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Ag含量分别为0%、5%、10%、15%和20%的Ag/NiO复合纳米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抑菌圈》

《表1 Ag含量分别为0%、5%、10%、15%和20%的Ag/NiO复合纳米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抑菌圈》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载银纳米氧化镍的抗菌性能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数值代表平均数±标准差(n=3).–代表没有抑菌性;同行中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

G+(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G-(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是微生物实验室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它们能够体现不同抗菌素耐药性的表型和基因型。本文运用扩散滤纸片法来检测含Ag量分别为0%、5%、10%、15%和20%的Ag/NiO复合纳米对G+(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G-(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如表1和图1。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含Ag量为0%的纯NiO纳米对所有的被测试微生物都没有抗菌活性,但含Ag量分别为5%、10%、15%和20%的各Ag/NiO复合纳米对所实验的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都有明显的抗菌活性,且表1的数据还表明,随着含Ag量从0%到5%的增大,其Ag/NiO复合纳米对所实验的细菌抗性都明显增加;但含Ag量从5%到20%之间变化时,各Ag/NiO复合纳米对G+(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G-(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抗菌性不同,其中对G+表现的是先增大到后减少,都在含Ag量为15%时达到显著最大(P<0.05);而对G-表现的是抗菌活性一直增加,但仅在含Ag量为10%(绿脓杆菌)或15%(大肠杆菌)时达到显著变化(P<0.05),其余变化不显著,可能原因是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