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第一次“设计下乡”时的人民公社规划方案》

《表1 第一次“设计下乡”时的人民公社规划方案》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业学大寨”社会动员背景下的中国新村规划建设》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之前,伴随着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与传统农村截然不同的“新村”规划已经开始进行。1958年,因为农村公社规划的需要,掀起了第一次“设计下乡”运动,在建工部的动员下,全国规划设计部门与大专院校建筑系的师生来到乡村,参与人民公社的规划建设。[3]当时比较典型的规划方案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规划、甘肃省武威县金羊乡人民公社规划、河北省徐水县遂城人民公社规划等。这些规划方案普遍面积较大,人口规模也普遍在20000~60000人,可以称作几个农村片区的区域规划,比较宏观,当时的目标是把规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先粗后细”。到1959年底,共完成了对320个人民公社和472个公社居民点的规划。[4]其规划布局方式比较多样,有相对工整的行列式布局,也有相对自由的布局,但一般只停留在规划上,真正实施的方案非常少(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