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东盟区域内和区域外贸易增加值比重变化(2000、2010、2017年)》

《表1 中国、东盟区域内和区域外贸易增加值比重变化(2000、2010、2017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与东盟共建区域价值链问题探讨——以制造业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多地区投入产出表(ADB-MRIO)数据计算所得。

第一,双边贸易增加值来源内向化。通过对中国和东盟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增加值来源分析发现,双边贸易增加值来源呈现区域内向化发展特征。从中国来看,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获得的国内增加值(DVA)越来越多地源于区域,出口产品中来自区域内的国外增加值(FVA)也略有增加,这说明该区域成为中国制造业贸易增加值的重要来源地。从东盟来看,其制造业增加值也越来越多地源于区域内,其DVA份额不断上升,同时出口产品中来自中国的FVA比重也越来越大。这说明中国和东盟制造业的贸易增加值越来越依赖于该区域。从区域视角看,2017年,有40.84%的区域内国内增加值(RDVA)和34.71%的区域内国外增加值(RFVA)来自本区域,与2000年相比,有明显提升(见表1)。由此可见,中国和东盟制造业的贸易增加值的区域来源比重越来越高,价值链的内向化发展特征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