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1

第一篇政区1

第一章 沿革1

凡例1

第二章境域3

第三章 县城6

第四章 行政区划10

第一节 宋、元、明、清时期10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1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

第五章 乡镇简况29

第一章 地质32

第一节 地层32

第二篇自然环境32

第二节 岩石33

第三节 构造34

第四节 矿产35

第二章 地貌37

第一节 河谷盆地37

第二节 丘陵山地37

第三节 山脉38

第三章 气候40

第一节 气候特征40

第二节 温度 光照41

第三节 降水 霜期42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43

第四章 水系50

第一节 河流50

第二节 水文53

第三节 水资源54

第五章 土壤 植被55

第一节 土壤55

第二节 植被58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61

第一节 野生动物61

第二节 野生植物64

第三篇居民67

第一章 人口变动67

第一节 历代人口67

第二节 人口分布71

第三节 迁徙72

第二章 人口构成74

第一节 民族74

第二节 性别74

第三节 年龄75

第四节 文化程度76

第五节 婚姻77

第六节 职业77

第七节 残疾人口79

第三章 计划生育80

第一节 晚婚晚育80

第二节 避孕节育81

第三节 优生优育81

第四节 生育政策82

第四章 姓氏84

第一节 姓氏统计84

第二节 姓氏溯源及分布86

第四篇农业95

第一章 土地资源95

第一节 面积95

第三节 管理97

第二节 分布97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99

第一节 土地改革99

第二节 互助合作100

第三节 人民公社101

第四节 联产承包102

第三章 粮食生产103

第一节 耕作制度103

第二节 良种繁育104

第三节 栽培技术104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110

第四章 经济特产111

第一节 油料111

第二节 茶叶112

第四节 水果 蔬菜113

第三节 蚕桑113

第五节 棉花115

第五章 肥料 农机具116

第一节 肥料116

第二节 农机具118

第六章 畜禽生产120

第一节 家畜饲养120

第二节 家禽饲养122

第三节 疫病防治123

第七章 渔业124

第一节 养殖124

第二节 渔政管理126

第五篇晒红烟127

第一章 种植种类127

第一节 分布127

第二节 品种128

第三节 耕作制度129

第一节 育苗130

第二章 栽培 晒制130

第二节 田间管理131

第三节 采摘 晒制133

第三章 购销134

第一节 收购134

第二节 销售138

第四章 加工142

第一节 烟丝加工142

第二节 雪茄烟加工142

第三节 烟丝店 烟厂143

第六篇林业146

第一章 森林资源146

第一节 资源分布146

第二节 面积 蓄积147

第二节 植树造林154

第二章 造林 育林154

第一节 采种育苗154

第三节 林木抚育157

第四节 封山育林158

第三章 森林保护159

第一节 护林防火159

第二节 病虫防治160

第三节 节柴改灶161

第四节 林政管理162

第四章 森林利用163

第一节 木竹炭柴163

第二节 木本油料166

第三节 林化产品167

第四节 林副产品167

第一节 山林权属变革168

第五章 林业体制168

第二节 经济结构169

第七篇水利电力172

第一章 蓄水灌溉172

第二章 引水灌溉175

第三章 提水灌溉182

第四章 松阴溪治理185

第一节 干流治理185

第二节 支流治理186

第三节 低产田改造187

第五章 水利管理188

第一节 管理机构188

第二节 水费征收189

第六章 电力190

第一节 发电190

第二节 供电194

第三节 用电196

第八篇工业199

第一章 经营体制199

第一节 国营工业201

第二节 集体工业202

第三节 私营工业203

第四节 企业体制改革203

第二章 工业门类204

第一节 采掘工业204

第二节 造纸工业206

第三节 缝纫、纺织工业207

第四节 医药工业210

第五节 机械工业211

第六节 建材工业212

第七节 食品工业214

第八节 粮油饲料加工业215

第九节 印刷工业217

第十节 竹木加工业218

第十一节 其他工业219

第九篇交通邮电221

第一章 陆路221

第一节 古道221

第二节 手车路 机耕路222

第三节 公路222

第四节 桥梁225

第二章 水路230

第一节 航道230

第二节 码头 渡口230

第三章 运输231

第一节 公路运输231

第二节 人力运输236

第三节 水运237

第四节 搬运装卸238

第四章 管理238

第一节 陆运管理238

第二节 公路管理240

第三节 水运管理242

第五章 邮电机构242

第一节 递铺242

第二节 邮政局243

第三节 电信局243

第四节 邮电局244

第六章 邮政244

第一节 邮路244

第二节 城乡投递245

第三节 邮政业务246

第二节 电话249

第七章 电信249

第一节 电报249

第十篇商业256

第一章 经营体制256

第一节 国营商业256

第二节 集体商业257

第三节 个体商业260

第四节 集市贸易260

第二章 商品购销262

第一节 粮油购销262

第二节 生产资料销售266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销售269

第四节 副食品购销271

第五节 土特产收购275

第一节 饮食业277

第二节 旅店业277

第三章 饮食服务277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279

第四章 对外贸易280

第十一篇财政金融282

第一章 财政税收体制282

第一节 财政体制282

第二节 税收体制283

第二章 财政283

第一节 财政收入283

第二节 财政支出286

第三节 管理监督288

第三章 税收290

第一节 农业税290

第二节 工商税292

第三节 征收管理296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297

第四章 金融机构297

第一节 钱庄297

第三节 银行298

第五章 货币299

第一节 种类299

第二节 流通300

第六章 信贷与结算302

第一节 银行信贷302

第二节 民间信贷304

第三节 存款304

第四节 结算305

第七章 金库 债券305

第一节 金库305

第二节 债券306

第一节 机构307

第八章 保险307

第二节 业务308

第十二篇经济管理309

第一章 计划管理309

第二章 工商行政310

第一节 企业管理311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312

第三节 市场管理312

第四节 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管理313

第三章 物价314

第一节 物价管理314

第二节 价格演变315

第四章 计量320

第一节 计量管理320

第五章 统计 审计322

第一节 统计322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322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322

第二节 审计323

第十三篇城乡建设325

第一章 县城建设325

第一节 街巷325

第二节 供水 排水327

第三节 园林328

第四节 房屋328

第二章 乡镇建设331

第一节 集镇建设331

第二节 乡村建设333

第三章 建筑334

第一节 队伍334

第三节 施工335

第二节 设计335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336

第一节 公房管理336

第二节 私房管理337

第三节 白蚁防治337

第五章 环境保护338

第一节 环境质量338

第二节 环境管理339

第三节 环境监测339

第十四篇党派群团34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340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340

第二节 历次党代表大会342

第三节 县委工作机构345

第四节 组织建设346

第五节 宣传工作348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350

第七节 纪律检查351

第二章 中国民主同盟352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353

第一节 组织机构353

第二节 主要活动354

第四章 群众团体355

第一节 工人组织355

第二节 农民组织357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358

第四节 妇女组织359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361

第六节 文学艺术界组织361

第七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组织362

第八节 个体劳动者组织362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63

第十五篇县政机构363

第一章 权力机构363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364

第二章 行政机构369

第一节 县署369

第二节 县政府373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375

第四节 区、乡(镇)政权机构380

第三章 参(议)政机构381

第一节 议会 参议会381

第二节 人民政协382

第十六篇公安 司法386

第一章 公安386

第一节 机构386

第二节 社会治安387

第四节 治安管理388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388

第五节 看守 劳改391

第六节 交通管理391

第七节 消防392

第二章 检察393

第一节 机构393

第二节 刑事检察394

第三节 经济检察394

第三章 审判395

第一节 机构395

第四节 法纪检察395

第五节 监所检察395

第二节 审判制度396

第三节 案件审判397

第四节 审判监督398

第三节 律师399

第二节 法制教育399

第一节 机构399

第四章 司法行政399

第四节 公证400

第五节 基层人民调解400

第十七篇民政401

第一章 优抚安置401

第一节 优待抚恤401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03

第三节 拥军优属404

第二章 救灾救济405

第一节 灾害救济405

第二节 社会救济407

第三章 社会福利409

第一节 社会福利事业409

第二节 社会福利企业412

第二节 殡葬改革413

第四章 婚丧管理413

第一节 婚姻管理413

第五章 移民安置414

第一节 杭州支农移民414

第二节 支边移民414

第三节 国家水电建设移民414

第六章 革命老区建设415

第一节 老区分布415

第二节 老区建设417

第七章 地名、社团管理417

第一节 地名管理417

第二节 社团管理418

第十八篇劳动人事419

第一章 干部419

第一节 干部队伍419

第二节 干部管理421

第三节 职称改革422

第二章 工人423

第一节 职工队伍423

第二节 劳动就业425

第三节 用工制度426

第四节 劳动服务公司427

第三章 工资 劳保429

第一节 工资429

第二节 奖金 福利431

第三节 劳动保护432

第四节 劳动保险433

第十九篇军事436

第一章 地方武装436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436

第二节 人民武装438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440

第二章 驻军与防备440

第一节 清代驻军440

第三节 解放后驻军441

第四节 军事设施441

第三章 兵役442

第一节 民国兵役制度442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制度443

第四章 民兵444

第一节 组织建设444

第二节 军事训练445

第三节 主要活动446

第五章 战事448

第一节 古代战事448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事449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451

第四节 解放松阳战事451

第五节 剿匪452

第二十篇教育454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私塾454

第一节 县学454

第二节 书院454

第三节 义学 私塾454

第二章 普通教育455

第一节 幼儿教育455

第二节 小学教育457

第三节 中学教育461

第三章 职业教育465

第一节 师范教育465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467

第四章 成人教育468

第一节 农民教育468

第二节 职工教育468

第四节 自学考试469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469

第五章 教师470

第一节 队伍470

第二节 待遇471

第三节 进修 培训472

第六章 教育管理473

第一节 行政管理473

第二节 学校管理473

第七章 教育经费474

第一节 经费收支474

第二节 校舍 设备476

第三节 勤工俭学477

第二十一篇科学技术479

第一章 科研组织479

第一节 科研单位479

第二节 学术团体480

第三节 科技队伍481

第二章 科技推广484

第一节 科普宣传484

第二节 科技咨询与培训485

第三节 技术市场与专利申请485

第三章 科技研究486

第一节 科研(星火)计划486

第二节 科研活动486

第三节 获奖科研成果489

第二十二篇文化491

第一章 文物古迹491

第一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1

第二节 胜迹494

第三节 馆藏文物495

第一节 文学创作496

第二章 文学艺术496

第二节 戏剧 曲艺497

第三节 音乐 舞蹈499

第四节 美术 书法 摄影500

第五节 民间文学501

第六节 民间工艺502

第三章 文化机构504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504

第二节 文化馆(站)504

第三节 图书馆(室)505

第四节 档案馆(室)506

第五节 书店507

第六节 电影队(院)508

第七节 剧院508

第四章 新闻509

第一节 报刊509

第三节 广播511

第二节 通讯报道511

第四节 电视512

第二十三篇卫生体育514

第一章 医疗514

第一节 医疗机构514

第二节 医务人员517

第二章 防疫 保健518

第一节 公共卫生518

第二节 疫病防治520

第三节 妇幼保健522

第四节 公费医疗523

第三章 医药524

第一节 生产经营524

第二节 药政管理526

第二节 群众体育527

第四章 体育527

第一节 学校体育527

第三节 场地设施528

第四节 体育竞赛528

第二十四篇风俗 宗教534

第一章 风俗534

第一节 生产习俗534

第二节 生活习俗536

第三节 礼仪习俗539

第四节 岁时习俗542

第五节 其他习俗544

第二章 宗教545

第一节 道教545

第二节 佛教546

第三节 基督教546

第四节 天主教547

第二十五篇方言550

第一章 语音550

第二章 同音字汇553

第三章 词语类例564

第四章 语法特点578

第二十六篇人物583

第一章 人物传583

第二章 人物简介595

第三章 人物表602

丛录623

一、诗文选623

二、抗日战争时期内迁松阳的机构641

三、历代《松阳县志》考略645

后记646

《松阳县志》编纂人员名录648

1996《松阳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松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6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建阳县志(1994 PDF版)
建阳县志
1994 北京市:群众出版社
松阳县畲族志( PDF版)
松阳县畲族志
松阳县工会志  1927-2007( PDF版)
松阳县工会志 1927-2007
松阳县实验小学校志  1905-1990(1991 PDF版)
松阳县实验小学校志 1905-1990
1991
松阳县国土资源志( PDF版)
松阳县国土资源志
浙江省新闻出版局
浙江省松阳县土壤志(1986 PDF版)
浙江省松阳县土壤志
1986
绥阳县志·绥阳志(1986 PDF版)
绥阳县志·绥阳志
1986
松江县志(1991 PDF版)
松江县志
199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庆阳县志(1993 PDF版)
庆阳县志
199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泗阳县志(1995 PDF版)
泗阳县志
1995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宿松县志(1990 PDF版)
宿松县志
1990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长阳县志(1992 PDF版)
长阳县志
1992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抚松县志(1994 PDF版)
抚松县志
1994 北京:中华书局
南阳县志(1990 PDF版)
南阳县志
1990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松滋县志(1986 PDF版)
松滋县志
1986 湖北省松滋县志编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