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处理水稻收获后土壤表层(0~20 cm)δ15N含量》

《表1 不同处理水稻收获后土壤表层(0~20 cm)δ15N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控制灌溉下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氮素组成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天然土壤碳库和氮库的源,主要来自地上植物残体,因此土壤中的碳、氮同位素组成与植物残体的同位素组成非常相近[12]。土壤氮的稳定同位素δ15N丰度的演变,可以灵敏、精确地反映土壤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且土壤氮同位素组成特征能有效揭示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程度、土壤氮动态和含量的微小迁移[13-14]。2017年和2018年控制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量处理水稻收获后土壤表层(0~20 cm)δ15N含量如表1所示。2年试验中,控制灌溉模式下,2017年无秸秆N0处理土壤表层δ15N含量较N1、N2、N3处理分别增加27.5%、8.6%、2.1%,2018年无秸秆N0处理土壤表层δ15N含量较N1、N2、N3分别增加22.1%、6.6%、1.9%,2017年N2、N3处理土壤表层δ15N含量较N1处理分别增加17.4%、24.9%,2018年N2、N3处理土壤表层δ15N含量较N1处理分别增加14.6%、19.8%(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