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美学》
作者 | 谢文利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67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060458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5050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5
序…………………………………………………丁国成第一章诗美的发现美是诗的本质5
艺术感觉11
艺术知觉15
艺术观察20
艺术感受34
灵感39
诗美的发现40
第二章抒情美43
诗情与诗美43
诗是抒情的艺术48
有感而发缘情而作67
情与景79
曲与直86
爱与恨喜与忧91
感情升华94
冷与热99
诗人是感情的富翁103
怎样成为感情的富翁111
第三章形象美122
形象与诗美122
巍巍形象的崇高美128
“我”的形象美132
“我们”的群体形象美145
景物的形象美148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151
借物明志物尽其美155
形象的色彩性160
形象的似真性与新颖性163
形象化170
把“丑”加以审美化180
缺乏审美价值的形象184
第四章意象美193
意象193
意象的形成197
意象的种类204
意象的特性212
意象的作用219
区别与联系223
意象组合229
意象转换236
意象流动239
第五章别趣美244
诗的别趣美244
别有理趣247
别有风趣253
别有奇趣260
别有灵趣271
别有隐趣276
别有野趣283
切忌“堕于恶趣”288
第六章朦胧美292
朦胧与模糊292
文艺的模糊属性295
弹性与模糊302
诗的形象的模糊性309
诗中的模糊意识316
诗中的错觉与幻觉320
朦胧美的其他属性335
朦胧美的魅力342
不得亵渎朦胧美349
第七章和谐美357
美在于和谐357
对立统一359
对仗373
对比379
对称384
以不和谐为忌389
第八章动态美393
化美为媚393
动与静395
动态种种399
动感的赋予402
跳跃405
动词411
诗眼418
第九章精练美422
诗是精练的艺术422
炼意424
炼意得余味426
炼句430
起句与结句436
警句440
炼字445
切忌雕章琢句448
诗不厌改451
跳跃455
重叠与重复458
第十章音乐美467
诗与音乐467
音乐美的有形与无形471
声音474
拟声480
音节484
押韵488
不要因韵害意499
节奏505
第十一章诗美的鉴赏523
鉴赏523
审美能力与鉴赏529
鉴赏者与诗人535
诗人与鉴赏539
授与受543
鉴赏与想象549
鉴赏活动中的心理状态556
审美习惯559
后记566
1989《诗歌美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谢文利著 1989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诗美学
- 1987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
- 现代美国诗歌
- 1949
-
- 中国诗歌美学
- 1986
-
- 诗歌形态美学
- 1987
-
- 英美诗歌选译
- 1984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美国诗歌选读
- 1992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
- 抗美援朝诗歌选
- 1951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诗歌和诗歌教学
- 1961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诗歌美学辞典
- 1989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
- 诗歌美学理论与实践
- 1988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 诗歌学
- 1980 广东省肇庆新华印刷厂
-
- 诗歌形态美学
- 1987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 汉语语法学史稿
- 1990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 中国诗歌美学
- 198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