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学思想史》
作者 | 洪修平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文津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32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57668192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6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中国禅学思想之源1
第一节印度禅及其初传1
一 瑜伽与外道禅2
二 佛教小乘禅4
三 佛教大乘禅6
四 禅、禅定与汉代禅经的初译8
第二节安世高所传的小乘禅数之学10
一 禅数之学与《阴持入经》10
二《安般守意经》的禅法特点12
三 安传禅法的义学色彩14
第三节支娄迦谶所传的大乘禅学15
一《首楞严三昧经》与神通15
二《般舟三昧经》与般若思想16
第二章禅学在中土的展开21
第一节依教修心与禅智双运21
一 康僧会与「明心」说22
二 支谦及其所传的禅法24
三 鸠摩罗什与佛陀跋陀罗26
四 中土禅学始盛29
五 早期禅学的基本特点32
第二节禅观与空观34
一 道安的禅学与般若思想35
二 慧远的「反本求宗」与念佛禅37
三 支道林的「游心禅苑」39
四 罗什的般若禅观与僧肇的发挥41
第三节真空妙有与禅观44
一 僧叡的禅智观与空有观45
二 竺道生的佛性论及其对中国禅的影响46
三 印度佛性论与中土心性论50
第四节中土禅风之初成53
一 宝志的「即心即佛」55
二 傅大士与中土禅风59
三教下诸宗与禅63
(一) 天台宗与禅64
(二) 三论宗与禅65
(三) 法相唯识宗与禅67
(四) 华严宗与禅68
(五) 净土宗与禅69
第三章从禅学到禅宗73
第一节达摩祖师西来意74
一 东土初祖菩提达摩74
二「二入四行」的安心禅法76
第二节达摩禅之渐传81
一 二祖慧可与三祖僧璨81
二 身佛不二与任性逍遥83
第三节禅学向禅宗的过渡86
一 四祖道信与达摩禅86
二 般若与楞伽的会通88
三 修行观与五方便91
第四节东山法门与禅宗初创93
一 五祖弘忍与《最上乘论》94
二「守本真心」论96
三 禅宗的创立99
第四章禅宗的分化103
第一节四祖下傍出的牛头禅104
一 傍出于四祖及六代传承104
二 法融牛头禅的特点107
第二节五祖门下的分头弘化110
一十大弟子111
二 法如系112
三 老安系115
四 玄颐系117
五 智说系120
六 宣什系123
第三节南北宗对立的形成125
一南能北秀与南北禅宗125
二 诸系并存与法统之争127
三 南北宗的对立与抗争131
四 神会论南北宗之异134
五 弘忍门下禅法综论135
第五章神秀北宗禅139
第一节 神秀生平与北宗资料140
第二节神秀北宗的禅法142
一拂尘看净的观心论142
二 会通经教的五方便门146
第三节北宗的传法世系149
一 七代递相印属150
二 神秀的众多弟子152
三 北宗的法脉延续155
第六章惠能南宗禅161
第一节惠能与《坛经》162
一 惠能行历与得法传衣162
二《坛经》略辨165
第二节融摄空有的禅学理论171
一 佛陀精神与中国特色171
二 空有相异与相通173
三 融摄空有与心义种种176
四 得法偈与「三无」论179
第三节顿悟心性的解脱修行观183
一 即心即佛与自在解脱183
二 识心与见性186
三 唯心净土与顿悟成佛188
四 心转《法华》与禅非坐卧191
五 藉师自悟与祖师禅194
第四节惠能禅与传统思想文化196
一 三教合一与农禅并作196
二 传统思想发展的重要环节199
第七章曹溪门徒与超佛祖师禅203
第一节曹溪门徒204
一 惠能门下概述204
二 永嘉玄觉206
三 南阳慧忠208
四 慧能的其他弟子209
第二节荷泽神会系211
一 神会的生平与思想资料211
二 神会的禅学思想特色214
三 神会的传承与宗密的判禅216
第三节南岳怀让系219
一 南岳怀让与马祖道一219
二马祖门下三大士223
(一) 百丈怀海与黄蘖希运223
(二) 西堂智藏228
(三) 南泉普愿与赵州从谂229
三 大珠慧海与马祖门下的禅风234
第四节青原行思系237
一 青原行思与石头希迁237
二 天皇道悟及其法脉241
三 药山惟俨与云岩昙晟246
第八章越祖分灯与五家宗风249
第一节沩仰宗250
一 沩山灵祐与仰山慧寂250
二 禅学特色与接机方便251
三 宗风与法脉253
第二节临济宗254
一 义玄与临济宗255
二 禅学思想与教学方法256
三 宗风与法脉259
第三节曹洞宗261
一 洞山良价与曹山本寂261
二 禅学特色与五位君臣262
三 宗风与法脉264
第四节云门宗266
一 文偃与云门宗266
二 禅学思想与云门三句267
三 宗风与法脉268
第五节法眼宗270
一 文益与法眼宗271
二 禅教兼融的禅学特色272
三 宗风与法脉273
第九章禅宗的演进与禅学的新特点277
第一节宋代禅学之特点278
一 禅学与理学278
二 禅净教融合的趋势281
三 看话禅283
四 默照禅285
第二节禅宗诸家之演进286
一 宋代禅宗概述286
二 方会和杨岐派290
三 慧南和黄龙派292
第三节士大夫参禅与「文字禅」295
一 士大夫参禅295
二 禅学的文字化与「文字禅」297
第十章中国禅学思想的衰微303
第一节元明清帝王与禅303
一 元代帝相与禅303
二 明王朝与禅305
三 清代帝王与禅307
第二节临济宗的持续发展311
一 临济宗在元代的持续311
二 临济宗在明清的发展314
第三节曹洞宗的勉强维持319
一 万松行秀与天童如净319
二 明清时期的曹洞宗322
第四节禅门的颓败与禅学的没落326
一 禅门的颓败326
二 禅学的没落328
1994《中国禅学思想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洪修平著 1994 北京:文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思想史
- 1989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学术思想史
- 1932
-
- 中国学术思想史
- 1932
-
- 中国思想史
- 1968 創文社
-
- 中国思想史
- 1975
-
- 中国哲学思想史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中国思想史论 中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 1999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
- 中国儒学思想史
- 199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文学思想史
- 1985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 中国科学思想史
- 199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史学思想史
- 1996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 新编中国宗教史 中国宋辽金夏宗教史 下
- 1995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中国禅宗思想历程
- 1992 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
- 中国实学思想史 中
- 1994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哲学思想史
- 1981 大中国图书公司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