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理论与实践》求取 ⇩

目 录1

第一部分劳动理论1

劳动与人类社会1

劳动与劳动科学2

劳动与劳动经济学4

劳动资源概念和我国劳动资源的现状7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应有素质及其提高8

劳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0

影响社会劳动资源的主要因素12

社会劳动资源与需要的平衡13

正确确定企业劳动力数量15

社会劳动资源分配比例及其变动趋势15

劳动资源管理与行为科学17

劳动者的需要、动机与行为1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1

劳动力市场,劳动市场,劳务市场22

我国社会主义的劳动力流动24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的性质26

我国社会主义的就业、失业、待业27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的历史回顾29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的现状与趋势32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的模式35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的“择人”与“人择”37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劳动力的转移39

我国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后备军与劳动服务公司41

劳动就业与社会人口的关系43

劳动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45

劳动就业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46

劳动就业与部门结构、投资结构的关系49

劳动就业与教育、培训的关系50

劳动就业与新技术革命的关系52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制度的性质、发展和改革55

我国社会主义的劳动合同制度57

我国社会主义用工制度及其改革60

社会主义的科学劳动组织62

我国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66

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发展68

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71

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74

按劳分配中“劳”的含义及其计量78

社会主义劳动报酬及其形式81

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83

工资与物价的关系86

工资与就业的关系88

工资与国民收入的关系90

职工工资水平与农民收入水平的关系92

职工的劳动差别及其工资关系93

我国社会主义工资制度的基本特征95

我国社会主义工资制度的发展98

我国社会主义工资制度的改革101

社会主义工资的职能与工资杠杆105

我国社会主义工资的宏观管理108

我国社会主义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110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114

我国社会主义的职业技术培训117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保护的性质与特征119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21

我国的劳动保险及改革124

我国社会主义的职工福利和制度126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管理的方法128

农业经济领域的劳动管理131

工业经济领域的劳动管理134

商业经济领域的劳动管理136

基本建设领域的劳动管理138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单位的劳动管理141

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工作的性质与职能143

劳动经济工作者的素质与职业道德145

第二部分劳动业务150

一、劳动计划与劳动力管理150

劳动计划的分类及内容构成150

劳动计划的编制程序151

劳动计划指标体系152

劳动力计划平衡153

职工人数计划的主要指标和编制的原则154

职工人数计划编制的方法和审批154

工资计划的编制原则和方法155

工资计划的主要指标156

职工培训计划157

经济特区的劳动工资计划158

企业职工人数计划158

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159

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的编制方法160

企业工资计划160

企业工资计划的编制程序161

劳动工资计划说明书162

劳动力管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163

劳动力有计划的宏观管理163

用工制度和用工形式164

企业劳动管理的主要内容166

企业辞退违纪职工的条件和程序167

关于企业职工“停薪留职”的规定168

招收工人的原则和依据169

招工办法和审批手续170

招工的来源和条件171

职工减员及其补充171

《劳动手册》制度172

构成劳动力调配的因素173

工人调配的原则和条件174

合同制工人转移的概念、条件和有关手续175

解决职工夫妻两地分居的原则176

军队转业干部的爱人安置问题177

统配人员的涵义178

中外合营企业职工招收办法178

中外合营企业辞退补偿金的处理和被辞退职工的安置规定179

中外合营企业辞退职工的条件及程序179

外资企业的用人自主权180

二、劳动就业与职工培训180

劳动就业180

就业182

失业184

待业186

待业与失业的区别187

劳动就业的意义188

就业人口189

就业经费189

就业方针189

“三结合”就业方针190

就业计划191

就业方式192

就业结构194

就业意识195

就业预测195

就业决策196

“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的形成及弊端197

当前我国劳动就业工作的任务及特点199

劳动服务公司的性质200

劳动服务公司的任务201

职工培训202

职工培训的基本内容203

职工培训的形式与方法204

就业前培训208

学徒培训及其形式209

重视对新工人的培训和教育210

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211

对管理人员的培训212

我国的职业学校教育214

技工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其培养目标214

三、劳动组织与定额、定员216

劳动组织的任务与内容216

企业的劳动分工217

企业的劳动协作218

企业的人员构成及其研究意义220

工作时间组织的概念和意义221

工作轮班组织222

间歇性三班制223

连续性三班制224

四班制224

“四八”交叉作业224

“四六”工作制226

四班三运转226

非全时工作制度228

弹性工作时间制度228

交换班制229

作业组229

工作地230

多机床管理及看管定额231

企业劳动竞赛233

劳动组织中一般应用的科学方法235

国外先进劳动组织形式例举236

劳动定额的概念及其分类239

工时消耗构成240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242

工作日写实及个人工时写实的程序244

劳动定额标准的特点及其分类245

工作研究和工作研究的范围246

疲劳研究和影响疲劳的原因246

企业编制定员的范围247

企业编制定员计划的原则248

怎样制定企业定员标准249

编制直接生产人员定员的方法250

定员、定额工作的管理职责252

四、工资、奖金、津贴252

工资等级制度252

工资等级系数和工资等级线253

工资等级表及其制订254

技术等级标准254

工资关系255

工资标准及标准工资256

工资形式257

计时工资258

计件工资258

计件工资的条件与支付办法259

直接计件工资制和间接计件工资制260

浮动工资261

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262

吨煤工资含量包干262

1985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特点262

职务工资与学历、学位263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后对新参加工作264

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和工作调动的职工工资的264

规定264

自费出国留学的职工工资待遇265

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后又送去进修、进修265

期满结业后的工资待遇265

留学生的工资待遇266

国家职工进入高等学校或中专学校学习期间的266

工资待遇266

新拟国营企业工资标准中,对企业工人、干部267

的规定267

国营企业工资改革后,增减人员的工资处理267

国营企业执行新拟企业工资标准后,新参加268

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工资处理268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后,军队转业干268

部工资待遇的规定268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后,奖金、津269

贴、补贴和保险福利的规定269

未明确职务前的工资发放270

对已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毕业生尚270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270

国营企业工资改革后,职工调动后的工资处270

270

对边远地区科技干部的工资待遇271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转入集体和调往集体单位271

后的工资待遇271

地质部门职工在机关与野外之间互相调动工作272

后的工资处理272

矿山井下职工调动工作后的工资待遇272

学徒工、熟练工和试用人员的转正工资待遇273

关于社会闲散科技人员录用后的工资待遇273

纺织行业的岗位工资制274

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工资待遇275

职工加班加点的工资待遇276

建筑行业招收农民合同制工人的工资待遇276

矿山井下企业招收农民轮换工的工资待遇276

职工受处分后的工资处理278

工资基金计划的审批279

工资基金管理的对象和范围279

工资基金管理的原则280

工资基金管理的办法282

供销社职工的分配制度283

城镇集体企业的收益分配原则283

城镇集体企业的工资分配284

中外合营企业职工的工资等级标准285

企业的奖金285

“小百分”计奖286

超额提成奖287

超额计件奖287

节约奖288

工龄津贴及其年限计算288

1985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中对教师289

和护士津贴的新规定289

医疗卫生津贴289

野外津贴290

井下津贴290

技术津贴291

岗位津贴291

夜班津贴291

班组长津贴292

地区津贴292

流动施工津贴292

班主任津贴293

保健津贴293

高温津贴293

高空津贴294

林区津贴294

环境卫生津贴294

卫生防疫津贴295

体育津贴295

船员伙食补贴296

艰苦气象台站津贴296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岗位津贴297

殡葬职工津贴297

副食品价格补贴298

粮价补贴298

煤价补贴299

住房补贴299

工资性补贴300

交通补贴300

五、劳动保险与福利300

劳动保险和人身保险的区别300

福利及其福利基金来源302

工人退休条件和待遇303

工人退职条件和待遇304

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305

易地安家补助费305

优异劳动保险待遇309

临时工劳动保险待遇310

退休工人保险待遇311

中外合营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福利费用311

外资企业的职工工资、保险福利费用312

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期间的待遇312

待业救济金的发放标准314

对1957年参加工作,家居农村的老工人“子女314

顶替”政策314

合同制工人在职期间的劳动保险待遇315

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开支项目315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的生活待遇316

退休、退职工人回到农村后的口粮供应办法316

职工探亲待遇317

供养直系亲属的范围318

因工与非因工的界限319

医务劳动鉴定320

工龄320

职工学习期间的工龄计算322

临时工的工龄计算322

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的工龄计算323

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的工龄计算323

出于各种原因间断工作后又参加工作的工龄计324

324

教师的工龄计算325

乡干部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工龄计算326

归国华侨职工的工龄计算327

运动员的工龄计算327

剧团文艺人员的工龄计算328

卫生医务人员的工龄计算328

工商业者和个体劳动者的工龄计算329

落实政策人员的工龄计算329

受处分人员的工龄计算331

六、劳动统计332

劳动统计及其内容332

社会劳动力统计的对象与任务332

职工的概念和职工人数的统计范围333

职工分类334

职工人数变动统计334

劳动时间的换算单位及其构成337

工资总额统计的范围338

劳动保险福利费用的构成339

工资总额的构成339

职工伤亡事故统计的范围与分类340

伤亡事故统计的主要指标340

职业病统计的主要指标341

企业劳动统计的主要基础工作341

统计分析的一般步骤344

劳动工资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344

七、劳动计量公式346

社会劳动人数(劳动人口)346

劳动力负担系数(抚养系数)346

劳动力参与率347

劳动力率347

就业率348

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348

平均人数计算公式348

劳动力的变动统计指标计算公式349

劳动时间的几个计算公式349

反映劳动时间利用程度的几个指标353

劳动生产率的基本计算方法354

实物劳动生产率355

价值劳动生产率356

劳动生产率的三个指数公式356

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产量的影响359

劳动生产率、产量和就业人数的数量分析361

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361

劳动定额的基本公式362

产量定额提高幅度与工时定额降低幅度的换算364

公式364

单件工时定额的计算366

生产单位产品平均工时和效率值的计算367

工时定额与台时定额的数量关系369

产品定额完成率370

工人定额实行面370

工序定额制定面371

工人定量定额完成率371

工人工时定额完成率371

效率定员计算公式372

定额压缩系数372

设备定员计算公式374

岗位定员计算公式375

比例定员计算公式376

工资指数及其计算377

工资总额变动分析公式377

平均工资的动态分析中的三个指数公式379

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浮动的计算公式382

工资调节税超率累进税率计算方法384

奖金税征收计算公式385

反映工伤事故严重程度的几个指标387

反映职业病严重程度的几个计算公式388

八、劳动法规与劳动仲裁390

劳动法规与劳动关系390

劳动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391

劳动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392

劳动法包括的法律规范393

我国社会主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393

劳动法的法律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394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396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397

劳动权及我国公民劳动权的特点397

劳动合同及其特征398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终止398

劳动合同与劳动合同制的区别399

建国以来有关劳动合同的主要法规400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401

订立劳动合同要遵循的原则401

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402

动争议及其处理程序403

我国录用、调动、辞退职工的法律制度404

我国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及其立法406

我国工资立法的特点、原则和内容408

我国劳动保护立法及其作用409

安全技术规程及其基本内容410

劳动卫生规程及其基本内容410

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及其基本内容411

女工及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及其基本内容412

劳动保护管理制度及其构成413

劳动纪律及其立法413

内部劳动规则及其基本内容414

我国劳动保险制度及其立法415

工会法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416

劳动法规的执行、监督、检查418

国务院关于发布《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419

规定》的通知419

九、劳务经济管理425

劳务及其劳务经济管理425

劳务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426

我国劳务经济的发展状况427

劳务经济系统分类428

生产性劳务、生活性劳务、社会性劳务430

物质性劳务与精神性劳务430

劳务商品及其价值实现431

基本需要劳务、发展需要劳务、享受需要劳务431

劳务市场及其特点、分类433

劳务商品的流通435

消费结构与劳务消费436

劳务计划及其一般内容437

劳务价格及其构成438

劳务工资及其形式439

劳务定额及其管理439

劳务输出及其形式441

劳务合作及其形式443

劳务合同及其内容443

第三产业及其层次划分444

劳务经济效益及其提高的途径446

后记448

1988《劳动经济理论与实践》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钟恒等编 1988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粮食经济理论与实践(1991 PDF版)
粮食经济理论与实践
1991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 PDF版)
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
财经职工中专、干部培训试用教材  国家税收  下(1986 PDF版)
财经职工中专、干部培训试用教材 国家税收 下
1986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93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993 济南:黄河出版社
经理必备技能  第1辑(1987 PDF版)
经理必备技能 第1辑
1987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劳动经济学  劳动市场的理论与实践(1989 PDF版)
劳动经济学 劳动市场的理论与实践
1989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股份经济理论与实践(1994 PDF版)
股份经济理论与实践
1994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1993 PDF版)
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
1993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劳动工作理论与实践(1993 PDF版)
劳动工作理论与实践
1993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汽车运输统计(1986 PDF版)
汽车运输统计
1986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土地经济理论与实践(1992 PDF版)
土地经济理论与实践
1992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1997 PDF版)
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
1997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1990 PDF版)
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
1990 北京:北京出版社
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1994 PDF版)
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1994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生产劳动理论与实践(1986 PDF版)
生产劳动理论与实践
1986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