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雅勒唱名表:关于唱名法的争鸣与“联觉唱名法”——兼谈唱名法的历史沿革与创新》

《表1 雅勒唱名表:关于唱名法的争鸣与“联觉唱名法”——兼谈唱名法的历史沿革与创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关于唱名法的争鸣与“联觉唱名法”——兼谈唱名法的历史沿革与创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第一,根据实践需要增加唱名词汇。一方面,在“圭多唱名法”基础上人们根据需要,不断增加新的唱名作为补充。首先是加入唱名“si”,之后又将不好发音的“ut”改为了“do”,这样便形成了沿用至今的七个基本唱名。国际上通行的“首调唱名法”就是在这七个基本唱名基础上,增加了五个升号唱名和五个降号唱名形成的。另一方面,人们不断创造新的唱名词汇系统。16世纪,比利时音乐家韦尔兰特(Hubert Waelrant)提出了“波切蒂唱名法”(Bocedization),将七个唱名命名为“bo-ce-di-galo-ma-ni”。17世纪,德国音乐理论家丹尼尔(Danial Hiztler)提出了“贝比唱名法”(Bebization),以“la-be-ce-de-me-fe-ge”作为七个基本唱名。18世纪,德国音乐家格劳特(Carl Heinich Graun)提出了“达梅尼唱名法”(Daminization),使用“da-mini-po-tu-la-be-da”表示七个基本音级。19世纪,德国音乐家艾茨(Karl A.Eitz)发明了一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唱名法—“艾茨唱名法”,又名“唐瓦特唱名法”(Tonwort),这是一套极其复杂,包括了五十三个唱名的庞大系统。德国音乐学家理查·穆尼西(Richard Munnich)在对“艾茨唱名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雅勒唱名法”(Jale)(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唱名法都不如“首调唱名法”“柯达伊唱名法”那样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它们都没有以“圭多唱名法”作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