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0—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规模状况》

《表1 2010—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规模状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及解决途径——基于社会基本矛盾》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根据2010—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整理。

在我国较长一段时期,物资供应不足,很多人处于对温饱的渴求之中,人们需求对象比较单一,主要是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吃饱、穿暖的物质。随着财富的丰富和基本物质需要的满足,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心理等非物质需要的满足,对健康丰富的文化产品、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社会道义、安全的社会环境、安心的归属、温馨的爱、“说走就走”的旅行等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也是导致人们幸福感下降的直接原因。物质条件的丰富,人们幸福感的下降其实质就是发展不充分未能满足人们的非物质化需求。特别是旅游需求,综合包含了以上人们非物质需要的各种因素。因此,旅游业现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人们非物质需要状况。近几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我国国内旅游人次增长迅速,旅游消费呈爆发性增长(见表1)。到2016年,我国旅游三大市场(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达47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5.5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人次达到44.4亿人次,人均3次,旅游消费规模3.9万亿元(2)。据胡润百富《中国奢华旅游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游客的国际旅游购物消费连续5年稳居全球第一,消费总额占全球35%,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俄罗斯(13%)。(3)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集中体现了人们物质需求满足后对精神享受等非物质需求的日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