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财政管理视野下中国碳预算体系的构建》

《表1:财政管理视野下中国碳预算体系的构建》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财政管理视野下中国碳预算体系的构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国家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后,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行业产业政策、行业竞争力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以及能源利用规划等因素制定并执行碳预算方案。碳预算方案的制定应当考虑以下因素:首先,碳预算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为最终目的,这也是碳预算满足环境效益确定性的要求。其次,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多个碳预算将目标分解,以体现一定的灵活性。一方面,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减排设施的投资回报需要周期;另一方面,随着碳封存和碳捕捉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低碳技术的研发利用以及环境友好产品的开发能力提高等,温室气体减排成本会越来越低且效率越来越高。因此,赋予碳预算灵活性,允许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在总目标约束下对不同的碳预算周期进行灵活调节,有利于更加成本有效性地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鉴于此,笔者认为碳预算可以采取先宽后紧的思路进行设计。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产业发展政策、能源利用规划以及行业企业减排潜力等因素在各个碳预算之间相互调剂碳排放配额。最后,碳预算的制定和分解还要考虑行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一方面,对于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而严重削弱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型行业企业,只能渐进的推进减排目标,而不能激进地实施减排;另一方面,考虑与中国出口产品处于高度竞争状态的国家(如印度、巴西)是否采取了相同程度的减排措施,如果对方没有采取或采取的措施不够严厉,我们国家对相关行业企业的控排措施需要重新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