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994—2016年各阶段中国粮食增长因素的贡献测算》

《表4 1994—2016年各阶段中国粮食增长因素的贡献测算》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要素投入、制度变迁与中国粮食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为了计算Mpt-1、Fisa、At、Mci、Ngca、Disa的变化对增长的贡献,将系数乘以100,以转换成它们的贡献百分比,因为这些变量在估计函数中为半对数形式。(2)耕地面积、人力资本、农业机械劳动力、化肥的变化是指该变量的增长百分比;Mpt-1、Fisa、At、Mci、Ngca、Disa

从表2、表3的固定效应模型参数估计以及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F检验均在1%上显著,总体回归效果较理想,模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都超过了0.99,表明各变量能够较好地对粮食增长进行解释。根据变量变化和变量参数估计,计算不同阶段各变量对粮食增长贡献率,其中第(1)、(2)、(4)、(5)、(7)、(8)、(10)、(11)列报告了等式(2)的结果,第(2)、(4)、(6)、(8)列报告了等式(3)的结果。可以看出,价格制度、财政支农制度、农业税收制度和自然灾害的参数估计后者与前者有明显差异,显著水平也不同。为分析制度变迁和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本文选择具有显著水平的估计结果。表4报告了以表2、表3参数估计值为基础的要素投入、制度变迁和自然灾害因素的增长贡献情况。表4没有对技术进步的贡献进行测算,但从表2、表3常数项参数估计来看,总体上,技术进步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