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求取 ⇩

第一部分四川彝族的传统文化与教育1

第一章 四川彝区的周边环境和地形特点3

第一节 四川彝区的周边环境3

一、西北邻青藏高原3

二、西南为横断山区5

三、南接云贵高原5

四、东连四川盆地6

第二节 四川彝区的地形特点7

一、西北部高原区7

二、东部盆周山区8

三、中部安宁河流域及金沙江沟谷区10

四、南部以丘陵为主的褶皱山区11

一、仰韶文化向西部的传播12

第一节 以黄帝部落为代表的古文化12

第二章 四川彝区的周边文化12

二、马家窑文化与黄帝部落的关系14

三、颛顼部落与古蜀文化的关系16

第二节 江汉流域的古文化向西部和西南部的传播18

一、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18

二、“九黎”和“三苗”19

三、荆楚文化及其向西部和南部的发展20

四、巴蜀文化及其向西南部的传播23

五、滇、夜郎文化及其向北部的发展28

六、北部和西部先民文化及向彝区的发展32

第三章 四川彝族的文化渊源及特点38

第一节 四川彝族地区的古代文化38

一、凉山州西昌礼州遗址38

二、会理黎溪、河口等地遗址39

三、石板墓、大石墓文化遗址40

四、石棺葬文化42

五、铜鼓文化43

第二节 彝族古代文化的来源44

一、昆明、笮都部落与北方草原文化44

二、徙、叟人和巴蜀文化47

三、僚人、乌蛮与彝族先民文化54

第三节 四川彝族传统文化的特点58

一、服饰打扮方面的不一致性58

二、诺(黑)、曲(白)分明59

三、语言与习俗的差异60

第四章 四川彝区民主改革前的政治状况61

第一节 统治等级的构成及其政权特点61

一、兹莫及其政权61

二、诺伙及其家支的政权性质75

第二节 森严的等级制度82

第五章 四川彝区的传统教育87

第一节 教育思想与教育内容88

一、兹莫教育88

二、诺伙教育97

第二节 教育方法102

一、长者教育102

二、父母教育102

三、社会教育104

第六章 四川彝族传统文化与教育的适应性及不协调性110

第一节 四川彝族传统文化与教育的适应性110

一、山地文化创造了社会教育方式110

二、社会政治制度强化了群体教育113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与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制约性118

二、注意群体教育,忽视个别人才的培养119

一、血缘群体教育具有极大的排外性119

三、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忽视当代先进文化的兼收并蓄120

第二部分四川藏族的传统文化与教育121

第一章 地理特点对文化形成的影响123

第一节 草地给牧区人们带来各种遐想124

第二节 地震、泥石流,带来变化莫测的心理125

第三节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带来的反差心理126

第二章 四川藏区原始文化形成的三源性128

第一节 甘、青文化的传入128

第二节 西部藏区文化的影响132

第三节 巴、蜀文化的培育135

第三章 生产环境铸造了经济文化模式139

第一节 草原牧业文化139

第二节 山地农耕文化143

第三节 河谷坝区农耕文化145

第四章 社会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导向147

第一节 “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147

第二节 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152

一、以血缘高低划分等级152

二、以“神灵”的威力划分等级153

第五章 寺庙文化及其特点161

第一节 林立的寺庙161

第二节 寺庙——权力的象征、富贵的殿堂163

一、活佛转世163

二、入寺当喇嘛165

第三节 教育中心文化基地——寺庙166

一、活佛教育166

二、一般僧侣的教育168

三、俗民的教育175

四、藏族文化艺术内涵178

五、藏传佛教对藏族人民心理文化的影响181

第六章 四川藏区传统教育与文化关系185

第一节 “政教合一”政治体制与宗教文化的发展185

一、非血缘传承方式的形成186

二、旁系血缘传承关系187

三、直系血缘传承关系188

四、区域文化传播方式189

第二节 文化与教育间的协调与冲突190

一、宗教文化的局限性190

二、寺庙教育的弊端190

三、寺庙教育的成就191

第七章 四川藏区的学校教育及今后发展构想195

第一节 学校教育195

一、明、清两朝对四川藏区所实施的教育195

三、现代学校教育199

二、国民党时期的教育199

第二节 学校教育的成就和问题202

一、封建统治阶级所实施学校教育202

二、解放后的学校教育203

第三节 四川藏区未来教育发展构想204

一、二州一县今后经济发展设想204

二、今后教育发展构想207

第三部分四川羌族传统文化与教育209

第一章 周边环境与古代文化211

第一节 西北部和北部的自然环境与古代甘青文化211

一、自然环境211

二、甘、青境内的古代文化213

三、关于甘、青地区先民活动的记载217

第二节 东部边境自然环境与古代文化218

一、东部相临地区的自然环境218

二、成都平原的古代文化220

三、关于成都平原原始居民的记载221

第二章 地理状况和文化渊源223

第一节 四川羌区的自然环境223

一、绵阳市的北川县223

二、阿坝藏羌自治州的茂县224

三、阿坝藏羌自治州的汶川县224

四、阿坝藏羌自治州的理县225

第二节 四川羌族的文化渊源227

一、考古文化遗存227

二、羌族文化的多源性228

第三章 四川羌族文化特点和传播方式238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与社会教育方式238

一、生活环境的认同与习俗文化的形成239

二、血缘传承教育与婚丧礼仪245

三、劳动、生活中的群体教育257

四、“许”的教育活动285

第二节 羌族传统教育与文化的协调性291

一、血缘教育与民族凝聚力291

二、尚武习风与民族斗争精神292

三、“劳动歌”与羌族人民的质朴性格292

四、社会教育与羌族人民的综合素质293

第三节 学校教育293

一、中央王朝的统治措施及教育293

二、古代学校教育与民族大家庭观念316

三、近代教育和今后发展设想318

第四部分四川苗族的传统文化与教育323

第一章 四川苗族物质文化产生的自然条件325

第一节 苗区的自然资源和生产环境325

一、东部苗区326

二、南部苗区333

三、西部苗区336

第二节 四川苗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342

一、农业生产342

二、手工业和商业344

三、畜牧业和林业345

四、交通运输346

五、居住和饮食条件347

第二章 四川苗区解放前所处政治环境349

第一节 历代中央王朝对苗区的施政349

一、川东苗区349

二、川南苗区350

三、川西苗区353

第二节 政治生活环境对四川苗族文化的影响355

一、中央王朝的统治与苗区经济文化的发展356

二、地方主体民族统治者对苗族人民的压迫357

二、地方主体民族统治者对苗族人民的压迫357

第三章 四川苗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362

第一节 文化渊源362

一、考古发现362

二、古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366

第二节 苗族传统文化及其特点369

一、古代先民风俗369

二、现存民风370

三、民间文艺375

第四章 四川苗族教育382

第一节 传统教育382

一、血缘家族和父母的传承教育382

二、社会教育385

三、巫师教育390

第二节 学校教育396

一、中央王朝和地方政权所施行的教育396

二、近现代教育398

第三节 苗族教育的发展与展望403

一、苗族教育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协调性403

二、苗族教育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不协调性407

三、今后苗族教育发展展望408

第五部分土家族传统文化与教育411

第一章 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413

第一节 地理位置413

第二节 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414

第二章 生产状况和物质文化的创造418

第一节 解放前的生产状况和贸易发展418

一、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422

第二节 解放后工农商贸的巨大发展422

二、土家族地区的彻底解放424

三、改革开放带来的勃勃生机427

第三章 文化渊源437

第一节 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437

一、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437

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现437

第二节 关于土家族先民的传说和记载441

第四章 土家族文化的形成445

第一节 政权模式对文化的重大影响445

一、羁縻政策与封建领主经济逐步形成445

二、土司制度与封建领主经济的进一步巩固450

三、流官制与封建经济的发展454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456

一、秦汉至宋的土家族文化456

二、元至清朝初年的土家族文化458

三、清雍正、乾隆年间的文化变化459

第五章 文化特点及传承方式460

第一节 社会教育和多彩文化460

一、生产实践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源泉460

二、婚、丧礼仪是民间文化产生的摇篮461

三、年节、祭祀活动是习俗文化产生的根基464

第二节 巫师的教育方式465

一、土老师(梯玛)的传承方式466

二、土老师在巫术活动中传播文化467

第三节 血缘家族教育473

一、祖先崇拜473

二、土王崇拜473

三、敬家先和宗族祠堂的出现474

一、中央王朝推行汉文化477

第四节 学校教育和汉文化的传播477

二、土家族名士的施教480

第六章 土家族传统文化与教育的适应性和不协调性483

第一节 传统文化铸造了社会教育模式483

一、“劳动歌”与生产技能教育484

二、“哭嫁歌”与妇女的文化教育485

三、丧葬祭祖习俗与血缘传承教育487

四、正确的社会舆论与道德教育490

五、人才观与素质教育491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外来文化494

第三节 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的矛盾495

一、传统教育的滞后性495

二、学校教育的不广泛性496

三、土家族教育与现代化的不适应性497

后记500

1997《四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关荣华著 1997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文化人类学与南方少数民族(1990 PDF版)
文化人类学与南方少数民族
1990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文化背景与民族教育(1992 PDF版)
文化背景与民族教育
1992
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1998 PDF版)
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
1998
高等学校后勤工作经验选编  4( PDF版)
高等学校后勤工作经验选编 4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简介(1983 PDF版)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简介
1983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 PDF版)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
传统文化与民族自信(1998 PDF版)
传统文化与民族自信
1998 上海:文汇出版社
四川少数民族红军传(1996 PDF版)
四川少数民族红军传
1996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儒学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1993 PDF版)
儒学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1993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与展望(1990 PDF版)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与展望
1990 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宗教与中国少数民族(1993 PDF版)
宗教与中国少数民族
1993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基督教与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1998 PDF版)
基督教与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
1998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四川少数民族人口研究(1991 PDF版)
四川少数民族人口研究
1991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1999 PDF版)
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
1999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民族教育论丛  4  四川民族教育研究(1989 PDF版)
中国民族教育论丛 4 四川民族教育研究
1989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