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1981—1991年中苏进出口贸易额》

《表2.1981—1991年中苏进出口贸易额》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苏(俄)经贸关系70年评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陆南泉等编:《对苏贸易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81页;薛君度、陆南泉主编:《中俄经贸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8页。

从42年(1949—1991)中苏经贸合作的发展情况看,两国之间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经贸关系直接受制于政治关系。另一个问题是,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单一性不利于扩大贸易规模。还应指出的一个问题是,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远远不能适应中苏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需要。在80年代中苏经贸关系较快发展时期,我国的对苏联地方边境贸易,履约率仅为30%左右,运输问题是履约率低的一个原因。我国对苏联的贸易主要是依赖铁路,而当时铁路运输又集中在三大铁路口岸(满洲里、二连和绥芬河),它们承担着政府贸易、地方边境贸易的大部分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长期的超负荷运转、装卸能力不足、车皮短缺,必然导致大量货物的滞留。加上有些口岸的基础设施差,如缺乏仓库、港口、码头和其他设施,更制约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