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气象站点1956—2013年期间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统计》

《表7 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气象站点1956—2013年期间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1999—2015年期间动态变化遥感调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均值,在指定时段的年平均值;年值1,表示1971—2000年累年值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20];年值2,表示1981—2010年累年值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20]。

水(降水)、热(气温)及其组合是影响冰川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二者年际变化共同决定冰川的性质、发育和演化[11]。为分析降水和气温对冰川变化的影响,统计了喜马拉雅山地区多个气象台站的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累年年值数据(表7),同时选取狮泉河、普兰和隆子3个台站的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的多年年值数据资料作为研究区不同地区冰川变化气候背景参考。从表7中可以看出,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沿喜马拉雅山脉从西到东的差异较大;不同时间段的30年累年年值数据对比,大致得知,所有台站的气温是升高的,升温幅度不一,降水量增减变化不一,其中狮泉河、普兰、定日及江孜等台站降水量减少,帕里、错那和隆子等台站降水量略有增加,聂拉木、拉孜和日喀则台站降水量基本持平。该地区近几十年来气温普遍升高,在不同地区升温幅度略有差异,而降水在空间上没有表现出一致性的变化趋势,这与其他研究者得出的变化趋势一致[10,28-29]。总体上,沿山脉由西或西北向东或东南,大体上呈现出气温升温幅度减小、降水量由减少到略增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