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处理水稻收获后土壤表层(0~20 cm)总可溶性氮与氮组分、δ15N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表2 不同处理水稻收获后土壤表层(0~20 cm)总可溶性氮与氮组分、δ15N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控制灌溉下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氮素组成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P<0.05。

控制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量处理水稻收获后土壤总可溶性氮与氮组分以及δ15N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总体而言,2017年与2018年土壤总可溶性氮含量与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硝态氮、δ15N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施加秸秆后,2017年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与总可溶性氮含量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变为正相关,铵态氮含量与总可溶性氮含量的相关性由正相关变为负相关,硝态氮含量与总可溶性氮含量的相关性由正相关变成显著正相关。2018年铵态氮含量与总可溶性氮含量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变成负相关,硝态氮与总可溶性氮的相关性由正相关变成负相关,δ15N含量与总可溶性氮含量相关性由正相关变成负相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除了秸秆本身带有一定量的氮素外,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的变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7—2018年无秸秆处理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与总可溶性氮含量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变成了正相关,铵态氮与总可溶性氮的相关性由正相关变成显著正相关,δ15N含量与总可溶性氮含量的相关性由负相关变成正相关。2017—2018年施加秸秆处理硝态氮含量与总可溶性氮含量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变成负相关。可溶性有机氮、硝态氮、铵态氮、δ15N含量与总可溶性氮含量相关性的变化说明土壤总可溶性氮含量与氮组分以及δ15N含量的关系不仅受秸秆还田的影响,还受施入氮肥或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氮素变化的过程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