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Banff 2015移植肾小球病分级标准》

《表1 Banff 2015移植肾小球病分级标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电镜在肾移植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GN的诊断标准是肾小球基底膜双轨的形成,为了量化诊断标准,Banff 1997会议统一了GN的诊断标准,即形成双轨的肾小球血管襻的数量要大于10%[22]。Banff 2015会议再次修正了诊断标准,进一步量化受累肾小球血管襻双轨的数量,并对GN进行分级(表1)[23]。GN还可出现以下伴随表现:系膜基质增生、系膜溶解、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纤维蛋白沉积及微血管炎症等,这些病理表现仅有提示作用,不作为主要诊断标准[21]。GN的超微病理特征是足细胞足突消失、内皮细胞肿胀、胞浆空泡化、内皮孔丢失、肾小球内皮细胞锯齿状突起、内皮下间隙增宽、细胞碎片及纤维蛋白沉积[24],通常不存在电子致密物沉积。Wavamunno等[25]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内皮细胞肿胀、空泡化以及内皮间隙增宽等病理学表现多在移植后1~3个月内出现。随着疾病进展,肾移植后1年内可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双轨化,而3年后内皮孔会明显减少。这些超微特征也可以在病理诊断中给临床一个疾病进展阶段的提示,从而对临床治疗起到重要的辅助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