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半臂结构分析表:从初唐考古发现谈半臂造型特征研究》

《表1 半臂结构分析表:从初唐考古发现谈半臂造型特征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从初唐考古发现谈半臂造型特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借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文化基础之上,半臂在唐代开明、交融的服饰文化氛围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初唐女子流行之服。在四川永丰、忠县汉墓出土的服饰俑皆襦衫外着半臂,可见这一款式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唐半臂属于中华传统服饰结构中的十字形平面结构,在裁剪时以通袖线和前后片中心线为基本轴,裁剪成平面十字形轮廓[1]。剪裁时以衣长方向为经纱方向,前后片连裁,整个衣身为一个完整的裁片。然后再进行领围的裁剪,将前后片面料沿通袖线对折,上下齐平,部分半臂前短后长,造型更加合理美观。将折叠好的凸字形裁片沿通袖线分开前后片,定出领口宽度,留出缝份量裁剪出领口。半臂通袖的尺寸应小于布匹的幅宽,袖长在肩与肘之间做长短变化,衣身裁片与袖口裁片在整体结构上没有明显的分割。表1为半臂结构分析表,以坦领半臂为例,袒领半臂领口低于胸部,领口圆润平滑,似矩形;腰部线条贴合人体,下摆呈外放状,能达到一种修饰腰部的作用,整体较为宽松。裁片强调面料的完整性,半臂这种十字造型是中国传统服装最为典型的结构特征形式,传达出中国的“惜物节用”理念,在封建思想和传统审美下有着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