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求取 ⇩

目 录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1

第一章五四运动和皖系军阀的衰亡1

第一节 “五四”前夜的中国1

第二节五四运动7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2

第四节直皖战争和粤桂战争1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直系军阀的反动统治17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7

第二节帝国主义的“协同”侵略和国内的政21

治经济21

第三节国内各派的政治主张26

32

第四节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农民运动的兴32

第五节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37

第三章第一次国共合作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41

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41

第二节全国革命运动的兴起48

第三节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潮55

第四节军阀各派势力的演变反奉倒段斗争61

和三一八惨案61

第五节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反对国家主义65

派、国民党右派的斗争65

第四章北伐战争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73

第一节直奉军阀的“讨赤” 北伐的胜利进73

73

第二节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78

失败85

第五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的失败85

第一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的局部85

第二节武汉地区革命运动的继续高涨91

第三节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的失败95

第六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和红色政权的建立101

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101

第二节工农红军和红色政权的建立106

第三节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111

第四节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中间党派的政治114

主张114

第五节土地革命和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120

120

第七章 日本侵略东北和全国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第一节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运动的高涨124

第二节 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129

第三节 日本侵略的加深和抗日反蒋斗争132

第四节苏维埃区域革命的深入和红军长征137

第八章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国内战争向抗日146

战争过渡146

第一节华北事变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146

战线策略的确定146

第二节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151

第三节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155

形成155

第四节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160

第九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165

第一节全国抗战的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的165

建立165

第二节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74

第三节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191

第四节国民政府的内政和外交196

第十章抗战相持阶段的两个战场204

第一节汪精卫的投敌与国民党的倒退204

第二节国民党战场的继续抗战213

第三节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222

第十一章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抗战228

第一节抗日根据地军民为克服困难而斗争228

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日趋腐朽238

第三节抗战时期的文化243

第十二章抗日战争的胜利246

第一节抗战后期的两个战场246

第二节中国之两种命运的斗争250

第三节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59

第四节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264

第十三章国民党的假和平和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268

的斗争268

第一节抗战胜利后的政治形势268

第二节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73

第三节共产党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283

第十四章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第一节全面内战的爆发286

第二节国统区的政治和经济危机291

第三节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296

第十五章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303

第一节人民解放军转入进攻303

第二节国民党反动派的垂死挣扎310

第三节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316

第十六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第一节伟大的战略决战319

第二节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326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30

社会主义时期332

第十七章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332

第一节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332

第二节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其它社会改革337

运动337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342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346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346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351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56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362

第一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362

第二节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366

第三节为战胜严重经济困难而斗争370

第二十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37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377

第二节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385

第三节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文化革大389

命”的结束389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98

第一节在徘徊中前进398

第二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405

第三节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411

第二十二章新中国成立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417

文化417

第一节建国后十七年的文化417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化426

第三节新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430

1986《中国现代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道发,蒋文澜主编 1986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现代史(1997 PDF版)
中国现代史
1997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 PDF版)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1996 PDF版)
中国现代史
1996
中国近代现代史(1958 PDF版)
中国近代现代史
1958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现代史(1995 PDF版)
中国近代现代史
1995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1987 PDF版)
中国现代史
1987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1989 PDF版)
中国现代史
1989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1988 PDF版)
中国现代史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1982 PDF版)
中国现代史
1982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1996 PDF版)
中国现代史
1996 重庆市:重庆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  下(1988 PDF版)
中国现代史 下
1988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1985 PDF版)
中国现代史
1985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1986 PDF版)
中国现代史
1986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纲(1987 PDF版)
中国现代史纲
1987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  中(1988 PDF版)
中国现代史 中
1988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