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粤港澳城镇化协调度的全局Moran's I值》

《表3 粤港澳城镇化协调度的全局Moran's I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粤港澳“经济-土地-人口-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时空分异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在1%、5%及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z值。

分别构建邻接矩阵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文件测算粤港澳城镇化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全局Moran's I值以检验其空间相关性,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由计算结果可知,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全局Moran's I值均大于0,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由此说明粤港澳城镇化协调度空间分布并非随机的,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城镇化子系统协调度高的地区,其周围协调度也较高;城镇化协调度低的地区,其周围协调度也较低。且采用不同空间权重文件计算后,这一结论仍然稳健。此外,采用邻接矩阵计算的全局Moran's I值远高于采用经济距离权重文件计算的全局Moran's I值,前者均值达到0.575。整体而言,在邻接矩阵权重文件下,城镇化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分布程度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集聚性增强,而经济距离作用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集聚性有所减弱。具体来看,以经济距离权重为例,城镇化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全局莫兰指数值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W”型变动态势,2008-2010年Moran's I值持续下降,说明这期间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的空间集聚效应不断减弱,2008年Moran's I值最大,数值为0.321,此时空间集聚效应最强。2010-2011年Moran's I值略有回升,2011-2014年Moran's I值逐年下降,表明城镇化耦合协调的空间集聚效应趋于弱化,于2014年达到最小值,数值为0.240。2014-2015年Moran's I回升至0.258,之后保持稳定,仍低于Moran's I值的初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