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求取 ⇩

1 电解质溶液1

要求1

1.1 弱电解质的电离1

1.1.1 电离度1

1.1.2 水的电离与pH值2

1.1.3 一元弱酸(碱)的电离平衡及其计算4

1.1.4 多元弱酸的电离10

1.1.5 酸效应11

1.1.6 同离子效应12

1.2 缓冲溶液13

1.2.1 缓冲原理及pH值的计算14

1.2.2 缓冲溶液的性质17

1.2.3 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18

1.3 盐类的水解20

1.3.1 各种类型盐的水解常数及pH值(或pOH值)的计算21

1.3.1.1 弱酸强碱盐21

1.3.1.2 弱碱强酸盐22

1.3.1.3 弱酸弱碱盐23

1.3.1.4 酸式盐25

1.3.1.5 多元弱酸强碱盐25

1.3.1.6 强酸强碱盐26

1.3.2 水解的抑制和利用26

1.4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27

1.4.1 活度和活度系数27

1.4.2 离子强度28

1.4.3 盐效应30

1.5 酸碱的质子论31

1.5.1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要点31

1.5.2 酸碱反应和酸碱平衡32

1.5.3 酸碱的强度33

习题35

2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平衡37

要求37

2.1 难溶强电解质的溶度积37

2.1.1 溶度积常数Ksp37

2.1.2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40

2.1.2.1 沉淀的生成与转化40

2.1.2.2 沉淀的溶解43

2.1.2.3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沉淀生成与溶解的影响46

2.2 沉淀反应的某些应用48

2.2.1 在药物生产上的应用48

2.2.2 在药物质量控制上的应用48

习题50

3 氧化还原反应52

要求52

3.1 氧化还原反应52

3.1.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52

3.1.2 氧化数53

3.1.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54

3.1.3.1 氧化数法54

3.1.3.2 离子-电子法55

3.2 电极电位57

3.2.1 原电池57

3.2.2 电极电位58

3.2.2.1 电极电位的概念58

3.2.2.2 电极电位的测定59

3.2.2.3 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61

3.3 电极电位的应用65

3.3.1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65

3.3.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65

3.3.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67

3.3.4 元素电位图68

习题70

4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73

要求73

4.1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73

4.1.1 量子化特征73

4.1.1.1 氢原子光谱73

4.1.1.2 玻尔理论74

4.1.2 波粒二象性75

4.1.3 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76

4.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76

4.2.1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78

4.2.2 几率密度、电子云和几率78

4.2.2.1 几率密度和电子云78

4.2.2.2 几率和几率密度79

4.2.3 电子运动状态的图象表示79

4.2.3.1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80

4.2.3.2 电子云角度分布图80

4.2.3.3 径向分布图81

4.2.3.4 电子云黑点图和界面图83

4.2.4 四个量子数83

4.2.4.1 主量子数(n)84

4.2.4.2 角量子数(ι)84

4.2.4.3 磁量子数(m)85

4.2.4.4 自旋量子数(ms)85

4.3 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85

4.3.1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86

4.3.1.1 屏蔽效应,钻穿效应86

4.3.1.2 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88

4.3.2 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和电子排布89

4.3.2.1 包里不相容原理92

4.3.2.2 能量最低原理92

4.3.2.3 洪特规则93

4.3.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的关系94

4.3.3.1 电子层结构和周期的划分94

4.3.3.2 电子层结构和族的划分94

4.3.3.3 电子层结构和元素的分区95

4.4 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95

4.4.1 原子半径95

4.4.1.1 共价半径(ra)95

4.4.1.2 范德华半径(rV)96

4.4.1.3 金属半径(rM)96

4.4.2 电离能(I)97

4.4.3 电子亲和能98

4.4.4 电负性98

习题100

5 分子结构102

要求102

5.1 离子键102

5.1.1 离子键的形成102

5.1.2 离子的特征103

5.1.2.1 离子的电荷103

5.1.2.2 离子的半径103

5.1.2.3 离子的电子构型103

5.2 共价键104

5.2.1 电子配对法104

5.2.1.1 共价键的本性104

5.2.1.2 共价键的特征106

5.2.2 杂化轨道理论107

5.2.2.1 杂化与杂化轨道108

5.2.2.2 杂化轨道的类型108

5.2.3 价层电子对互斥(或VSEPR)理论111

5.2.3.1 判断分子结构的规则111

5.2.3.2 判断分子结构的实例113

5.2.4 分子轨道理论115

5.2.4.1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15

5.2.4.2 σ轨道和π轨道117

5.2.4.3 分子轨道的能量次序--能级图119

5.2.5 共价键的属性122

5.2.5.1 键能122

5.2.5.2 键长123

5.2.5.3 键角123

5.2.5.4 键级124

5.3 分子的极性125

5.3.1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125

5.3.2 偶极矩125

5.3.3 共价键的部分离子性126

5.4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氢键127

5.4.1 范德华力127

5.4.2 氢键129

5.5 离子的极化131

5.5.1 极化作用的强弱131

5.5.2 离子的变形性131

5.6 晶体132

5.6.1 晶体和非晶体132

5.6.2 晶体的共同性质133

5.6.2.1 面角守恒定律133

5.6.2.2 晶体的各向异性134

5.6.2.3 晶体的熔点134

5.6.3 晶体的基本类型134

5.6.3.1 离子晶体134

5.6.3.2 分子晶体136

5.6.3.3 原子晶体136

5.6.3.4 金属晶体136

习题137

6 配位化合物(络合物)139

要求139

6.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39

6.1.1 什么叫配位化合物139

6.1.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140

6.1.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42

6.1.4 配位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和几何异构143

6.1.4.1 配合物的立体构型143

6.1.4.2 配位化合物的几何异构143

6.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45

6.2.1 价键理论145

6.2.2 晶体场理论148

6.2.2.1 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148

6.2.2.2 晶体场效应与配合物性质的关系153

6.3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156

6.3.1 配合物的形成和离解平衡156

6.3.1.1 稳定常数156

6.3.1.2 配位平衡的移动159

6.3.2 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161

6.3.3 配合物的取代反应和配合物的活动性164

6.3.3.1 配合物的取代反应164

6.3.3.2 配合物的活动性165

6.4 配合物的类型165

6.4.1 单核简单配合物165

6.4.2 螯合物166

6.4.3 多核配合物168

6.4.3.1 羟桥配合物168

6.4.3.2 多酸169

6.4.4 π配合物169

6.5 酸碱电子理论和软硬酸碱原则169

6.5.1 酸碱的电子理论169

6.5.2 软硬酸碱原则170

6.6 配合物的应用171

习题173

7 S区和P区元素175

要求175

7.1 S区元素175

7.1.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信175

7.1.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178

7.1.2.1 氢化物178

7.1.2.2 氧化物178

7.1.2.3 氢氧化物179

7.1.2.4 重要的盐类180

7.1.3 S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181

7.2 p区元素181

7.2.1 卤族元素182

7.2.1.1 通性182

7.2.1.2 化合物184

7.2.1.3 卤素在医药中的应用188

7.2.2 氧族元素189

7.2.2.1 通性189

7.2.2.2 化合物191

7.2.2.3 氧族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196

7.2.3 氮族元素196

7.2.3.1 通性196

7.2.3.2 化合物197

7.2.3.3 氮族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202

7.2.4 碳族元素202

7.2.4.1 通性202

7.2.4.2 化合物203

7.2.4.3 碳族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206

7.2.5 硼族元素206

7.2.5.1 通性206

7.2.5.2 化合物207

7.2.5.3 硼族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208

习题209

8 d区和ds区元素211

要求211

8.1 d区元素211

8.1.1 通性211

8.1.1.1 单质的相似性211

8.1.1.2 氧化态的多变性212

8.1.1.3 配合物的形成213

8.1.1.4 水合离子的颜色214

8.1.2 铬的化合物214

8.1.2.1 铬(III)化合物214

8.1.2.2 铬(VI)化合物215

8.1.2.3 铬(VI)化合物和铬(III)化合物间的转化216

8.1.3 锰的化合物217

8.1.3.1 锰(II)化合物217

8.1.3.2 锰(IV)化合物218

8.1.3.3 锰(VII)化合物218

8.1.4 铁的化合物219

8.1.4.1 氢氧化物和氧化物219

8.1.4.2 铁(II)盐220

8.1.4.3 铁(III)盐220

8.1.4.4 铁(II)、铁(III)的配合物221

8.1.5 钴、镍的重要化合物222

8.1.5.1 钴、镍的氢氧化物222

8.1.5.2 钴盐和镍 盐223

8.1.5.3 钴、镍配合物223

8.2 ds区元素225

8.2.1 通性225

8.2.2 某些重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225

8.2.3 铜的重要化合物226

8.2.3.1 铜(II)盐226

8.2.3.2 铜(II)和铜(I)的相互转化227

8.2.3.3 铜(I)、铜(II)的配合物228

8.2.4 银的重要化合物228

8.2.5 汞的重要化合物229

8.2.5.1 硝酸汞和硝酸亚汞229

8.2.5.2 氯化汞和氯化亚汞230

8.2.5.3 硫化汞230

8.2.5.4 汞(I)和汞(II)的互相转化230

8.3 d、ds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231

习题232

9 实验部分234

化学实验须知234

实验一 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标定的训练245

实验二 电解质溶液247

实验三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250

实验四 溶度积常数和测定253

实验五 氧化还原反应256

实验六 药用氯化钠的制备(一)258

实验七 药用氯化钠的制备(二)260

实验八 配合物的生成、性质和应用263

实验九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测定266

实验十 磺基水杨酸铜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267

实验十一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271

实验十二 卤素和硫273

实验十三 磷砷硼275

实验十四 铬锰铁277

实验十五 铜银汞280

附录282

1.SI基本单位及常用常数282

(1)SI基本单位282

(2)一些乘积因子的符号282

(3)常用物理和化学常数282

(4)单位换算283

2 常用无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g/100gH2O)283

3.常压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ml/100ml)284

4.普通有机溶剂的性质284

5.常用酸碱的比重、百分浓度、摩尔浓度和当量浓度285

(1)酸溶液285

(2)碱溶液285

6.无机酸、碱在水中的电离常数286

7.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sp)25℃287

8.常用酸碱指示剂288

9.标准电极电位表(25℃)288

(1)在酸性溶液中288

(2)在碱性溶液中293

10.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295

11.元素的电离能300

12.一些元素的电子亲和能302

13.络离子的稳定常数302

14.人体若干必需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其作用305

15.国际原子量表306

1985《无机化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巫璧辉,贝自英主编 198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无机化学(1964 PDF版)
无机化学
196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无机化学( PDF版)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1978 PDF版)
无机化学
1978
几何(1979 PDF版)
几何
1979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1959 PDF版)
无机化学
195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1959 PDF版)
无机化学
195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1974 PDF版)
无机化学
197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无机化学(1994 PDF版)
无机化学
1994 北京:科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1990 PDF版)
无机化学
1990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无机化学(1989 PDF版)
无机化学
1989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无机化学第2册(1983 PDF版)
无机化学第2册
1983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1988 PDF版)
无机化学
1988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1983 PDF版)
无机化学
198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1982 PDF版)
无机化学
1982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1978 PDF版)
无机化学
1978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