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长期构造加载及前序地震导致的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震中位置的库仑应力变化》

《表4 长期构造加载及前序地震导致的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震中位置的库仑应力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00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应力演化与周缘强震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于表3中列出的自1900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周缘的某次强震,表4给出了长期构造加载及前序地震导致的在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以下简称库仑应力),其中库仑应力变化的投影面为该次地震的破裂面.由表4可知,长期构造加载在不同地震震中位置导致的库仑应力年变化是不同的,其中在1937年阿兰湖、1963年阿兰湖及1973年炉霍地震震中位置的年增加值最大,约为100~141Pa·a-1,表明长期构造加载对这3次地震的促进作用明显.1937年和1963年在东昆仑断裂带阿兰湖附近连续发生2次7级以上强震,相隔仅26年,可能与长期构造加载的这种促进作用有关.在1904年道孚、1924年民丰、1933叠溪、1955年康定、1997年玛尼、2001年昆仑山口西、2008年于田和2010年玉树地震震中位置的年增加值次之,约为40~86Pa·a-1,表明长期构造加载对这些地震均体现为促进作用.2008年汶川和2013年芦山地震震中位置的年变化非常小,与其它地震震中位置的年变化量相比低1~2个数量级,仅为约±3Pa·a-1,表明长期构造加载作用对这两次地震的影响速度非常慢,其作用效果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体现.这可能与汶川和芦山地震共同的发震断层———龙门山断裂带的特殊构造形式有关,也与这两次地震的破裂面和滑动方向有关.长期构造加载导致在1973年亦基台错地震震中位置的库仑应力每年减小,约为-33Pa·a-1,表明长期构造加载对该地震的发生有延迟作用,这可能与1973年亦基台错地震的特殊的破裂面及滑动方向有关.从表4进一步可知,对于某次地震,其前序地震的同震库仑应力绝对值大小与前序地震的震级以及两次地震震中之间的距离有关,前序地震的震级越大,两次地震震中之间的距离越小,库仑应力绝对值就越大,表明前序地震的影响越大;与之相反,前序地震的震级越小,两次地震震中之间的距离越大,库仑应力绝对值就越小,表明前序地震的影响越小.同震库仑应力的绝对值大小随两次地震震中之间的距离增加迅速减小,表明库仑应力为近场作用,远场作用效应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