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模型参数表:汶川地震热异常与构造应力关联的数值模拟》

《表1 模型参数表:汶川地震热异常与构造应力关联的数值模拟》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汶川地震热异常与构造应力关联的数值模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3.75~9.70)×1010表示0~22km深度范围内杨氏模量由3.75×1010线性增加至9.70×1010;未标注参考文献的参数均来自COMSOL Multiphysics内置材料。

几何模型主要涉及2条发震断层的产状、断裂带厚度及地壳结构(图2a)。断层产状采用Wang等(2011)以GPS和In SAR同震形变观测数据为约束反演获得的最优发震断层产状,具体为浅部倾角35°的彭灌断裂(PF)、浅部倾角55°的北川断裂(BF),逐渐过渡到倾角为7°的滑脱面上(图2a)。基于汶川地震后的钻探及野外露头观测数据,将断层破碎带的厚度设置为200m(王焕等,2010;Togo et al.,2011;Li et al.,2013)。地壳结构则按照地层速度差异构建成2个分层的块体(Tao et al.,2015;Liu et al.,2016)(表1),模型深度为60km,宽160km(图2a)。假设岩石孔隙中充满水,水的黏度、热膨胀性、可压缩性等参数均为前人(Ross et al.,1977)测试获取的不同温压条件下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