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诊断测量图谱》求取 ⇩

目 录1

第一章头颅1

第一节平片1

一、头颅发育1

二、儿童头颅各囱示意图2

三、头颅各径测量2

四、头颅指数4

五、儿童颅顶指数5

六、头颅厚度测量6

七、松果体定位7

(一)吴恩惠法8

(二)范-金(Vastine-Kinney)氏法8

(三)张发初法10

(四)阶芬(Geffen)氏定位尺法11

(五)迪-鲁(Decrinis-Rüsken)氏法12

(六)颅角法12

(八)尤氏法13

(七)翁(Oon)氏法13

(九)鲍-瓦(Pawl-Walter)氏法14

(十)工滕达之法15

(十一)依-贝(Isley-Baylin)氏法15

(十二)松果体和深部静脉关系16

八、蝶鞍测量16

(一)蝶鞍长径和深径16

(二)鞍长与前颅底长的关系17

(六)蝶鞍宽径18

(七)蝶鞍面积与性别、年龄和身长的关系18

(三)鞍深与颅高的关系18

(五)蝶鞍面积18

(四)鞍长与颅长的关系18

(八)成人垂体窝大小20

(九)蝶鞍体积20

九、颅底陷入测量20

(一)钱伯伦(Chamberlain)线20

(三)马格芮格(Mc Gregor)线21

(二)马克锐(Mac Rae)线21

(四)克(Klaus)氏高度指数22

(五)外耳孔高度指数23

(六)布尔(Bull)角23

(七)波(Boogaard)氏角23

(八)双乳突线或二腹肌沟线24

(九)颅底角测量24

十、新生儿硬腭的测量26

十一、颅底各孔测量26

1. 棘孔27

2. 卵圆孔27

3. 破裂孔27

4. 颈静脉孔27

第二节脑血管造影27

一、正常颈内动脉造影27

二、正常椎动脉造影29

四、颈内动脉各分支的大小31

三、颈部大血管离中线的距离31

五、颈动脉鞍上段与前动脉水平段的关系33

六、虹吸部C2与C4和M2之间的距离34

七、豆纹动脉与头颅中线的距离35

八、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位置的测量35

九、大脑中动脉外侧裂点与胼胝体周围动脉间的距离36

十、大脑中动脉主枝供区分布36

十一、侧裂三角测量37

十三、脑血管造影脑岛三角的计测(王钟祺法)39

十二、脑岛上沟定位测量39

十四、大脑中动脉主干位置测量(侧位)41

十五、大脑中动脉主干的测量(Jimenez氏法)41

十六、大脑前动动脉测量42

十七、杰克逊(Jackson)氏脑血管定位43

(一)胼胝体周围动脉43

(二)大脑中动脉侧裂支定位43

(三)颈内动脉鞍上段定位44

十八、脉络膜前动脉的测量45

(六)基底静脉定位45

(五)大脑大静脉和直窦定位45

(四)大脑后动脉定位45

十九、脉络膜后动脉的测量47

二十、静脉角的测量48

(一)静脉角位置48

(二)王忠诚法(一)48

(三)王忠诚法(二)48

(五)杰克逊(Jackson)法49

(四)王忠诚法(三)49

(六)赖英(Laine)法50

(七)云(Ring)氏法50

(八)沃尔福(Wolf)法50

(九)冦锐(Curry)法50

(十)岳汉逊(Johanson)法51

(十一)勒弟(Nettl)法51

(十二)林(Lin)氏法52

(十三)安藤协三法52

(十四)图表法53

二一、大脑内静脉测量55

(一)杰克逊(Jackson)法55

(二)大脑内静脉测量图解55

二二、基底静脉的测量56

二三、正常椎动脉测量57

二四、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的距离57

二五、小脑后下动脉测量58

二七、头位不正时对大脑前动脉移位的判断60

二六、下蚓静脉的测量60

二八、大脑前动脉最大移位点在正、侧位上的关系61

二九、脑积水的测量62

三十、脑血管造影剂循环时间62

第三节气脑造影63

一、脑室系统解剖示意图(上下位观)63

二、脑室系统解剖示意图(侧位观)64

三、侧脑室各部分在不同照片位置的相互关系64

四、正常脑室在前后位及后前位X线表现65

五、脑室测量(一)65

六、脑室测量(二)66

七、胼胝体角测量67

八、正常第三脑室测量68

九、颅宽径和脑室的关系69

十、侧脑室外上角的测量69

十一、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线和沙斯特(Sahlstedt)线70

十二、第四脑室位置测量71

十三、撒屯(Sutton)角71

十四、鲁智欧(Ruggiero)线72

十五、第四脑室底与水平线和枕大孔关系72

十六、第三脑室底部与鞍背斜坡的关系73

十七、第三脑室松果体上隐窝的测量73

十八、第三脑室与蝶鞍的距离74

十九、脑池和脑沟测量74

1. 枕大池74

2. 桥池74

3. 脚间池74

5. 第三脑室后部与环池翼的距离75

4. 环池75

6. 胼胝体和胼胝体池76

7.中央沟和外侧裂定位76

(1)推勒尔(Taylor)法76

(2)克让连(Kr?nlein)法77

二十、正常及后颅窝占位性病变时蛛网膜下腔示意图78

第二章五官及颈部79

第一节眼79

一、眼眶间距离测量79

二、眶上裂测量80

三、视神经孔测量81

第二节耳及乳突测量82

一、外耳道82

二、鼓室82

三、耳咽管83

四、乳突窦83

五、茎突83

六、乙状窦和导静脉83

3. 45°后前斜位84

2. 额枕位84

1. 额鼻位84

七、内听道84

八、中耳断层摄影的测量85

第三节鼻86

一、鼻旁窦发育86

二、上颌窦、额窦、蝶窦测量87

三、鼻旁窦粘膜厚度测量88

第四节咽喉88

一、咽部位置88

二、正常鼻咽部软组织厚度89

三、正常成人鼻咽腔测量90

四、儿童鼻咽部淋巴样组织91

五、腭、咽测量92

六、声带测量93

七、牙齿发育93

八、颞颌关节的测量95

一、颈部软组织测量96

第五节颈部96

二、舌骨颈椎角97

三、胸腔入口侧面测量98

第三章脊椎99

第一节平片99

一、颈椎各节排列关系及其与头颅关系99

二、第一、二颈椎关系(一)99

三、第一、二颈椎关系(二)100

四、环椎齿突距离测量100

六、颈椎前凸曲线测量101

五、环枢关节脱位测量101

七、婴儿颈椎管前后径测量102

八、儿童颈椎管前后径测量103

九、成人颈椎管前后径测量104

十、颈椎椎间孔大小及形态104

十一、椎弓根距离测量最大值105

十二、椎弓根距离与年龄关系106

十三、正常胸椎旁线测量109

十四、儿童椎体指数和椎间盘指数111

十五、女性胸、腰椎椎体高径和椎间盘高径测量112

十六、男性椎体高径和椎间盘高径113

十七、腰椎前突距离114

十八、腰椎指数115

十九、儿童及成人腰椎椎管前后径测量115

二十、腰骶角测量116

二十一、承重线与腰骶部稳定性117

(一)梅叶丁(Meyerding)法118

(二)伽尔南(Garland)法118

二十二、脊椎滑脱测量118

(三)梅森(Meschan)法119

(四)脊柱滑脱与位置关系120

二十三、脊椎侧凸测量120

(一)李-柯(Lippman-Cobb)法120

(二)付格生(Ferguson)法121

(三)脊柱侧凸(弯)测量121

(五)椎体楔形畸形测量122

3. 椎体旋转度测量122

2. 椎弓根位置测量法122

1. 棘突位置测量法122

(四)脊椎旋转测量122

(六)躯干平衡线123

(七)侧凸模式123

第二节造影检查123

一、颈髓气造影测量123

(一)颈髓蛛网膜下腔宽度123

二、脊髓与椎管软组织比例关系124

(二)颈椎椎管内软组织厚度124

三、正常情况下颈髓的移动性125

四、成人颈部和胸部脊髓前后径测量125

五、成人颈髓宽径测量126

六、脊髓碘油造影上脊髓和油柱横径127

七、硬脊膜盲袋的位置和形态127

第四章骨胳系统128

第一节骨胳发育128

一、骨胳发育(一)图解128

二、骨胳发育(二)图解129

三、儿童骨胳发育(一)图解134

四、儿童骨胳发育(二)表解135

五、胸骨发育136

六、桡骨和尺骨生长估计137

七、掌、指骨长度的测量138

八、卵巢发育不全的测量138

(一)掌骨征象138

(二)腕骨征象138

一、肩关节141

(一)肱骨轴角与关节间隙测量141

第二节上肢141

(三)指骨征象141

(二)肱颈角142

(三)肩肱曲线142

(四)肱骨干角143

二、肘关节各角测量143

5. 肱髁角144

4. 尺 角144

3. 肱 角144

1. 外偏角144

2. 携带角144

6. 肱骨小头前倾角145

三、肱骨小头定位测量145

1. 肘外线145

2. 肘前线145

四、桡骨纵轴线146

3. 尺腕角147

4. 桡骨茎突长度147

1. 桡骨前倾角147

2.桡骨内倾角147

五、腕关节测量(一)147

5. 尺骨茎突长度148

6. 尺桡关节间隙148

7. 尺桡关节面内缘上下差距148

8. 腕骨角148

六、腕关节测量(二)148

2. 桡尺关节面与腕关节横轴线所成角149

1. 桡、尺茎突高点差距149

八、腕关节测量(四)149

2. 桡前角149

七、腕关节测量(三)149

1. 桡内角149

1. 伸角150

2. 屈角150

3. 运动全角150

4. 桡腕角150

5. 腕间角150

6. 王溱氏腕关节测量结果150

九、腕舟骨骨折线角度与骨折愈合的关系151

十、手测量152

(一)掌骨指数152

(二)儿童和成人掌骨和肱骨皮质总厚度测量154

(三)掌骨皮质厚度与年龄关系156

(四)手指测量156

1. 拇指各骨相对比例156

一、髋关节测量157

第三节骨盆和髋关节157

2. 指骨指数157

二、髋关节间隙宽度测量159

三、髋臼内突测量159

四、儿童髋关节测量160

五、儿童髋臼角测量161

六、儿童髂角及髂指数测量162

七、儿童髋关节瓦氏重迭及髋关节三角163

八、儿童髋关节泪滴163

十、儿童髋关节股干中纵轴线164

九、儿童髋关节股颈外缘切线164

十一、股骨颈骨折线倾斜角测量165

第四节下肢166

一、股骨颈前倾角测量166

二、股骨测量167

三、膝关节测量(一)167

2. 股髁角168

四、膝关节测量(二)168

1. 胫后角168

2. 上胫骨角168

1. 下股骨角168

五、膝关节(三)股髁窝角169

六、腓踝角和胫踝角170

七、踝关节测量170

八、跟骨跟距角测量171

九、跟骨轴角172

十、足测量172

十一、扁平足测量(一)173

十二、扁平足测量(二)174

十三、畸形足测量175

十四、畸形足矫正过度176

十五、?外翻测量177

十六、跖内翻测量177

十七、弓形足测量178

十八、跖模式178

4. 子骨指数179

5. 软组织指数179

3. 食指指骨宽度179

6. 指簇宽度179

二十、肢端肥大症测量179

2. 掌指关节宽度179

1. 食指宽度179

(一)手179

十九、X线所见各关节间隙宽度179

(二)软组织180

1. 跟垫厚度测量180

2. 皮肤厚度测量180

二一、截骨角的测量181

第五章呼吸系统183

一、新生儿气管管径测量183

二、气管分叉位置测量184

三、气管分叉移动度184

四、气管角测量185

六、肺门宽度测量186

(一)中条山矿厂法186

五、肺门位置测量186

(二)芮格勒(Rigler)法187

(三)儿童肺门宽度188

(四)一般法188

七、肺段命名188

八、横膈呼吸运动功能测量189

九、测量横膈高低换算尺189

十、肺纹动度率测量192

十一、总肺容量测量192

十二、肺血管密度测量194

十三、桶形胸测量195

十四、直背征群测量196

十五、胸腔积液的估量196

十六、气胸的测量197

十七、肺门高度比198

二、心胸比率200

(一)横径—成人200

一、心型测量200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200

(二)横径—儿童201

(三)前后径—成人202

三、心脏横径测量203

(一)儿童心横径预测公式204

(二)成人心横径预测公式204

(三)部队战士、干部心横径预测公式205

(四)儿童心横径预测表206

(五)成人心和主动脉横径测量209

(六)男性心横径百分位数210

四、心脏径线测量211

(一)心脏径线测量之一211

(二)心脏径线测量之二212

(三)心脏径线测量之三213

五、心胸面积比率214

六、心脏面积测量215

(一)心脏面积实测公式216

(二)心脏面积预测公式216

(三)心脏面积实测和预测表之一216

(四)心脏面积实测和预测表之二217

(五)心脏面积预测表218

(六)部队战士、干部心脏面积测量公式218

(七)部队战士、干部心脏面积预测表219

(八)运动员心脏面积测量219

七、心脏体积测量220

(一)心脏体积测量公式221

(二)心脏体积最大限221

(三)儿童和青年心脏体积与体重关系222

(四)心脏体积与体表面积和体重关系222

(五)婴儿心脏体积预测和实测比较223

八、左心房测量223

九、左心室测量224

十、主动脉测量225

(一)主动脉大小225

(二)主动脉指数226

十一、右心房测量228

(一)肺动脉干长度229

十二、肺动脉测量229

(二)肺动脉干径230

(三)肺动脉干径与肺动脉/胸比率和肺动脉压力关系230

(四)肺动脉凸出度230

(五)右肺动脉第一降枝宽径230

(六)左肺动脉第一降枝在深吸、呼时的测量230

(七)肺心病右肺动脉第一降枝测量231

(八)儿童肺动脉测量231

(九)儿童肺动脉直径与年龄和体表面积关系231

十三、奇静脉测量232

(一)奇静脉宽度233

(二)奇静脉宽度与中央静脉压关系233

十四、血管心造影显影时间233

(一)静脉血管心造影心脏一般显影时间233

(二)静脉血管心造影造影剂循环时间与年龄关系233

十五、血管心造影中右心室内腔和室壁厚度测量234

十六、右心室漏斗部测量236

十七、腹主动脉测量237

十八、心脏记波摄影的测量238

(二)腹主动脉分支起点与椎体关系238

(一)腹主动脉不同部位平均直径238

十九、多次胸片中心脏影象大小改变及其意义240

第七章胃肠系统242

一、食管242

(一)食管直径测量242

(二)下食管环测量242

二、成人胃和十二指肠测量243

(四)十二指肠大小244

(六)胃和十二指肠在不同体型和胃型下与脊椎关系244

(五)胃形态244

(二)十二指肠第二段最大直径244

(三)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皱襞宽度244

(一)胃底与横膈间距离244

(七)胃后和十二指肠后间隙测量245

(八)胃窦后间隙与体重关系245

(九)胃下垂的测量246

(十)十二指肠乳头测量247

(十一)十二指肠壶腹的测量248

四、大肠249

(一)盲肠直径测量249

三、儿童和成人小肠大小测量249

(二)回盲瓣测量250

(三)儿童和成人骶椎前间隙测量251

(四)大肠各段的测量251

第一节肝脏254

一、肝脏各径测量254

第八章肝、脾系统254

二、肝脏面积测量255

三、肝脏体积测量257

四、总胆管直径测量258

五、胰胆管测量259

第二节脾脏262

一、脾脏下极位置和宽径262

二、脾脏长径263

第三节门静脉263

一、门静脉大小263

二、门静脉血流速度测量265

一、肾脏位置测量266

第九章泌尿系统266

二、肾脏测量267

1. 长径268

2.宽径268

3. 实质厚度268

4. 上、下肾盏间距离268

5.肾脊角268

6. 肾面积268

7. 肾面积与体表面积关系268

8. 身长与肾长径关系268

9. 肾两极实质厚度与肾长径比率268

10. 肾皮质指数268

三、肾指数269

1. 儿童270

四、肾脏大小与椎体高度关系270

2. 成人271

五、肾盂和输尿管位置(侧位)271

六、肾动脉大小测量272

七、肾面积、肾实质面积和肾动脉大小关系272

八、压迫性尿失禁中尿道膀胱角测量274

九、骶尾耻下线与膀胱尿道的关系274

十、儿童尿道测量275

十一、肾上腺测量276

十二、骨盆静脉石277

第十章女性生殖系统279

一、避孕环测量279

二、子宫及输卵管测量280

三、子宫与卵巢测量281

(二)前置胎盘测量282

(一)正常胎盘测量282

四、胎盘测量282

五、骨盆测量284

(一)骨盆型式284

(二)各种类型骨盆特点284

(三)女性骨盆特点285

(四)骨盆测量适应症285

(五)骨盆测量286

(六)测量计算法287

(七)骨盆测量数值288

(八)骨盆临床和X线测量对照289

(九)中国四大流域骨盆测量平均值289

(十)骨盆X线测量计算图289

六、胎儿测量291

(一)胎头测量291

(二)胎龄估计292

(三)胎儿重量估计293

(1)胎头293

(2)脊椎长度294

(3)总长度294

(4)子宫294

(5)胎头、总长度、子宫总测294

(6)胎儿重量平均值估计294

(7)孕期估计294

(8)各长骨长度与胎儿重量关系294

第十一章异物定位296

第一节异物定位296

一、方法296

(一)透视法296

1. 单纯透视法296

2. 正侧位透视法296

(十一)三角定位法300

三、定位注意事项301

二、定位法选择原则301

第二节眼内异物定位302

一、生理学定位法302

四、定位结果的标记和报告302

二、金属环定位法303

三、两脚规定位法304

四、手持定位环定位法304

五、眼球筋膜囊造影法305

六、无骨定位法306

八、几何定位法307

七、立体定位法307

1. 眼球外异物的分辨308

九、多数异物定位法308

3. 眼球内多数异物的定位法309

2. 两眼球异物的分辨309

2. 换算表310

1.放大率计算法310

一、X线影象放大计算310

第十二章附录310

3. 换算尺311

1. 两次照相法312

二、体层照相深度测量法312

2. 体层深度换算尺313

3. 肺段体层照相的深度314

三、身体表面面积测量315

1. 儿童315

2. 成人316

3. 体表面积与体重316

四、度、量、衡317

(一)国际制与公制计量单位对照317

(二)市制317

(三)英美制318

(四)六个基本单位318

(五)基本单位比较318

(六)换算因素319

(七)长度换算表319

(八)重量换算表320

(九)温度换算表321

(十)简便尺寸321

五、人体检验正常值321

(一)血液321

(二)血液化学323

(三)尿325

(四)粪325

(五)胃液326

(六)脑脊液326

(七)滑膜液326

(八)肺功能测定326

(九)内分泌功能测定327

(十)其它328

六、几种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328

(一)血清钙328

(二)尿液钙329

(三)血清无机磷329

(四)尿液无机磷329

(五)血清酸性磷酸酶329

(六)血清碱性磷酸酶329

(七)血清或血浆尿酸329

(八)血清钾330

(九)血清钠330

(十)血清镁330

(十一)血清氯化物330

(十二)乳酸脱氢酶330

(十三)血浆蛋白330

(十四)抗羊血球凝集试验331

七、心导管检查331

(一)插管途径331

(二)常见病变的插管途径332

(三)血管、心压力332

(四)血管、心脏血氧含量333

(五)有关公式计算333

八、放射科急救备用药品和器械336

(一)药品336

(二)器械336

(三)急救情况336

(二)双平面照片法396

(三)X线管球单方向移动法396

(四)X线管球双方向移动法397

(五)定视器定位法397

(六)视差法398

(七)插针法398

(十)直角三角形定位法399

(九)集光筒定位法399

(八)X线管球与萤光屏前后联动定位法399

1982《X线诊断测量图谱》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孔庆德,贾雨辰等编 1982 战士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骨与关节X线诊断图谱(1981 PDF版)
骨与关节X线诊断图谱
1981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X线诊断学(1975 PDF版)
X线诊断学
1975
X线诊断学(1957年07月 PDF版)
X线诊断学
1957年07月 株式会社文光堂
X线诊断学(1980 PDF版)
X线诊断学
1980
X线诊断测量方法汇编( PDF版)
X线诊断测量方法汇编
X线诊断学 上( PDF版)
X线诊断学 上
X线诊断讲义( PDF版)
X线诊断讲义
消化系X线诊断图谱(1990 PDF版)
消化系X线诊断图谱
1990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电感器件设计与计算(1985 PDF版)
电感器件设计与计算
1985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X线诊断学(1980 PDF版)
X线诊断学
1980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战伤 X 线诊断(1982 PDF版)
战伤 X 线诊断
1982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X线诊断问答(1979 PDF版)
X线诊断问答
197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法学基础理论参考资料  修订版  上中下(1985 PDF版)
法学基础理论参考资料 修订版 上中下
198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X线诊断纲要(1987 PDF版)
X线诊断纲要
1987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矽肺X线诊断图谱(1975 PDF版)
矽肺X线诊断图谱
1975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