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流量阈值控制下的洛阳市区旅游流网络拓扑特征》

《表1 不同流量阈值控制下的洛阳市区旅游流网络拓扑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洛阳城区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不同流量控制下的旅游流网络分析。不同流量控制下的网络特征是不同的,根据文献[25]和洛阳城区旅游流网络数据特征,将节点间的路径(Iij)分为≥1、≥5、≥20、≥50、≥100、≥200这6个层次,统计不同流量控制下流动网络的节点数、路径数和路径流量等(表1)。结果表明:Iij≥1时,全部32个旅游节点出现的路径数仅为426个,网络密度仅为0.43,表明约43%的节点在洛阳市区旅游流网络中建立联系,整体结构较松散而且分布不均衡。从中心势指标来看,外向、内向、中介势数值都相对较低,说明旅游流网络中大部分节点通过核心节点发生联系的现象较少,且对核心景区的依赖性较低,没有明显的核心景区。当Iij≥5时旅游流网络节点数下降为26,路径数下降更为剧烈,仅为384,网络密度有所提高,表明洛阳市一部分旅游节点之间的流量较小,联系及其微弱。而外向和内向中心势有所提高,中介中心势有所下降,说明Iij≥5时网络节点比Iij≥1对核心节点的依赖性现象进一步加强。平均流量上升为32.95,流量占比达到了99.33%,说明Iij≥5时路径几乎刻画了洛阳市区旅游流网络的全部。当Iij≥20时,节点数和路径数都快速下降,网络密度急剧上升为0.87,表明Iij≥20网络整体结构较紧密且分布趋向均衡。内向和外向中心势有所上升,中介中心势急剧下降,平均流量达到45.75,流量占比为95.89%,说明Iij≥20路径依然刻画较多的流动。Iij≥50时,路径数下降速度高于节点数下降速度,网络密度进一步提升,高达0.956 0,说明网络结构极其紧密。而内向和外向中心势有所提高,中介中心势进一步下降为0.17%,表明旅游流网络分布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平均流量达66.43,流量占比仍超过9成。Iij≥100时,节点数下降为10,路径数减少到88,流量占比约为80%,平均流量上升为116.13,网络密度较高,达到了0.96。Iij≥200时,节点数进一步下降为5,路径数为20,网络密度为1,中介中心势均为0,说明Iij≥200的洛阳市旅游流网络没有表现出中心趋势,网络呈现出“环+链”形结构,构成环形的4个景区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和丽景门间势均力敌,没有明显的优势景区。从以上不同流量控制下的旅游流网络指标数值变化可知,随着流量阈值的不断增加,平均流量进一步增加,而节点数、路径数和流量占比有所减少,网络密度和中心势与流量阈值没有任何关系。同时,核心景点和主要路径不断呈现,核心边缘特征逐渐清晰,洛阳市旅游流网络为典型的核心边缘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