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试验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

《表4 试验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热处理工艺对低温贝氏体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上述分析可知,相较于一步法,经二步等温贝氏体工艺处理后试验钢中生成了更细小的纳米级贝氏体板条,且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尺寸和含量降低,贝氏体含量相对增加。结合贝氏体钢硬度H与贝氏体铁素体含量Vα和板条宽度t的关系H≈Vα/t可以得出,二步等温贝氏体工艺处理后试验钢的硬度相对较高,这与表2所示的维氏硬度测试结果相符。另一方面,贝氏体铁素体中碳呈过饱和状态,且板条中存在高密度位错[11],对于二步等温贝氏体工艺而言,持续进行的残余奥氏体相变会导致钢中贝氏体铁素体含量增加,即位错密度持续提高,这进一步提高了试验钢的强度。有研究表明,贝氏体束中存在15%左右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12],故钢中贝氏体铁素体含量增加的同时,不稳定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薄膜状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如表4所示。在外力作用下,稳态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具有较高的应变硬化率,亦即可以通过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起到延缓微裂纹扩展、提高试验钢塑韧性的作用[13-15],二步等温贝氏体工艺处理后试验钢的强塑积可达19.66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