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堆焊层不同区域的显微硬度》

《表3 堆焊层不同区域的显微硬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Q235钢表面高强铁铬合金熔覆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单位:HV)

从表3所示的显微硬度总体分布来看,基材区的显微硬度最小,界面区次之,熔覆区最大,其中熔覆层显微硬度最高达到553 HV,远高于母材和焊丝的显微硬度(均为200 HV左右)。基体区和界面区随着热输入和堆焊速率的变化波动很小,熔覆区显微硬度却随着堆焊工艺参数的变化有明显变化。显微硬度之所以有上述变化趋势,原因如下:一方面,界面区进行了二次再结晶,在基体原来的柱状晶粒的基础上沿着界面生成了大量等轴晶,且铁素体和珠光体跟基体相比变得更为细小均匀[7],导致显微硬度变大,而熔覆层由于产生了很多马氏体,因此显微硬度急剧升高;另一方面,当热输入量增大或者堆焊速率变大时熔覆层显微硬度反而变小,是由于焊接熔融温度场的端部效应[8]与熔覆表层和亚层过冷度较大,在层间和表层出现了裂纹、夹杂等缺陷。因此,多层多道次堆焊过程中尤其要控制热输入和层间的过冷度。通过控制二次相的生成和缺陷数量可以控制熔覆层的显微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