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县志》求取 ⇩

目录1

第一节 置县59

第一章 沿革59

卷一59

建置59

第二节 县界60

第一节 地理位置60

第二节 治所60

第二章 境域60

第一节 明、清区划61

第三章 行政区划6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62

第三节 苏维埃区划64

第四节 解放后区划65

第一节 地层67

第一章 地层、岩浆岩67

自然地理67

第二节 岩浆岩68

第二节 类型及分布69

第一节 基本特征69

第二章 地貌69

第三节 分区72

第一节 分区73

第三章 气候73

第二节 要素74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77

附:浏阳县自然灾害年表81

第一节 地表水84

第四章 水文84

第二节 地下水86

第一节 耕型土壤87

第五章 土壤87

第二节 山地土壤89

第六章 矿产90

第二节 黑色金属91

第一节 固体燃料91

第三节 有色金属92

第四节 非金属95

第二节 野生植物97

第一节 野生动物97

第七章 野生动植物97

第二节 姓氏98

第一节 源流98

人口98

第一章 源流、姓氏98

第一节 数量105

第二章 数量、分布105

第二节 分布106

第一节 性别、年龄108

第三章 结构108

第四节 职业110

第三节 民族110

第二节 文化110

第一节 措施111

第四章 计划生育111

第二节 效果112

概述115

中国共产党浏阳地方组织115

卷二115

第一节 执政前117

第一章 党代表大会117

第二节 执政后118

第一节 执政前119

第二章 县委领导机构119

第二节 执政后121

第一节 执政前124

第三章 重大活动124

第二节 执政后128

第一节 基层组织134

第四章 组织建设134

第二节 党员135

第三节 组织整顿136

第四节 干部工作137

第一节 理论学习140

第五章 宣传教育140

第二节 政策宣传141

第三节 党员教育142

第一节 机构143

第六章 纪律检查143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143

第二节 违纪处理144

第三节 复查甄别145

第一节 与国民党的两次合作146

第七章 统一战线146

第二节 团结民主人士147

第三节 团结、教育工商业者148

第五节 落实投诚起义人员政策149

第四节 贯彻宗教政策149

第六节 “三胞”工作150

第二节 人民来信来访工作151

第一节 党校151

第八章 党校、信访、党史151

第三节 党史资料征集152

第一节 工农兵代表大会153

第一章 代表大会153

县权力机关153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5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155

第二节 监督“一府两院”工作160

第一节 讨论、决定重大事项160

第二章 常务委员会160

第四节 组织代表活动161

第三节 人事任免161

第五节 指导乡镇人大工作162

第一节 县衙、县政府163

第一章 机构163

县行政机构163

第二节 县苏维埃政府165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168

第二章 领导体制173

第三章 政事纪要174

第一节 重点发展农业175

第二节 全面发展国民经济177

第三节 发展社会事业178

第四节 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79

第五节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180

第二节 会议181

第一节 机构181

第六节 支援外地重点工程建设181

县政治协商机构181

第一章 机构、会议181

第一节 协商监督183

第二章 主要活动183

第二节 工作组、联络组活动185

第三节 经济咨询服务186

第六节 整理文史资料187

第五节 “三胞”联谊工作187

第四节 协助落实政策187

第一节 组织188

第一章 工会188

社会团体188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189

第三节 主要活动190

第一节 组织192

第二章 农民协会、贫农下中农协会192

第三节 主要活动193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193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196

第一节 沿革196

第三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196

第三节 组织机构198

第五节 主要活动199

第四节 团员199

第六节 少年儿童组织201

第一节 组织202

第四章 妇女联合会202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203

第三节 主要活动204

第一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207

第五章 科协、文联、工商联、侨联207

第三节 县工商业联合会208

第二节 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8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209

第一节 组织沿革209

第四节 县归国华侨、侨眷联合会209

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209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浏阳地方组织209

第三节 组织机构211

第四节 党员212

第六节 主要活动213

第五节 党内派系斗争213

第一节 组织沿革214

第二章 三民主义青年团浏阳分团214

第四节 主要活动215

第三节 团员215

第二节 组织机构215

第二节 争夺成员216

第一节 争夺权力216

第三章 党团磨擦216

一、县议会217

附录217

第三节 党团合并纠纷217

二、县参议会218

第一章 地方军事机构219

军事219

卷三219

第一节 民壮、塘汛及城防营221

第二章 地方武装221

第三节 反共武装222

第二节 团练222

第五节 工农革命武装223

第四节 抗日自卫武装223

第六节 地下解放武装224

第一节 建制225

第三章 民兵225

第七节 县区人民武装225

第二节 训练226

第一节 明、清兵防227

第四章 防务227

第三节 重要活动227

第三节 苏区兵防228

第二节 民国兵防228

第四节 解放后战备措施229

第二节 苏维埃、解放后兵役230

第一节 清代、民国兵役230

第五章 兵役230

第一节 农民起义232

第六章 重大兵事232

第二节 民国初期兵事235

第三节 第一次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兵事236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兵事240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兵事242

第一章 机构244

公安244

第三节 人民公安机构245

第二节 苏维埃政治保卫机构245

第一节 清末、民国警察机构245

第二节 清匪反霸246

第一节 苏区肃反246

第二章 肃反镇反246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247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的刑侦248

第三章 刑事侦查248

第四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248

第一节 农村户口管理249

第四章 户籍管理249

第二节 解放后的刑侦249

第二节 城镇户口管理250

第一节 特种行业管理251

第五章 社会治安管理251

第三节 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251

第二节 禁毒、禁赌、禁娼252

第五节 监督改造“四类分子”254

第四节 枪支、易爆物品管理254

第三节 交通安全管理254

第二节 消防措施255

第一节 组织、设备255

第六章 消防255

第七章 羁押管教256

第一节 羁押、拘留256

附:特大火灾256

第二节 劳动改造257

第一节 刑事检察258

第二章 刑事、经济、森林检察258

检察258

第一章 机构258

第二节 经济检察259

第二节 监所检察260

第一节 法纪检察260

第三节 森林检察260

第三章 法纪、监所和控告申诉检察260

第一节 清代、民国审判机构261

第一章 机构261

第三节 控告申诉检察261

审判261

第二节 解放后审判机构262

第二节 解放后刑事审判263

第一节 清代、民国刑事审判263

第二章 刑事审判263

第一节 民事审判264

第三章 民事、经济审判264

第二节 经济审判265

第二节 审判监督和案件复查266

第一节 人民陪审266

第四章 陪审、监督和案件执行266

第一章 机构267

司法行政267

第三节 案件执行267

第二节 法学培训268

第一节 法律常识普及教育268

第二章 法制教育268

第二节 公证269

第一节 律师269

第三章 律师、公证269

第二节 调解活动270

第一节 组织270

第四章 人民调解270

第一节 抚恤271

第二章 优抚271

民政271

第一章 机构271

第二节 优待272

第三节 烈士褒扬274

第一节 分布275

第三章 革命老根据地建设275

第二节 建设276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277

第一节 复员军人安置277

第四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277

第一节 慈善事业278

第五章 救济、福利278

第二节 灾荒救济279

第三节 社会救济281

第四节 扶贫工作282

第五节 “五保户”安置283

第七节 收容遣送284

第六节 社会福利生产284

第二节 殡葬改革285

第一节 婚姻登记285

第六章 婚丧工作285

第二节 劳动管理机构286

第一节 人事管理机构286

劳动人事286

第一章 机构286

第二节 民国时期人事管理287

第一节 清代人事管理287

第二章 人事管理287

第三节 解放后人事管理288

第二节 招工293

第一节 失业安置293

第三章 劳动就业293

第三节 自谋职业294

第二节 计划控制295

第一节 用工制度295

第四章 劳动管理295

第四节 待业管理296

第三节 定员定额296

第一节 供给制297

第五章 工资297

第二节 固定工资制298

第三节 其他工资形式299

第二节 劳动保护300

第一节 安全生产300

第六章 劳保福利300

第三节 保险福利301

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03

附录303

二、城镇人口下放304

第一节 农业所有制305

第一章 所有制变革305

卷四305

经济综述305

第三节 商业所有制306

第二节 工业所有制306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307

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307

第四节 建筑、运输业所有制307

第二章 经济发展速度307

第四节 工农业总产值308

第三节 国民收入308

第五节 工农业产品产量309

第二节 产业结构310

第一节 工农业比例310

第三章 经济结构310

第一节 社会劳动生产率311

第四章 经济效益311

第三节 劳动力结构311

第二节 农业效益312

第三节 工业效益313

第四节 商业效益314

第三节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15

第二节 职工工资收入315

第五章 人民生活315

第一节 农民纯收入和粮食占有水平315

第二节 体制316

第一节 机构316

第四节 人均商品消费水平316

第五节 城乡住宅316

计划管理316

第一章 机构、体制316

第一节 年度计划317

第二章 计划编制与执行317

第二节 五年计划319

第三节 长远规划322

第一节 计划物资管理329

第三章 计划物资、基建投资管理329

第二节 基建投资管理330

第一节 定期报表335

第二章 定期统计335

统计管理335

第一章 机构335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336

第三节 房屋普查337

第二节 工业普查337

第三章 统计调查337

第一节 人口普查337

第一节 机构338

第一章 机构、体制338

第四节 抽样调查338

第五节 其他调查338

物资管理338

第一节 经营范围339

第二章 经营339

第二节 体制339

第三节 物资购进340

第二节 收费标准340

第一章 机构341

物价管理341

第四节 物资供应341

第五节 处理积压341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物价342

第二章 市场物价342

第二节 解放后物价343

第一节 政策347

第三章 政策、措施347

第二节 措施348

第一章 机构349

标准计量管理349

第一节 度量衡的划一350

第二章 计量管理350

第二节 计量器具管理351

第三节 计量监督352

第三章 标准化管理353

第四节 企业计量定级353

第一节 民国时期市场管理354

第二章 市场管理354

工商行政管理354

第一章 机构354

第二节 解放后市场管理355

第二节 解放后的工商登记357

第一节 解放前的工商登记357

第三章 工商企业登记357

第一节 合同管理359

第四章 合同、商标与广告管理359

第三节 广告管理360

第二节 商标管理360

概述361

财政361

第三节 解放后财政机构362

第二节 苏维埃财政机构362

第一章 机构362

第一节 清代、民国财政机构362

第二节 民国财政收入363

第一节 清代财政收入363

第二章 财政收入363

第三节 苏维埃财政收入365

第四节 解放后财政收入366

第二节 民国财政支出373

第一节 清代财政支出373

第三章 财政支出373

第三节 苏维埃财政支出375

第四节 解放后财政支出376

第一节 管理体制379

第四章 财政管理379

第二节 预算管理380

第四节 收入管理381

第三节 会计管理381

第五节 财政监督382

概述383

税务383

第二节 解放后税务机构384

第一节 清代、民国税务机构384

第一章 机构384

第二节 民国税种税额385

第一节 清代税种税额385

第二章 税种税额385

第四节 解放后税种税额386

第三节 苏维埃税种税额386

第二节 税收征管389

第一节 税务登记389

第三章 税务管理389

第五节 税务检查390

第四节 票证管理390

第三节 纳税鉴定390

第六节 税务监督391

第二节 银行392

第一节 当铺、钱庄、钱局392

金融保险392

第一章 机构392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393

第一节 银两、银元、铜币394

第二章 货币394

第四节 保险公司394

第五节 其他机构394

第四节 工农金融票币395

第三节 市票395

第二节 法币、关金、金圆券395

第一节 储蓄396

第三章 储蓄、存款、侨汇396

第五节 人民币396

第四章 信贷397

第三节 侨汇397

第二节 存款397

第一节 农业贷款398

第二节 工商信贷399

第四节 基建拨款、贷款400

第三节 进出口信贷400

第一节 结算管理401

第五章 管理401

第五节 “老少边穷”贷款401

第二节 现金收付管理402

第一节 保险种类403

第六章 保险403

第三节 债券管理403

第四节 金库管理403

第二节 防灾理赔405

第二章 审计服务406

第一章 审计监督406

审计406

第一节 土地409

第一章 土地、劳动力409

卷五409

农业综述409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410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410

第二节 劳动力410

第二节 土地改革411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412

第四节 人民公社413

第三章 经营管理415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15

第一节 计划管理416

第二节 劳动管理417

第三节 财务管理418

第四节 收益分配419

第一节 产业结构421

第四章 产业结构、农业区划421

第二节 农业区划423

第一节 气象服务424

第五章 气象服务、农村生活能源424

第二节 农村生活能源425

第六章 管理机构427

概述428

种植业428

第二节 品种430

第一节 稻田种植制度430

第一章 水稻430

第三节 土壤改良、肥料431

第四节 栽培技木432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433

第二节 麦类435

第一节 红薯435

第二章 旱粮435

第四节 其他436

第三节 豆类436

第一节 油菜、花生、芝麻437

第三章 经济作物437

第二节 果、烟、茶438

第三节 桑、麻、棉439

第四节 甘蔗、果用瓜及其他440

第二节 方式443

第一节 体系443

第四章 农技推广443

概述444

林业444

第一节 森林资源445

第一章 资源、权属445

第一节 采种育苗448

第二章 营林448

第二节 山林权属448

第二节 植造抚育449

第三节 基地建设451

第一节 防火灭火452

第三章 护林452

第四节 封山育林452

第三节 边界护林联防453

第二节 制止乱砍滥伐453

第四节 防治病虫害454

第二节 竹木运输455

第一节 竹木采伐455

附:大围山自然保护区455

第四章 采运利用455

第四节 综合利用457

第三节 竹木经营457

第二节 育林基金458

第一节 林业投资458

第五节 安全生产458

第五章 林业资金458

概述459

畜牧水产业459

第一节 畜禽品种460

第一章 畜牧业460

第三节 疫病防治461

第二节 饲养管理461

第一节 品种资源462

第二章 水产业462

第四节 技术培训462

第三节 饲养方式463

第二节 苗种生产463

第五节 捕捞作业464

第四节 疫病防治464

概述465

水利水电465

第一节 官庄水库及其灌区468

第一章 农田水利468

第二节 中型水库469

第三节 小型水库471

第四节 塘坝井圳473

第五节 河道治理、水土保持474

第一节 发展概况475

第二章 小水电475

第三节 供电476

第二节 主要电站476

第二节 灌溉管理477

第一节 工程管理477

第三章 管理477

第四节 移民安置478

第三节 综合经营478

概述479

农业机具479

第一节 排灌机具480

第一章 机具种类480

第二节 耕作机具481

第三节 插秧机具482

第六节 加工机具483

第五节 脱粒机具483

第四节 植保机具483

第七节 运输机具484

第二节 机具供应485

第一节 机具修造485

第二章 修造供应485

第二节 农机监理486

第一节 机务管理486

第三章 农机管理486

第三节 技术培训487

概述488

乡镇企业488

第四节 油耗管理488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489

第一章 企业489

第三节 联户办、家庭办企业490

第二节 村办、组办企业490

第二节 工业491

第一节 种养业491

第二章 行业491

第五节 商业、服务业及其他492

第四节 建筑业492

第三节 运输业492

第二节 流通493

第一节 产品493

第三章 经营493

第三节 效益494

第一节 劳动管理495

第四章 管理495

第三节 财务管理496

第二节 质量管理496

第五节 企业整顿497

第四节 管理责任制497

第一章 经济成份502

工业综述502

卷六502

第一节 国营工业503

第二节 大集体工业504

第三节 乡镇工业、个体工业505

第一节 轻、重工业结构506

第二章 产业结构506

第二节 行业结构507

第一节 机械制造设备508

第三章 技术设备508

第二节 采掘设备509

第三节 纺织设备510

第六节 其他设备511

第五节 粮油加工设备511

第四节 造纸、印刷设备511

第四章 企业管理512

第一节 主管局对企业的管理512

第二节 企业内部管理513

第二节 队伍515

第一节 机构515

第五章 机构、队伍515

第一节 棉纺织516

第一章 纺织516

轻工业516

第二节 麻纺织517

第四节 漂染518

第三节 丝绸、针织518

第一节 造纸519

第二章 造纸、印刷519

第二节 印刷520

第一节 制糖521

第三章 食品加工521

第三节 粮油加工522

第二节 糖粒糕点522

第四节 肉类加工523

第六节 调味品加工524

第五节 饮料加工524

第七节 其他食品加工525

第二节 陶瓷526

第一节 菊花石雕526

第四章 其他轻工业526

第三节 服装、鞋帽527

第五节 竹木制品528

第四节 抽纱、抽绣528

第六节 度量衡、小五金530

第一节 企业531

第一章 机械531

第七节 家具油漆加工531

重工业531

第二节 产品532

第一节 发电供电533

第二章 电力533

第三节 机械修理533

第二节 设备535

第四节 “三电”管理536

第三节 农电建设536

第一节 水泥537

第三章 建材537

第二节 水泥预制件538

第三节 砖瓦、石灰539

第一节 经营体制541

第四章 煤炭541

第二节 采掘544

第三节 购销545

第一节 金属矿546

第五章 采矿546

第二节 非金属矿549

第一节 企业551

第六章 化学工业551

第二节 主要产品552

附:化学选矿554

第一节 发展概况555

第一章 生产555

鞭炮、烟花555

第二节 产业效益556

第三节 产品557

第四节 工艺561

第五节 作坊、企业562

第一节 销售市场564

第二章 销售564

第二节 销售方式565

第一节 组织、机构567

第三章 管理567

第二节 质量管理568

第三节 安全管理569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574

第一章 经济成份574

卷七574

贸易综述574

第二节 集体商业575

第四节 国营商业576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576

第一节 市场577

第二章 市场、网点577

第二节 商业网点581

第三章 经济效益584

第一节 商品计划管理586

第四章 商业企业管理586

第二节 财务管理587

第三节 储运管理588

第一节 社会贸易团体589

第五章 团体、机构、队伍589

第二节 贸易管理机构590

第三节 职工队伍591

第一节 统购统销592

第一章 粮油经营592

国内贸易592

附:积谷和储备粮594

第四节 合同定购594

第二节 议购议销594

第三节 市场调剂594

第一节 肉食品595

第二章 肉食、副食品经营595

第二节 副食品597

第二节 购进599

第一节 行业599

第三章 日用工业品经营599

第三节 销售600

第一节 主要生产资料销售601

第四章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601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系列化服务603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604

第五章 农副产品、废旧物资收购604

第一节 烟草专卖606

第六章 专卖商品经营606

第二节 废旧物资回收606

第三节 食盐专卖607

第二节 酒类专卖607

第四节 石油专卖608

第一节 鞭炮烟花609

第二章 主要产品运销609

对外贸易609

第一章 出口商品收购609

第五节 麻制品610

第四节 小竹器610

第二节 夏布610

第三节 抽纱610

第八节 茶叶611

第七节 菊花石雕611

第六节 冻猪肉、活大猪611

第一节 出国展销考察612

第三章 国际贸易交往612

第一节 熟食业613

第一章 饮食业613

第二节 接待港商外商来访613

饮食服务业613

第一节 旅社(客栈)614

第二章 服务业614

第二节 冷饮业614

第四节 修理业615

第三节 理发业615

第二节 摄影业615

第五节 其他616

概述617

交通运输617

卷八617

第二节 企业、事业机构618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618

第一章 机构618

第一节 道路620

第二章 乡村道路及桥渡620

第三节 渡口621

第二节 民桥621

第一节 航道622

第三章 水上运输622

第二节 运输623

第三节 水上安全624

第一节 公路、桥梁625

第四章 公路运输625

第二节 养路629

第三节 客货运输630

第四节 车辆监理631

第一节 铁路、桥梁632

第五章 铁路运输632

第二节 客货运输633

第二节 搬运业务634

第一节 搬运工具634

第六章 装卸搬运634

概述635

邮政电信635

第三节 劳动管理、收益分配635

第一节 机构636

第一章 机构、人员636

第一节 业务639

第二章 邮政639

第二节 人员639

第二节 邮路641

第一节 业务643

第三章 电信643

第三节 设备643

第二节 电路645

第三节 设备646

第一节 城区发展647

第一章 县城建设647

城乡建设647

概述647

第二节 街市建设648

第三节 房屋建筑、房地产管理649

第五节 环境卫生、绿化650

第四节 给水、排水650

第二节 古港市651

第一节 永和市651

第二章 集镇建设651

第四节 永安市652

第三节 文家市652

第六节 大瑶铺653

第五节 官渡653

第九节 北盛仓654

第八节 普迹654

第七节 镇头市654

第一节 队伍655

第三章 建筑业655

第十节 其他集镇655

第三节 质量、安全656

第二节 设计656

第一节 国家建设征地657

第四章 国土管理657

第四节 机械设备657

第四节 非农业户建房用地658

第三节 村民建房用地658

第二节 乡(镇)村建设用地658

第一节 大气污染659

第一章 环境状况659

环境保护659

概述659

第二节 水质污染660

第三节 食物污染661

第四节 噪音、放射性物质662

第二节 行政、经济、法律措施663

第一节 环境监测663

第二章 保护措施663

第三节 “三废”治理664

第四节 大自然保护665

概述667

教育667

卷九667

第二节 经费669

第一节 机构669

第一章 教育行政669

第三节 设施671

第三节 书院673

第二节 义塾673

第二章 塾馆、书院、学宫673

第一节 私塾673

第一节 幼儿园所674

第三章 学前教育674

第四节 学宫674

第二节 民国小学675

第一节 清末小学堂675

第二节 学前班675

第四章 初等教育675

第四节 解放后小学676

第三节 苏区小学676

第一节 普通中学677

第五章 中等教育677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679

附:“五·七”学校及“七·二一”大学680

第三节 职业学校680

第二节 职工教育682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682

第六章 成人教育682

第五节 成人自学考试683

第四节 广播电视教育683

第三节 成人学校683

第二节 待遇684

第一节 来源684

第七章 教师684

第三节 培训685

第一节 教学改革686

第八章 教学686

第二节 教学质量687

概述689

科学技术689

第一节 机构691

第一章 机构、队伍691

第一节 科技宣传692

第二章 科学普及692

第二节 队伍692

第二节 科技示范户693

第三节 学术交流694

第一节 工业技术培训695

第三章 技术培训695

第四节 科技扶贫与技术承包695

第二节 农业技术培训696

第三节 花炮技术培训697

第二节 计划管理698

第一节 情报管理698

第四章 科技管理698

第四节 专利管理699

第三节 成果管理699

第五节 技术市场管理700

第二节 地、市奖励成果701

第一节 省奖励成果701

第五章 获奖科技成果701

第三节 县奖励成果703

第一节 机构、设施720

第一章 群众文化720

文化事业720

第二节 活动721

第一节 放映722

第二章 电影722

第二节 发行723

第三章 戏剧724

第三节 管理724

第一节 剧种725

第二节 场院727

第四章 文化市场管理728

第三节 演出管理728

第三节 文物市场管理729

第二节 娱乐活动管理729

第一节 书刊、印刷管理729

第一节 作者、作品730

第一章 文学创作730

文学艺术730

第一节 曲艺731

第二章 民间艺术731

第二节 文艺刊物731

第三节 歌曲732

第二节 舞蹈732

第六节 歌谣733

第五节 美术733

第四节 器乐733

第一节 机构735

第一章 广播电视735

第七节 民谚735

新闻735

第二节 设施736

第四节 器材供应737

第三节 广播节目737

第三节 民国报刊738

第二节 苏维埃报刊738

第二章 报刊738

第一节 早期革命报刊738

第三章 通讯员队伍739

第四节 解放后的《浏阳报》739

第一节 图书阅览740

第一章 图书740

图书、档案740

第二节 图书发行741

第一节 机构743

第二章 档案743

第四节 利用744

第三节 馆藏744

第二节 收集744

第一节 革命文物745

第一章 文物745

附:事故745

文物、名胜745

第二节 历史文物748

第三节 文物管理751

第二章 名胜754

第一节 中药资源757

第二章 生产、管理757

卷十757

医药757

第一章 组织、机构757

第一节 组织757

第二节 机构757

第二节 药材种植758

第四节 药品管理759

第三节 药品加工759

第一节 个体经营、私营760

第三章 经营760

第五节 技术培训760

第二节 国营、集体经营761

第二节 事业机构763

第一节 行政机构763

卫生763

第一章 机构、团体763

第三节 医药卫生团体765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766

第二章 卫生防疫766

第二节 慢性病防治768

第三节 公共卫生768

第一节 妇女保健769

第三章 妇幼保健769

第二节 幼儿保健770

第一节 行医方式771

第四章 医疗771

第三节 医疗技术772

第二节 医疗设备772

第四节 医疗制度773

第二节 质量监测775

第一节 药政管理775

第五章 药政药检775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776

第二章 群众体育776

体育776

第一章 机构、设施776

第一节 机构776

第二节 设施776

第二节 职工体育778

第四节 伤残人体育779

第三节 农民体育779

第六节 幼儿体育780

第五节 老年人体育780

第二节 体育竞赛781

第一节 师资、课程781

第三章 学校体育781

第二节 解放后运动会784

第一节 民国时期运动会784

第四章 县运动会784

第一节 火炬接力活动785

第五章 纪念性体育活动785

第三节 “七·一六”游泳活动786

第二节 参加湘鄂赣边区运动会786

第二节 选拔输送787

第一节 培训787

第六章 队伍建设787

第一节 四乡方音概况789

第一章 语系789

卷十一789

方言789

第二节 音标符号792

第一节 声母795

第二章 语音分析795

第二节 韵母796

第四节 声韵配合关系797

第三节 声调797

第五节 文白异读798

第一节 声母对照799

第三章 浏阳话与北京话对照799

第二节 韵母对照801

第三节 声调对照803

第一节 词尾“崽”、“唧”、“哩”805

第四章 语法特点805

第二节 助词“咑”、“得”808

第四节 形容词构词特点809

第三节 量词“只”809

第二节 手艺810

第一节 农圃810

风俗习惯810

第一章 生产劳作810

第四节 捕捞811

第三节 采伐811

第二节 饮食812

第一节 服饰812

第二章 衣食住行812

第三节 居住813

第一节 婚姻814

第三章 婚丧喜庆814

第四节 行旅814

第二节 丧葬815

第四节 寿辰816

第三节 添婴816

第一节 传统节日817

第四章 岁时节日817

第二节 农事节气818

第三节 时节禁忌819

第二节 婚丧喜庆禁忌819

第五章 迷信禁忌819

第一节 语言禁忌819

第一节 僧尼820

第二章 佛教820

第四节 其他禁忌820

宗教820

第一章 道教820

第一节 天主教821

第三章 天主教、基督教821

第二节 居士821

第二节 征义堂822

第一节 哥老会822

第二节 基督教822

杂志822

第一章 会党822

第五节 青、洪帮823

第四节 洪福会823

第三节 洪江会823

第三节 紫霞教825

第二节 同善社825

第二章 会道门825

第一节 金丹门825

第六节 一贯道826

第五节 宗教哲学研究社826

第四节 三期普渡826

第三节 风水相命827

第二节 巫祝827

第三章 迷信职业827

第一节 儒教827

第四节 其他迷信828

邱之稑829

欧阳玄829

卷十二829

人物传829

谭嗣同830

唐才常831

谭继洵832

师中吉832

唐才忠832

丁静庵833

姜守旦834

李兴锐834

龚春台835

欧阳中鹄836

焦达峰837

娄仁庆837

陈作新838

李德镛839

余昭常839

刘人熙840

黎尚雯840

萧乐天841

陈作为842

刘善涵842

田波扬、陈昌甫843

黄建中843

徐骐845

陈清和845

易维五846

汤采芝846

邵振维847

赵自选847

贝允昕848

陈昌849

孔昭绶849

张启昌、胡玉蓉850

刘大荣851

苏先骏852

朱建盛853

潘虎853

李玖铭854

潘心源855

黄徵856

黄仁857

李梦弼858

彭招姑858

陈绍常859

周晓汲859

何振吾860

王德文861

罗锡卿862

王初长863

袁德生864

张通864

易荡平866

黄小山866

寻淮洲867

徐洪869

刘建中869

彭建新871

唐有壬871

秦庆武872

张兰872

罗介夫873

罗梓铭874

萧国生874

张正坤875

郭陆顺876

焦达人877

张梅村878

彭士量878

李熙雅879

张春林880

吴子炳880

宋寿梅881

李白882

刘善泽882

焦达悌883

谭影竹883

伍薏农884

唐蟒885

黎盛先885

刘瑞骧886

周海文886

邱蔚887

舒邦镇、李秋声888

彭庆六888

欧阳予倩889

张秉文890

陈熹891

易南坡892

罗振湘892

张和893

黎先诚893

汤平894

徐绍清895

朱宜风895

邓洪896

李辉高896

曾涤897

贺华元898

苏鳌899

高光友899

赵超山901

张维901

谢文光902

苏鲁903

刘子奇903

黄曹龙904

欧阳明904

罗振坤905

潘裕昆906

王觐906

杨勇907

戴文彬907

欧阳寿庭909

江术吾910

陈先礼911

李信911

黄霖912

潘源来912

杨世明913

王肇勋914

唐亮915

陈桂香915

慕容楚强916

王人美917

张启龙918

罗其南919

李桂林919

戴清升920

李志民921

赵振湘922

罗若遐923

戴朝震923

萧友庆924

胡耀邦925

李贞928

张翼翔929

石敬平930

雷敢931

各界已故人物表932

浏阳苏区妇女工作回忆 李贞962

浏阳农民运动的片段回忆 慕容楚强964

山西省平定、定襄县南下工作队组建和进入浏阳县工作的情况 浏阳县委、政府办971

解放浏阳县城之回忆 杨家廉971

回忆浏阳县“三反”整风学习 曾佑臣977

浏阳民工参加整修南洞庭湖情况 柳骥德980

回忆浏阳县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张绍春982

浏阳县60年代初期包产到户的回忆 张绍春988

浏阳民兵参加湘东铁路和湘化专线建设情况 柳骥德994

在怀化参加枝柳铁路建设的日子里 柳骥德997

临刑题壁 唐才常999

戊戌八月感事 唐才常999

烈士遗作999

狱中题壁 谭嗣同999

临刑壮语 谭嗣同999

歌词六首 田波扬1000

悼同学某君 陈作为1000

人地两平权 焦达峰1000

为“双侠图”照片题辞 陈作新1000

赠成邦杰、阎幼甫联 陈作新1000

书愤 陈作为1000

诗歌七首 陈昌1002

囚歌 邓子封1003

就义诗 彭澜征1004

临刑自挽 汤祥端1004

对江娥 黄接舆1004

诗一首 朱三锡1004

题狱 汤祥端1004

狱中给妻子的信 潘介棠1005

“马日事变”感言两则 黄星恒1005

题壁 吴厚观1005

堂联 黄星恒1005

感时七律 李玖铭1006

对妇女界勉言 谭道瑛1006

狱中给子女的信 潘介棠1006

绝命书 谭道瑛1006

为达浒乡农协会成立大会撰联 周成国1007

满江红·西望长沙 潘心源1007

题影 黄建中1007

挽留法同学朱子文 黄建中1007

代达浒区工会挽张炳南烈士 黄建中1007

给妻子的信 彭士量1008

告将士书 彭士量1008

对黄仁烈士赞语 刘建中1008

题扇 聂永晖1008

寄内人 张鉴秋1008

石蛙1009

龙凤树1009

狱中吟 张侃1009

归来 张侃1009

奇闻趣事1009

隔河相会的连理枝1009

家、野猪交配产仔1010

喜鹊驯化1010

牛王1010

鹞子伤人1010

田螺孕珍珠1010

五腿牛1011

四月结柚1011

修志梗概1013

卷末1013

后记1017

1994《浏阳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湖南省浏阳市地方志编委会编纂 1994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南阳县志(1990 PDF版)
南阳县志
1990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浏阳诗词选(1984 PDF版)
浏阳诗词选
1984
浏阳遇险( PDF版)
浏阳遇险
谭浏阳全集  6( PDF版)
谭浏阳全集 6
谭浏阳全集  4( PDF版)
谭浏阳全集 4
谭浏阳全集  5( PDF版)
谭浏阳全集 5
谭浏阳全集  3( PDF版)
谭浏阳全集 3
谭浏阳全集  2( PDF版)
谭浏阳全集 2
谭浏阳全集  1( PDF版)
谭浏阳全集 1
绥阳县志·绥阳志(1986 PDF版)
绥阳县志·绥阳志
1986
梦系浏阳河(1989 PDF版)
梦系浏阳河
1989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庆阳县志(1993 PDF版)
庆阳县志
199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泗阳县志(1995 PDF版)
泗阳县志
1995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松阳县志(1996 PDF版)
松阳县志
1996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长阳县志(1992 PDF版)
长阳县志
1992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