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 上》求取 ⇩

目 录3

第一编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民主主义3

革命的开始和国民革命3

(1912年—1927年)3

第一章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的统治3

第一节袁世凯窃国 辛亥革命失败3

一、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3

当选临时大总统3

二、南北议和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7

三、孙中山二次革命9

四、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12

五、洪宪帝制及袁世凯的败亡14

第二节黎元洪继任总统与溥仪复辟19

一、黎元洪恢复约法与国会军阀割据的形成19

二、府院之争20

三、督军团叛乱与解散国会22

四、张勋复辟失败24

一、段祺瑞对德宣战,借机扩充军队26

第三节冯国璋就任大总统一北洋军阀分裂26

二、冯、段分裂和内阁更替28

第四节 护法战争南北和平会议30

一、非常国会与广州军政府30

二、安福国会徐世昌当选大总统32

三、南北和平会议33

第二章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35

第一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5

一、北洋军阀官僚资本的形成35

二、中国银行业的发展36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37

四、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40

第二节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3

一、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投资43

二、战后西欧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46

国民族工业发展停滞46

一、中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商品化和半殖民地化48

第三节 中国农村经济的凋敝48

二、农业资本主义经营的发展50

三、农村经济凋敝52

农民生活痛苦52

第三章 北洋军阀政府的文化教育与新文化运动56

第一节北洋军阀政府的文化教育56

一、北洋军阀政府对文化教育的控制与资产56

阶级的教育改革56

二、尊孔读经复古逆流的泛滥58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61

一、“新青年”创刊与“民主”、“科61

学”口号的提出61

二、 “打倒孔家店”反对旧礼教64

三、白话文与文学革命运动68

第三节新文化运动的发展72

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72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流传和淹没77

三、问题与主义之争79

四、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战83

五、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86

第四节文化思想战线争论的继续90

一、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与反对封建复古派90

二、“整理国故”和“新红学”94

三、 “科学与玄学”的争论97

四、平民教育运动100

第四章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04

第一节五四运动104

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04

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06

三、五四运动的爆发108

四、工人阶级举行政治大罢工五四运动的胜111

利及其历史意义111

第二节 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斗争和军阀混战114

一、直皖战争114

二、粤桂战争及陈炯明叛变117

三、华盛顿会议英美在华势力的增长120

四、直奉战争122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的酝酿124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出现第一次124

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24

二、解决中国问题的各种方案中国127

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27

三、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和早期农民运动132

四、曹锟贿选总统全国人民反对曹、吴的斗争136

五、国共合作的酝酿139

第五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145

第一节 国共合作的形成革命运动开始高涨145

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45

国共合作的形成145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148

三、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149

四、平定商团叛乱151

第二节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153

一、江浙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153

二、段祺瑞临时执政府成立和善后会议155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155

三、奉浙战争郭松龄倒戈反奉及失败158

四、直奉联合进攻国民军“三·一八”160

惨案段祺瑞执政府垮台160

第三节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与五卅运动广东162

革命根据地的统一162

一、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62

二、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167

三、五卅运动168

四、省港大罢工171

五、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成立173

一、国民党内部派别的分化廖仲恺175

被刺和蒋介石乘机扩权175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175

第四节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175

二、戴季陶主义及其批判177

三、西山会议派及其活动179

四、国家主义派及其批判181

五、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185

思想的提出185

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87

七、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189

第五节北伐战争193

一、战争前夕敌我双方态势193

二、北伐战争开始各大战场概况194

三、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199

四、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202

第六节国民党的叛变国民革命失败208

一、帝国主义加紧破坏中国革命蒋介石208

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勾结208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11

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211

三、武汉地区革命运动继续高涨215

武汉国民政府的北伐215

四、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219

第六章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227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的暂时妥协227

一、三个对立的反动政权227

(1927年8月—1937年7月)227

割据和抗日民主运动227

第二编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工农武装227

二、蒋介石下野宁汉沪合流228

三、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分裂230

四、李唐战争与广州事变231

第二节东北“易帜”国民党统一全国232

一、蒋介石复职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召开232

二国民党各派“二次北伐” 奉军退守关外236

三、东北“易帜” 国民党政府统一全国239

第三节国民党各派的政治争斗和军阀战争242

一、编遣之争与蒋介石的“削藩策”242

二、新的政治分裂和国民党三全大会244

三、蒋桂战争和蒋冯战争248

四、张发奎、唐生智和桂系联合反蒋252

五、中原大战和扩大会议253

六、蒋胡约法之争与非常会议256

第四节 国民党军事独裁制度的建立及258

其强化258

一、蒋介石的政治思想和国民党一党专政制258

度的确立258

二、国民政府的中央政权机构和地方政权260

三、国民党的法律制度263

四、国民党政权的法西斯化266

五、国民党政府对外关系和改订新约268

第五节 中间政派的政治主张和反蒋活动271

一、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建立及其271

政治主张和军事反蒋271

二、中国社会党的建立及其政治主张275

第七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278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和土地革278

命总方针的确立278

一、中国共产党“八·一”南昌起义和278

“八·七”会议278

二、新的武装起义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283

第二节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中国287

革命的道路287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斗争的开展287

二、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290

三、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扩大291

第三节中国工农红军的反“围剿”战争294

一、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294

二、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297

和战略战术思想297

一、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王明“左”300

倾错误对中共中央的统治300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300

根据地的政权建设300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及政权机构305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法律制度306

第五节 国民党的民族压迫政策和少数民族反抗308

暴政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308

一、国民党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308

二、少数民族反抗国民党暴政和维护309

国家统一的斗争309

民族革命斗争的领导311

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对少数311

第八章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和全国314

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314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与国民党政府的不314

抵抗政策314

一、 “九·一八”事变前夜的国际形势314

二、 “九·一八”事变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316

三、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国民党政府的危机318

必先安内”国策的提出320

四、“一·二八”抗战蒋介石“攘外320

事变后的错误政策322

五、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九·一八”322

六、国联调查团及其《报告书》325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和东北327

人民初期的抗日斗争327

一、《满蒙问题解决方案》与“满洲国”的开张327

二、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殖民统治329

三、东北人民初期的抗日斗争331

一、热河沦陷和长城抗战336

第三节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扩大抗日民主336

运动的起伏336

二、抗日民主运动的起伏339

三、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福建人民政府340

第四节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345

一、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战争345

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的347

战略性转移347

三、遵义会议349

四、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斗争351

红军长征的胜利351

五、南方的游击战争356

第九章 中国由内战向抗战的过渡358

第一节华北事变与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358

一、华北事变民族危机加深358

二、《八一宣言》和“一二·九运动”360

第二节瓦窑堡会议抗日救亡运动的364

深入发展364

一、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364

二、红军东征和逼蒋抗日方针的提出367

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371

第三节 国民党五全大会及其内部分化373

一、国民党五全大会的召开373

二、两广事变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和绥远抗战376

一、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81

的初步形成381

第四节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81

二、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384

三、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391

第十章 1927年至1937年的中国社会经济394

第一节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深日本394

帝国主义对东北的经济掠夺394

一、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394

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经济掠夺397

三、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侵略和英美401

矛盾的加深401

第二节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404

一、国民党政府的财政404

二、四大家族对金融业的垄断407

三、四大家族对工商业的垄断及“国410

民经济建设运动”410

四、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缓慢414

一、土地集中加速农村两极分化严重416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下农村经济破产416

二、田赋及苛捐杂税有增无已417

三、水、旱灾害交相侵袭418

四农村经济危机农民生活痛苦420

五、国民党统治区关于“复兴农村”的喧嚣420

第四节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424

一、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424

二、革命根据地的农业426

三、革命根据地的工业428

四、革命根据地的商业贸易431

五、革命根据地的金融和财政434

第十一章国民党政府的文化专制主义与438

左翼文化的发展438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的党化教育438

一、国民党政府的党化教育438

二、国民党政府的教育制度及教育状况440

一、国民党的法西斯文化恐怖政策441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441

二、国民党政府的封建法西斯宣传444

第三节 国统区文化革命的深入446

一、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446

二、古史问题的争论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长453

三、哲学上的争论与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形成457

四、杨贤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463

五、左翼文艺运动467

六、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472

七、科学技术与考古学的成就475

第四节 中间派别的文化教育运动479

一、乡村建设运动479

二、中华职业教育社482

第五节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484

一、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484

二、革命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487

第六节 日本在东北的殖民地奴化教育490

一、殖民地理论的宣传与法西斯文化专制政策490

二、殖民教育与封建意识的结合493

1987《中国现代史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杨,张建祥主编 1987 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1979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197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百题 上(1987 PDF版)
中国现代史百题 上
1987
中国现代史 上册(1982 PDF版)
中国现代史 上册
1982
中国现代史  上(1977 PDF版)
中国现代史 上
1977 东华书局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1993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1984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1984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  上(1988 PDF版)
中国现代史 上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1985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1985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百题  上(1987 PDF版)
中国现代史百题 上
1987 长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  上(1982 PDF版)
中国现代史 上
1982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  上(1987 PDF版)
中国现代史 上
1987 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论选  上(1990 PDF版)
中国现代史论选 上
1990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1988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编中国现代史  上(1987 PDF版)
新编中国现代史 上
1987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  上(1995 PDF版)
中国现代史 上
1995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