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 1919-1949 上》求取 ⇩

前言1

第一编北洋军阀的统治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1919年5月—1923年5月)3

第一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

第一节五四运动前夜的中国3

一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紧和北洋军阀的统治3

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7

三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9

四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2

五 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15

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16

一 巴黎和会和中国外交的失败16

二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17

三 “六三”以后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20

第三节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25

一 宣传新思潮的社团和刊物25

二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7

三 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31

四 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35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6

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36

二 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战和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40

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46

第二章北洋军阀的混战,革命运动的新发展49

第一节帝国主义的“协同”侵略军阀割据下的政治经济危机49

一 新四国银行团和华盛顿会议49

二 北洋军阀的混战和西南军阀的纷争51

三 中国民族经济的迟滞56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59

一 国内各派的政治主张59

二 孙中山准备北伐和工兵计划的失败62

三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65

四 中国共产党对各派政治主张的批判69

第三节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和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72

一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72

二 中共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77

三 全国人民反帝反军阀的斗争80

四 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84

第四节1921年至1923年的文化87

一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87

二 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反对封建复古主义的斗争89

三 “科学与人生观”问题的论战93

四 “整理国故”与考辨古史96

第二编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1923年6月—1927年7月)103

第三章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103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合作的形成103

一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统一战线方针的确定103

二 共产党人和孙中山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 国民党改组工作的进行106

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08

第二节国共合作建立后革命形势的发展111

一 广东革命力量的增长111

二 各地工农运动的复兴114

三 全国人民反帝废约运动的掀起116

四 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118

五 国民会议运动 孙中山逝世120

第三节五卅运动和反帝斗争高潮124

一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24

二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128

三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建立131

四 蒙、壮族人民的革命斗争和西藏人民的反英斗争134

第四节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137

一 反对西山会议派与戴季陶主义的斗争137

二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42

三 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43

四 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146

第五节北伐前夕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148

一 北京政变后北方军阀势力的演变148

二 关税会议和法权会议149

三 反奉倒段斗争和“首都革命”150

四 奉直军阀进攻国民军和三一八惨案151

五 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154

六 工农运动的继续发展157

第四章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失败160

第一节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160

一 北伐战争时机的成熟160

二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62

三 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66

第二节反帝运动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169

一 工人运动的高涨和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169

二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72

三 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174

四 农民问题上的分歧和斗争177

第三节四一二政变 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179

一 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179

二 蒋介石反革命活动的加紧182

三 四一二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84

第四节宁汉对立 武汉地区革命运动的继续高涨189

一 武汉地区的讨蒋和工农运动的继续高涨189

二 宁汉对立 武汉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191

三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6

第五节七一五政变 国共合作的破裂198

一 武汉国民政府的右转198

二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及其危害201

三 七一五政变 国民革命的失败203

第六节1924年—1927年的文化206

一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206

二 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斗争208

三 对甲寅派、现代评论派的批判212

第三编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工农武装革命和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1927年7月—1937年6月)219

第五章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工农武装革命的兴起219

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219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和东北易帜219

二 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222

三 国民党“训政”的开始224

第二节工农武装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26

一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各地武装起义226

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231

三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33

四 毛泽东论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235

第三节新军阀的混战和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社会经济237

一 全国编遣会议和国民党三全大会237

二 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240

三 国民会议和《训政时期约法》245

四 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社会经济248

第四节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253

一 各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253

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259

三 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262

四 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的开展265

五 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267

六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出现270

第五节中间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272

一 第三党272

二 国民党改组派276

三 人权派280

四 乡村建设派283

五 中国托派287

第六章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 全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292

第一节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292

一 九一八事变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292

二 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294

三 一二八上海抗战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297

四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301

五 伪满洲国的建立和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304

六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306

第二节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308

一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308

二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309

三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311

四 革命根据地各项建设的开展313

第三节全国抗日斗争的曲折发展 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317

一 日本侵略势力向关内扩张 长城抗战和《塘沽协定》317

二 抗日民主浪潮的持续发展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320

三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福建人民革命政府322

四 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326

第四节三十年代前期的社会经济 官僚垄断资本的形成329

一 日、英、美加紧对华经济侵略329

二 中国官僚垄断资本的形成332

三 民族经济的艰难发展336

第五节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和战略大转移340

一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340

二 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343

三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和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345

四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和长征的胜利348

五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350

第七章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53

第一节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353

一 日本侵略的加紧和华北事变353

二 国民党英美派与日本矛盾的加深355

三 各界人民抗日救亡的强烈呼声357

四 八一宣言和一二九运动359

第二节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定 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361

一 瓦窑堡会议 中共各项政策的调整361

二 西北地区抗日力量的初步联合 “逼蒋抗日”方针的提出365

三 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和各界救国会的成立367

四 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和“五五宪草”的公布370

五 国共双方开始有限对话372

第三节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74

一 两广事变和绥远抗战374

二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376

三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联共方针的初步确定382

四 中共的苏区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384

第四节国民党统治下少数民族的斗争386

一 国民党的民族政策和对少数民族的压迫386

二 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斗争387

三 新疆各族人民的曲折斗争和统一战线局面的出现394

四 内蒙古人民革命斗争的继续发展395

第五节1927年—1937年的文化396

一 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和“新生活运动”396

二 哲学、社会科学的论战和发展400

三 文化战线上的“围剿”与反”围剿”文艺革命运动的发展407

四 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412

1988《中国现代史 1919-1949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世平主编;杨光彦,冯之锐副主编 1988 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