全区性多雨。这表明:暖期中国东部更易出现全区性干旱与南涝北旱特征;而冷期则更易出现全区性多雨与南旱北涝特征[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