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疟疾病例确诊过程中检测结果不一致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表2 疟疾病例确诊过程中检测结果不一致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疟疾病例复核确认过程中检测结果不一致常见问题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仅是遇到类似问题时首要考虑的原因,但不一定是惟一或一定是这些原因

但在实践中,也经常有许多无症状带虫者的血液样品,如主动病例侦查时、患者服药后或自流行区回国后发病前主动就医并要求检测时采集的样品。在此情况下,患者的原虫血症往往会超出镜检员的能力检测范围而呈阴性,即出现3种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2013年,Feng等[10]应用镜检、PCR(NP-1993)和RDT[Carestar TM,HRP2/pLDH(Pf Pan)]对上林地区226例输入性病例样品进行检测时发现,有12例在首诊1~18 d后的第2次就诊时才被确诊为镜检和PCR疟原虫阳性,其中包括4例首诊时镜检阴性、PCR和RDT阳性,且3人伴有发热等症状,1~2 d后再检为镜检和PCR疟原虫阳性;7例首诊时镜检和PCR阴性、RDT阳性,无临床症状,2~13 d内出现发热等症状,且再检为镜检和PCR疟原虫阳性;另有1人3种检测方法均阴性,18 d后发作,再检也是镜检和PCR疟原虫阳性。可见,巢式PCR可提前镜检1~2 d确诊病例,而RDT,特别是基于检测恶性疟原虫HRP2抗原的产品,可比镜检和PCR更早发现病例。Kamau等[14]通过人工感染测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可以提前镜检4~6 d检测受试人员体内的疟原虫。由此可见,应用较敏感的检测的方法,可以更早发现疟疾病例,因此不可忽略任何一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病例,只要有1种检测方法呈阳性,需首先进行阳性假定,然后在了解各检测方法特性和大概检测阈值的基础上,对病例进行判断,或通过再测、再观察等手段以验证或排除该假定(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