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6年我国各省份和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效率值》

《表1 2016年我国各省份和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效率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省域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率及演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各地区均值的计算采用DEAP2.1中总均值的计算方法,取地区内各省份的算术平均值。下同

2016年我国各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情况如图2所示;各省份与各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效率如表1所示。结合图2与表1可见,分区域看,各地区按综合效率数值高低排名,依次为西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其中,西南地区的综合效率值为0.792,东北地区的综合效率值为0.421,前者约是后者的1.9倍。综合效率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从纯技术效率的数值来看,最高的2个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与西南地区,最低的2个地区为黄河中游地区与东北地区,纯技术效率的最高值约是最低值的1.8倍;从规模效率的数值来看,北部沿海地区与西南地区最高,而南部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最低,规模效率的最高值约是最低值的1.6倍。综合效率最高的西南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较高,综合效率最低的东北地区主要受其纯技术效率较低的影响,次低的西北地区主要是因规模效率较低。西南地区的较高综合效率可能与近些年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电子信息制造业向西南地区转移有关。地区之间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上存在的明显差异,表明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但若按东、中、西部来看,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是东部>西部>中部,规模效率是中部>东部>西部。由此可知,东、中、西部的地区划分方法“淹没”了高效的西南地区和低效的东北地区,“中和”了地区效率的内部不平衡性;而八大地区划分方法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地区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