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Ce-SBA-15吸附剂样品的织构性质》

《表2 不同Ce-SBA-15吸附剂样品的织构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溶剂pH对Ce-SBA-15吸附剂酸活性位构筑及脱硫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不同pH下制得的Ce-SBA-15分子筛吸附剂对纯噻吩模拟油的脱硫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选取其中代表性的Ce-SBA-15(X)(X=3、5、7)3种吸附剂进行对MO-2模拟油的动态吸附穿透实验,考察烯烃存在条件下3种吸附剂对噻吩的吸附脱除能力,同时进行失活吸附剂的萃取实验,取萃取液进行GC-SCD的检测分析,结果见图4。由图4(a)可知,Ce-SBA-15(5)分子筛的第一滴流出液即检测到噻吩(Ct/C0=0.227),而其他两种吸附剂的Ct/C0为0,表明烯烃的存在对Ce-SBA-15(5)脱除噻吩能力的影响最大。而Ce-SBA-15(3)晚于Ce-SBA-15(7)吸附穿透,表明Ce-SBA-15(3)吸附剂受烯烃影响最小。此外,3种吸附剂均存在一个较长的“吸附平台”,Ce-SBA-15(3)、Ce-SBA-15(5)和CeSBA-15(7)3种吸附剂穿透曲线中“吸附平台”所对应的Ct/C0值分别约为0.60、0.75和0.70。对于该平台的出现,一种解释将其归结为介孔孔容和孔径过大所导致的。而另一种解释认为该平台应属于硫化物在介孔分子筛内存在的一种动态吸附平衡过程。由表2可知,Ce-SBA-15(3)吸附剂具有三者中最大的孔容和孔径,故噻吩分子对其表面吸附活性位的接近性更差,即与其对应“吸附平台”的Ct/C0值应最大,而这与实验结果相矛盾。故本文中后一种关于“吸附平台”的解释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