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课程分类及其学分分配比例表》

《表1 课程分类及其学分分配比例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大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总是要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本科教学的最为重要的环节[10],在目前全国上下新工科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以安徽省的战略新兴产业为导向,引入人工智能内容,形成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信息领域新技术为导向,掌握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完全符合2018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设置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规定毕业总学分为180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为60学分,占33.3%;通识选修课为7学分,占3.9%;学科基础课为34.5学分,占19.2%;专业核心课为23.5学分,占13.1%;专业方向课为6学分,占3.3%;实践教学环节为45学分,占25%;社会责任教育为4学分,占2.2%。课程分类及其学分分配比例如表1所示。图1为用不同颜色表示相应类别的课程及分学期开设课程的情况。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在第一学期开设了电子信息导论课程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第二学期开设了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公司的生产流程、关键技术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开设了专业所需相关软件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第三学期开设工程训练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第四学期开设工程训练、软件基础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础工程能力;第五学期开设FPGA数字系统设计大实验;第六学期开设ARM体系结构与汇编语言综合实验、专业相关软件;第七学期开设专业软件训练,至此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已掌握了本专业的重要软件知识和实践创新的基本能力。第七学期开设的专业综合实验,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开设的生产实习课程,使学生深刻了解本专业相关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要点难点、发展趋势及前景,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通过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利用本专业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达到新的高度。此外针对当前热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开设了linux相关课程,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开设了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课程以适应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