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图书大库 生态学概论》求取 ⇩

第一章绪论2

第一节 生态学的意义2

一、生物体与环境间之关系2

二、生态学的定义3

三、“生态学”正名7

第二节 生态学的范围7

一、广义的生态学范围7

二、狭义的生态学范围9

三、生态学的分类10

四、生态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11

第三节 学习生态学的目的及其研究之方法13

一、学习生态学的目的13

二、研究生态学的方法14

第四节 生态学的发展史略17

一、早期的生态学17

二、文艺复兴後的生态学18

三、近代的生态学19

一、专门性的生态学杂志21

第五节 生态学的新知来源21

二、一般性的生态学杂志23

三、论及生态学的科学杂志27

第二章环境36

第一节 非生物环境36

一、媒质36

二、基底37

三、水分38

四、温度39

六、气候因子42

五、日光42

七、营养因子45

八、其他非生物因子50

第二节 生物环境50

一、生物间相互有利的关系50

二、生物间相互有害的关系51

第三节 环境的限制51

一、不良的环境53

二、限制的因子56

三、生物的耐度57

四、有关限制因子的定律59

第四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分布62

第三章媒质与生物64

第一节 媒质与环境64

一、媒质的种类64

二、基本媒质64

第二节 空气和水的相对性质66

一、成分66

二、性质66

第三节 压力67

三、密度67

一、空气压力随升高而减少68

二、水中压力随深度而增加69

第四节 支持力和阻力72

一、媒质对生物构造和大小的影响72

二、媒质对生物运动的影响73

三、媒质通过生物体74

四、水域中的浮游生物74

第五节 媒质的移动与运送78

一、媒质的移动79

三、媒质对生物分布的影响81

二、固着的生物81

四、有害的运送84

第六节 媒质的磨擦作用85

一、磨擦作用的类型85

二、生物对磨擦作用的抵抗86

第四章基底与生物88

第一节 基底与生物之关系88

一、基底的类型88

二、生物对基底的反应90

第二节 水域环境中的基底92

三、生物对基底的需要92

四、基底对着生生物的影响92

一、水域内基底的影响93

二、基底的破坏94

三、基底的建立94

四、水域中生物与基底之关系95

第三节 陆地环境内的基底96

一、陆地基底之种类及其影响96

二、土壤因子97

第一节 水域环境中所发生的问题111

第五章水与生物111

一、自然水的组成112

二、调节渗透压的方法114

三、盐度的限制116

第二节 水域中的气体和珊瑚礁117

一、水域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117

二、珊瑚礁的形成126

三、氢离子浓度129

一、沼泽和暂时性的小池130

第三节 两栖的环境130

二、潮区131

第四节 陆地环境中所发生的缺水问题136

一、陆地上的水源136

二、微气候142

三、在陆生的环境,生物对缺水的解决办法144

四、湿度对生物生长与分布的影响148

第六章温度与生物152

第一节 温度的分布152

一、生物能容忍的极端温度152

二、温度的变化153

第二节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158

一、极端温度的影响159

二、生物怎样适应极端温度161

三、有效温度范围内,温度对生物的影响169

第三节 温度对於生物分布的影响174

一、温度限制生物分布的型式174

二、温度限制的结果179

第四节 温度与湿度的联合作用182

一、陆地上的光185

第一节 光的分布185

第七章光与生物185

二、水中的光188

第二节 光对生物的影响193

一、一般的影响193

二、生物发光力201

三、定方位205

四、周期性的变化209

第三节 紫外线221

一、紫外线的一般功能221

二、光活化作用222

三、紫外线对植物的影响223

四、紫外线在水中的情形223

五、紫外线的特殊作用224

第四节 光合作用的生态观224

第八章气候与生物232

第一节 温度232

一、平均温度233

二、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233

四、温度对生物之影响234

三、凝结温度234

第二节 降水量235

一、降水之形成235

二、降水量之测定238

三、降水量之分布239

四、降水分布对生物之影响239

第三节 气候分类240

一、全球性气候分区240

二、中国气候分区242

三、台湾气候分区244

一、云的形成245

第四节 蒸发的湿气245

二、云的分类246

三、湿度247

四、蒸气压差与蒸发作用248

五、乾燥地区动物之水平衡249

六、测量蒸发速率251

第五节 太阳的辐射252

一、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子252

二、辐射线对生物的影响254

一、大气的分层257

第六节 风257

三、测量太阳辐射强度257

二、对流层内的风259

三、测量风向及风速263

四、风之分类263

五、风对植物之影响264

第七节 气压264

一、气压表的装置265

二、气压的单位265

三、气压与旋风中心265

第八节 暴风266

一、暴风之破坏力267

二、飓风267

三、台风268

第九节 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270

一、气候因子与水的关系270

二、气温、风和雨的关系271

第十节 气候对生物与人类之影响概念271

一、气候对植物的影响271

二、气候对动物的影响278

三、气候对人类的影响279

第九章营养与生物281

第一节 营养与环境281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81

二、营养的方式283

三、营养对绿色植物的影响285

四、营养对动物的影响291

第二节 分解与再生295

一、分解和转变的过程296

二、分解的地方298

三、再生作用300

第三节 生物地质化学的循环301

一、生物地质化学循环的定量研究302

二、非必需元素的循环307

三、有机营养物的循环307

四、热带的营养循环308

五、再循环的路径309

第十章生物种间的关系311

第一节 生物间的有利关系—共生311

一、互利共生312

二、片利共生320

第二节 生物间的有害关系324

一、抗生324

二、剥削324

三、寄生327

四、竞争333

第十一章族群生态学:生物种内的关系338

第一节 族群的起源338

一、基本生殖的需求338

二、被动的输送339

三、主动的运动340

一、有害的影响344

第二节 族群数目增加的影响344

二、有利的影响347

第三节 族群的特性354

一、族群密度354

二、出生率355

三、死亡率355

四、年龄分配359

五、生物潜能362

八、族群生长364

六、性别比例364

七、族群散布364

第四节 族群密度365

一、族群的测量366

二、族群的密度369

第五节 族群的生长372

一、族群的生长形式373

二、族群的生长曲线373

三、最适的生产377

一、族群波动的类型381

第六节 族群的波动性381

二、引起波动的原因386

第七节 族群分散387

一、分散的形式387

二、分散的原因390

三、分散的结果391

第八节 族群在空间上的关系394

一、空间的需要395

二、行动圈与势力圈396

三、与行动圈和势力圈有关特殊行为400

第十二章生物群聚402

第一节 生物群聚的概念402

一、生物群聚的意义403

二、生物群聚的形成403

三、生物群聚中的显要405

四、交会带和边缘效应407

五、鸟兽集中区408

第二节 生物群聚的组成409

一、生物群聚的大小409

二、生物群聚的数目410

三、生物群聚的组成分子411

第三节 生物群聚的分析412

第四节 生物群聚内种的分歧性414

一、种的分歧理论415

二、种族分歧的成分415

三、功能关系对分歧性的影响417

第五节 生物群聚的分类417

一、生物群聚的类型417

二、生物相及其类型420

三、我国陆地生物相429

第六节 生物群聚的分层433

一、草原群聚的分层435

二、森林群聚的分层436

第七节 生物群聚的周期性437

一、季节性的周期438

二、日周期440

第八节 威胁生物群聚的因素442

一、人口膨胀与科技发达443

二、环境的改变443

三、环境污染445

第十三章生态的消长447

第一节 生态消长的概念447

一、生态消长的意义447

二、有关消长的词汇448

三、消长的简单模型448

四、生态消长的重要性450

第二节 消长的趋向及其原因451

一、生物种数随消长演进而变化452

三、种的数目随消长而增加454

二、有机物质和生物量随消长而增加454

四、消长对群聚净生产量和呼吸量的影响455

第三节 消长的过程及其所造成群聚类型455

一、基本的消长455

二、实际的消长过程456

三、生态消长的改变458

四、消长所造成的群族类型460

第四节 消长的类型462

一、依生命潜力为之标准而分类463

二、依生物群聚种类之标准而分类465

三、特殊生育地所发生的生态消长469

三、地位470

第五节 相关消长473

一、消长的理论473

二、消长的时间475

三、巅峰群聚的稳定性475

四、微消长476

第十四章动态的生态系478

第一节 生态系的基本概念478

一、基本的步骤478

二、生态系的组成478

四、食物链与食物网481

五、营养层次484

第二节 生态系的循环487

一、物质的循环487

二、能量的流动489

三、海洋的生态循环492

第三节 生态系的生产力494

一、静态的生产量495

二、物质的移去497

三、生产速率500

四、初级生产力的实际测量法504

五、地区性生产力的差异507

第十五章生态学的应用512

第一节 消极方面的应用512

一、维护自然的平衡513

二、防治环境污染518

三、防止人口膨胀534

第二节 积极方面的应用538

一、保育天然资源539

二、发展观光事业554

三、开拓人类活动空间558

第三节 生态学在其他方面的应用560

一、生态学与教育561

二、生态学与政治561

三、生态学与军事562

四、生态学与公共工程563

五、生态学与公共卫生565

中文索引566

英文索引581

参考资料598

1978《科学图书大库 生态学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郝道猛等编著 1978 台北市徐氏基金会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科学图书大库  植物生理学(1976 PDF版)
科学图书大库 植物生理学
1976 徐低基金会
生态学概论(1997.02 PDF版)
生态学概论
1997.02 上海水产大学养殖系
科学图书大库  营养学新论( PDF版)
科学图书大库 营养学新论
徐氏基金会
科学图书大库  理论力学( PDF版)
科学图书大库 理论力学
台湾:徐氏基金会出版社
塑性力学与弹塑性断裂(1984 PDF版)
塑性力学与弹塑性断裂
1984
技工学校教材  电机学(1986 PDF版)
技工学校教材 电机学
1986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生态学概论(1978 PDF版)
生态学概论
1978 徐氏基金会
科学图书大库  生化学  上(1980 PDF版)
科学图书大库 生化学 上
1980 台北市徐氏基金会
科学图书大库  生态学概论(1978 PDF版)
科学图书大库 生态学概论
1978 台北市徐氏基金会
科学图书大库  植物生理学(1978 PDF版)
科学图书大库 植物生理学
1978 财团法人台北市徐氏基金会
抗战前华北政局史料(1982 PDF版)
抗战前华北政局史料
1982 正中书局
生态学概论(1981 PDF版)
生态学概论
1981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科学图书大库  高分子化学概论(1978 PDF版)
科学图书大库 高分子化学概论
1978 徐氏基金会
科学图书大库  拓扑学基本概念(1979 PDF版)
科学图书大库 拓扑学基本概念
1979 徐氏基金会
科学图书大库  图解生物化学(1991 PDF版)
科学图书大库 图解生物化学
1991 财团法人徐氏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