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14

卷一建置58

第一章 沿革与行政区划58

第一节 沿革58

第二节 行政区划60

第二章 县城65

第一节 城垣65

第二节 道路街巷67

第三节 桥梁70

第四节 府、县机构地址70

第三章 乡镇71

第一节 松江镇71

第二节 泗泾镇74

第三节 华阳桥乡75

第四节 车墩乡77

第五节 新桥乡78

第六节 泗联乡80

第七节 九亭乡81

第八节 洞泾乡83

第九节 五里塘乡85

第十节 仓桥乡86

第十一节 塔汇乡88

第十二节 佘山乡89

第十三节 天马乡91

第十四节 昆冈乡93

第十五节 古松乡95

第十六节 大港乡96

第十七节 叶榭乡98

第十八节 张泽乡100

第十九节 泖港乡101

第二十节 新浜乡103

第二十一节 新五乡105

卷二自然地理108

第一章 地质、地貌108

第一节 地质108

第二节 地貌109

第二章 土壤109

第一节 成陆年代109

第二节 成土母质110

第三节 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111

第一节 山114

第三章 山水114

第二节 水116

第四章 气候122

第一节 气候特点122

第二节 日照、气温、地温123

第三节 降水128

第四节 风130

第五节 湿度、蒸发131

第六节 霜、雪、雷、雹、雾131

第七节 灾害性气候132

第五章 动植物资源135

第一节 植物135

第二节 动物137

第一节 风灾139

第六章 自然灾异139

第二节 水灾140

第三节 旱灾141

第四节 雹灾、雷灾142

第五节 大雪、严寒、冰冻142

第六节 地震143

第七节 病、虫、鸟害146

第八节 异事147

卷三人口152

第一章 人口数量、分布、迁徙152

第—节 数量、分布152

第二节 迁徙156

第一节 民族157

第二章 人口结构157

第二节 年龄、性别158

第三节 文化程度159

第四节 职业161

第三章 人寿162

第一节 平均寿命162

第二节 九秩老人163

第四章 计划生育163

第一节 组织机构163

第二节 政策措施163

第三节 成就164

卷四党派 群团17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170

第—节 机构沿革170

第二节 代表大会与代表会议176

第三节 党的地下活动179

第四节 县委中心工作183

第五节 组织建设187

第六节 纪律检查190

第七节 宣传、教育192

第八节 统一战线196

第九节 人民来信来访197

第十节 落实政策19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200

第一节 组织沿革200

第二节 主要活动201

第一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202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202

第三章 其他党派202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03

第四节 中国共和党203

第五节 中华民国农党(工党)203

第四章 群众团体203

第一节 工人组织203

第二节 农民组织205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206

第四节 妇女组织208

第五节 工商组织210

第六节 其他组织211

卷五政权 政协214

第一章 议政、权力机构214

第一节 议会214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216

第三节 公民普选与人民代表221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224

第二章 行政机构225

第一节 县公署、县政府225

第二节 人民政府229

第三节 干部队伍233

第三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36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236

第二节 政协常委会238

卷六公安 司法242

第一章 公安242

第一节 机构242

第二节 解放前警察活动244

第三节 解放后治安保卫245

第四节 户籍管理248

第五节 消防249

第六节 交通管理250

第七节 监狱、看守所252

第二章 检察252

第一节 机构252

第二节 检察业务253

第三节 社会治理255

第三章 审判256

第一节 机构256

第二节 审判制度257

第三节 审判活动258

第四节 申诉复查260

第一节 法制宣传261

第四章 司法行政261

第三节 乡镇法律服务所262

第四节 律师262

第五节 公证262

第二节 民事调解262

卷七军事264

第一章 机构、部队264

第一节 机构264

第二节 部队266

第二章 兵役制度268

第一节 募兵制268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269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269

第二节 征兵制269

第三章 民兵270

第一节 组织270

第二节 训练271

第四章 防空273

第一节 设施273

第二节 平战结合274

第五章 兵事274

第一节 朱元璋军攻克松江城274

第二节 抗御倭寇275

第三节 义军抗清276

第四节 太平军三次进军松江277

第五节 松军参加讨袁战争(二次革命)277

第六节 军阀混战和北伐军攻克松江278

第七节 日机轰炸和抗击日军279

第八节 解放松江280

卷八民政 外事 侨务 港澳台事务283

第一章 民政283

第一节 优抚283

第二节 安置复、退军人284

第三节 救济285

第四节 社会福利、社会服务287

第二章 外事290

第一节 来访290

第二节 出访、交流和援外292

第三节 工作与活动293

第二节 支持家乡建设293

第一节 侨胞、港澳同胞及亲属293

第三章 侨务、港澳事务293

第四章 台湾事务294

第一节 去台人员294

第二节 台胞台属295

第三节 两岸交流295

第四节 工作与活动296

卷九农业300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与调整300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300

第二节 土地改革302

第三节 互助合作305

第四节 人民公社306

第五节 合作经济体制改革307

第一节 传统农具311

第二章 农业机具311

第二节 农业机械312

第三节 农机管理317

第三章 耕作制度319

第一节 传统耕作制度319

第二节 耕作制度改革320

第四章 栽培与生产实绩322

第一节 水稻栽培322

第二节 三麦栽培325

第三节 棉花栽培326

第四节 油菜栽培327

第五节 生产实绩328

第一节 品种333

第五章 种子333

第二节 良种繁育和推广335

第六章 肥料336

第一节 有机肥料336

第二节 无机肥料338

第三节 用肥改革339

第七章 植物保护341

第一节 主要病虫害341

第二节 预测及防治343

第三节 天敌资源保护利用345

第四节 农药345

第五节 化学除草346

第六节 植物检疫346

第八章 经营管理与专业机构348

第一节 劳动管理348

第二节 财物管理349

第三节 收益分配351

第四节 专业机构352

卷十水利358

第一章 水利建设358

第一节 河道工程358

第二节 圩堤工程362

第三节 排灌工程363

第四节 圩区建设368

第五节 “青松大控制”建设371

第二章 水政管理377

第一节 事业机构377

第二节 水利工程管理378

第三节 水利经费379

第四节 综合经营381

卷十一牧渔副林业385

第一章 畜牧385

第一节 畜禽饲养385

第二节 畜禽疾病防治390

第二章 渔业392

第一节 资源变化392

第二节 捕捞生产393

第三节 淡水养殖394

第三章 副业398

第一节 种植398

第二节 养殖402

第三节 编织404

第一节 育苗基地406

第四章 林业406

第二节 林木资源407

第三节 植树绿化409

卷十二工业415

第一章 私营工业、手工业415

第一节 机械、铸造、铜锡白铁415

第二节 化工、建材、印刷416

第三节 针纺织、钩绣、缝纫、鞋帽417

第四节 铁、木、竹业419

第五节 电力工业及其他421

第六节 对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423

第七节 新的个体工业、手工业户424

第二章 县属工业425

第一节 机械、冶金、铸造426

第二节 化工、橡塑、印刷432

第三节 机电电器、电子仪表434

第四节 纺(针)织、服装、钩绣439

第五节 建材、造船、木材加工、造纸442

第六节 铁、木、竹业445

第七节 其他447

第八节 工厂及产品选介450

第三章 乡镇工业453

第一节 机械455

第二节 纺织457

第三节 化工458

第四节 缝纫459

第五节 建材460

第六节 食品461

第七节 工厂及产品选介462

第四章 企业管理464

第一节 生产计划464

第二节 技术质量465

第三节 劳动工资466

第四节 财务467

第五节 物资供销467

第五章 部、市属工业468

第一节 松江供电所468

第二节 工厂企业470

第—章 流通渠道调整及变革480

第一节 私营与个体商业480

卷十三商业480

第二节 国营商业486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488

第四节 集体商业489

第二章 供应489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489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499

第三章 收购507

第一节 棉花507

第二节 荤副食品510

第三节 农副土畜产品512

第四节 废旧物资514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516

第一节 网点、人员516

第三节 行业卫生518

第二节 经营业务518

第四节 技术力量519

第五章 著名商店519

第一节 老店519

第二节 大店521

第三节 特色店522

第六章 名菜名点523

第一节 名菜523

第二节 名点525

卷十四对外经济528

第一章 对外贸易528

第一节 贸易量528

第二节 出口产品结构531

第三节 外贸生产单位532

第四节 留成外汇533

第二章 对外经济协作交往535

第一节 中外合资企业535

第二节 “三来一补”企业537

第三节 经济交往539

卷十五粮油544

第一章 购销与流通544

第一节 粮油购销544

第二节 饲料供应及留料代管549

第三节 集市贸易和议购议销550

第二章 储运552

第一节 仓储552

第二节 保管554

第三章 加工和综合利用555

第一节 加工555

第三节 调运555

第二节 综合利用559

卷十六建设 环保562

第一章 建筑队伍562

第一节 组织与机构562

第二节 设计施工563

第二章 道路桥梁565

第一节 道路565

第二节 桥梁568

第三章 供水、排水573

第一节 供水573

第二节 排水575

第一节 住宅576

第四章 房屋建设576

第二节 公共建筑579

第五章 房地产管理579

第一节 城镇房屋普查579

第二节 城镇房屋维修与管理580

第三节 城镇出租私房改造与落实私房政策580

第四节 公房租金标准581

第五节 地籍整理与土地征用582

第六章 环境保护583

第一节 环境污染583

第二节 环境质量586

第三节 污染治理590

第四节 环境管理592

第一节 航道、航线596

第一章 水路运输596

卷十七交通596

第二节 渡口、码头600

第三节 客运603

第四节 货运604

第二章 公路运输606

第一节 公路606

第二节 客运613

第三节 货运615

第三章 铁路运输616

第一节 车站、线路616

第二节 客运、货运617

第四章 装卸搬运618

第一节 组织618

第一节 机构619

第二节 工具619

第五章 交通运输管理619

第二节 制度与方法620

卷十八邮电622

第一章 机构设置622

第一节 邮政机构622

第二节 电信机构624

第三节 邮电机构625

第二章 邮政626

第一节 业务626

第二节 邮路、城镇投递629

第三节 设备633

第三章 电信633

第一节 电报633

第二节 长途电话634

第三节 市内电话635

第四节 县内(农村)电话636

卷十九财政 税务644

第一章 财政管理体制及税收制度644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沿革644

第二节 田赋——农业税制演变646

第三节 工商税(杂税)税制沿革647

第二章 财政收入648

第一节 财政全额收入649

第二节 地方财政收入654

第三节 地方自筹经费收入655

第四节 赋税附加656

第一节 地方财政支出657

第三章 财政支出657

第二节 上解支出660

第三节 地方自筹支出661

第四节 收支平衡664

第四章 财税管理664

第一节 田赋——农业税征收管理664

第二节 工商各税征收管理666

第三节 财政收支管理667

卷二十金融672

第一章 行业672

第一节 典当672

第二节 钱庄673

第三节 银楼673

第四节 银行674

第六节 保险676

第五节 信用合作社676

第七节 其他677

第二章 业务677

第一节 存款677

第二节 储蓄678

第三节 放款680

第四节 结算684

第五节 保险685

第六节 侨汇686

第七节 信托687

第三章 管理687

第一节 信用管理687

第二节 金银管理687

第四节 货币管理688

第三节 账户管理688

第五节 信贷管理689

第六节 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管理689

第七节 集资管理690

第八节 基建资金管理690

第四章 货币691

第一节 发行691

第二节 种类691

第三节 流通694

卷二十一经济管理与监督698

第一章 计划管理698

第一节 计划的编制和执行698

第二节 计划执行结果699

第一节 劳动就业701

第二章 劳动管理701

第二节 职业培训702

第三节 劳动保护703

第四节 支边支内704

第五节 上山下乡705

第六节 精简下放705

第七节 工资、奖金705

第八节 劳保福利708

第三章 统计708

第一节 统计报表709

第二节 统计调查与分析709

第四章 审计710

第一节 国家审计710

第五章 物价711

第一节 物价管理711

第二节 内部审计711

第三节 社会审计711

第二节 市场物价714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723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723

第二节 个体户登记管理726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728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729

第五节 集市贸易管理730

第六节 市场管理733

第七章 标准化、计量管理734

第一节 计量734

第二节 标准化736

第一章 教育机构739

第一节 旧制学校739

卷二十二教育739

第二节 幼儿园740

第三节 小学741

第四节 中学743

第五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46

第六节 高等学校750

第七节 聋哑学校751

第八节 成人学校751

第九节 中、小学生校外教育机构754

第二章 教育内容与方法755

第一节 幼儿教育755

第十节 社会教育机构755

第二节 初等教育756

第三节 中等教育758

第四节 高等教育760

第五节 成人教育761

第三章 教育研究763

第一节 研究活动763

第二节 研究成果764

第四章 教师765

第一节 队伍765

第二节 进修767

第五章 勤工俭学768

第一节 概况768

第二节 经济收益与学生劳动768

第一节 经费769

第六章 经费、校舍、设备769

第二节 校舍771

第三节 设备772

卷二十三科技780

第一章 科技组织和队伍780

第一节 农业科技网络780

第二节 县级科研单位781

第三节 群众学术团体783

第四节 科技队伍784

第二章 科研活动及成果785

第一节 科学实验785

第二节 科技交流785

第三节 科技成果786

第四节 科技著作791

第五节 地震测防793

第三章 科学普及与服务793

第一节 科普宣传793

第二节 科技培训、服务795

第三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796

卷二十四文化802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及团体802

第一节 文化馆、文化站802

第二节 工人俱乐部803

第三节 少年宫803

第四节 图书馆、图书室804

第五节 博物馆805

第六节 档案馆、档案室805

第七节 书店806

第九节 影剧院、书场807

第八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807

第十节 文艺表演团体808

第十一节 文学社团810

第二章 文学艺术813

第一节 文学813

第二节 戏剧、曲艺814

第三节 书画、摄影815

第四节 民间文学818

第五节 民间音乐、舞蹈818

第三章 广播、电视、报刊823

第一节 广播、电视823

第二节 报刊824

第一节 广富林遗址828

卷二十五文物古迹828

第一章 古文化遗址828

第二节 汤村庙遗址829

第三节 平原村遗址829

第四节 姚家圈遗址830

第五节 北竿山遗址830

第六节 钟贾山遗址830

第七节 佘山遗址830

第一章 古建筑830

第一节 幢、塔830

第二节 寺、庙833

第三节 楼、堂、厅、壁836

第四节 桥838

第二节 醉白池839

第三章 园林839

第一节 方塔园839

第三节 古园辑佚842

第四章 英烈墓碑、遗址、遗物844

第一节 墓、碑844

第二节 遗址846

第三节 遗物846

第五章 碑刻847

第一节 艺术碑刻847

第二节 文献碑刻851

第六章 书画织绣851

第一节 书画851

第一节 陶器、瓷器853

第二节 铜器、铁器853

第七章 出土文物853

第二节 织绣853

第三节 石器、玉器855

第四节 丝绸、织锦855

第五节 方塔地宫文物856

卷二十六九峰三泖860

第一章 峰泖胜迹860

第一节 凤凰山861

第二节 厍公山861

第三节 佘山862

第四节 辰山864

第五节 薛山865

第七节 横山866

第六节 机山866

第八节 天马山867

第九节 小昆山869

第十节 北竿山871

第十一节 钟贾山871

第十二节 卢山872

第十三节 泖河872

第二章 峰泖诗文874

第一节 诗、词874

第二节 志、记884

卷二十七卫生890

第一章 医疗卫生单位与团体890

第一节 医疗单位890

第三节 群众团体894

第二节 卫生单位894

第二章 医、药管理895

第一节 医院管理895

第二节 药品管理897

第三节 开业医务人员管理897

第三章 医疗设备、技术898

第一节 医疗设备898

第二节 医疗技术898

第四章 医务人员899

第一节 队伍899

第二节 培训、进修900

第五章 医疗保健901

第一节 医疗制度901

第二节 妇幼保健901

第三节 肺结核病防治902

第四节 精神病防治903

第五节 职业病防治903

第六节 学校卫生保健904

第六章 卫生防疫905

第一节 卫生905

第二节 防疫907

第七章 血吸虫病防治909

第一节 普查与宣传909

第二节 灭螺909

第三节 治疗911

第八章 中医 中药911

第一节 中医队伍911

第二节 中医医术912

第三节 中草药与验方913

卷二十八体育918

第一章 体育设施918

第一节 体育场918

第二节 游泳池919

第二章 群众体育919

第一节 学校体育919

第二节 职工体育921

第三节 农村体育923

第四节 民间传统体育924

第三章 体育学校925

第一节 松江劝学会附设体操传习所925

第二节 松江县体育学校925

第一节 县级运动会926

第四章 运动会及重要比赛成绩926

第三节 松江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926

第二节 县级以上运动会主要成绩927

卷二十九风俗 人民生活 宗教941

第一章 风俗941

第一节 岁时941

第二节 婚丧喜庆943

第三节 生活习俗945

第四节 生产习俗949

第五节 迷信、陋俗950

第六节 优良风尚950

第二章 人民生活952

第一节 收入952

第二节 消费结构954

第三节 消费水平956

第三章 宗教959

第一节 佛教959

第二节 道教960

第三节 伊斯兰教961

第四节 天主教961

第五节 基督教963

卷三十方言966

第一章 语音966

第一节 声母966

第二节 韵母966

第三节 声调967

第四节 音韵特点968

第五节 文白异读974

第一节 常用词975

第二章 词汇975

第二节 惯用词 成语981

第三节 谚语 歇后语983

第四节 俚语984

第三章 语法特点984

第一节 构形法984

第二节 构词法985

第三节 虚词988

第四节 语序989

卷三十一人物992

第一章 人物传记992

陆逊992

陆机993

陆抗993

陆云994

柳约995

朱克柔995

赵孟頫995

夏庭芝996

普明996

杨维桢996

袁凯997

陶宗仪997

沈度998

沈粲998

张弼999

张骏999

张蓥999

顾清1000

钱福1000

徐霖1001

沈惠1001

王一鹏1001

朱氏1002

徐阶1002

何良俊1002

孙镗1003

孙克弘1003

莫是龙1004

董其昌1004

陈继儒1005

吴中秀1006

赵左1006

钱龙锡1007

施绍莘1007

施沛1007

王玉峰1008

丁娘子1008

莫后光1008

张南垣1008

张肯堂1009

夏允彝1009

徐孚远1010

朱舜水1011

沈犹龙1012

李待问1012

陈子龙1013

章旷1014

钱应魁1014

夏完淳1015

顾大申1016

王宏翰1016

王鸿绪1016

倪蜕1017

张照1017

姚培谦1018

徐璋1018

沈大成1018

夏秉衡1019

陈枚1019

黄图珌1019

改琦1020

姚椿1020

张祥河1020

冯承辉1021

薛丙1021

徐朝俊1021

丁佩1021

郭友松1022

胡公寿1022

华尔1023

徐璞山1023

韩半池1024

俞粟庐1024

韩邦庆1024

张锡恭1025

雷补同1025

姚水一1026

杨了公1026

唐少愚1027

沈惟贤1027

陆小妹1028

丁月心1028

封文权1029

廖宇春1030

张友?1030

雷瑨1031

雷奋1031

张蕴和1032

李芑香1032

何东1033

陈景韩1033

张叔通1034

查增祥1034

陆景甫1034

史量才1035

费龙丁1036

王季鲁1037

胡英1037

夏允?1037

平海澜1038

李友生1038

朱叔建1039

洪野1040

金其重1041

朱季恂1041

杨孝述1042

陆品琳1043

姚鹓雏1043

顾水如1044

朱孔阳1045

姜兆麟1046

焦湘宗1047

张惠龙1047

侯绍裘1048

顾桂龙1049

王仲明1050

夏仲方1050

姜辉麟1051

杨士杰1052

沈联璧1053

钱江春1053

倪桐材1054

徐光曾1055

寿俊良1055

闻宥1056

柯德琼1057

黄文农1057

浦江清1058

袁世钊1059

张寰治1060

西门宗华1060

何公超1061

吴光田1062

陈永康1062

项志新1063

赵仁1064

蒋梯云1066

顾雪生1067

封企曾1067

成荫1068

韩鸣皋1069

夏秋生1070

顾杏生1070

蒋道林1071

钮伯祥1071

沈书琴1072

吴秀林1072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1073

卷三十二文献1082

第一章 重要文献选辑1082

第一节 演讲1082

第二节 文件1086

第三节 告示1090

第四节 碑文1097

第二章 县情文献简介1099

第一节 方志类1099

第二节 史地类1104

第三节 经济类1111

第四节 文教类1115

第五节 社会类1122

第六节 人物类1123

第七节 杂记类1129

第三章 历代人士著述1132

第一节 古、近代著作综述1132

第二节 现代著作书目1143

第四章 刻书、藏书述要1152

第一节 刻书1152

第二节 藏书1155

第一章 建府前史略1160

第一节 原始社会至汉代1160

特记一松江府记略1160

第二节 东吴至西晋1161

第三节 东晋至南朝1162

第四节 唐代1163

第五节 吴越国时期1163

第六节 宋代1164

第二章 松江府时期1166

第一节 元代1166

第二节 明代1168

第三节 清代1170

第三章 松江府棉纺织业1174

第一节 兴起1174

第二节 鼎盛1175

第一节 建府前田赋1179

第四章 松江府田赋1179

第三节 衰落1179

第二节 建府后田赋1180

第五章 松江画派1185

第一节 元明之际的松江画坛1185

第二节 松江画派的形成和发展1186

第三节 松江画派的名称和影响1187

特记二“文化大革命”记略1189

第一章 “海瑞罢官”调查、批“三家村”1189

第一节 “海瑞罢官”调查1189

第二节 批“三家村”1190

第二章 “红卫兵运动”1190

第一节 破“四旧”1190

第二节 抄家1191

第三节 大串连1192

第三章 造反夺权与“派性”斗争1193

第一节 造县委、县人委反1193

第二节 夺权1194

第三节 “派性”斗争及武斗事件1194

第四章 军队“支左”与“工、军、贫宣队”进驻上层建筑1197

第一节 军队“支左”1197

第二节 “工、军、贫宣队”进驻上层建筑1197

第五章 “清队”、“一打三反”1198

第一节 “清理阶级队伍”1198

第二节 “一打三反”1198

第六章 “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1199

第一节 “批林批孔”1199

第二节 “反击右倾翻案风”1200

编后记1203

1991《松江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何惠明,王健民主编;上海市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著 199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松溪县志(1994 PDF版)
松溪县志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松江共青团志( PDF版)
松江共青团志
松阳县畲族志( PDF版)
松阳县畲族志
长江镇志(1995 PDF版)
长江镇志
1995
松江府续志  一、二( PDF版)
松江府续志 一、二
台湾:成文出版社
浙江省松阳县土壤志(1986 PDF版)
浙江省松阳县土壤志
1986
松江县情论丛(1989 PDF版)
松江县情论丛
1989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崇祯松江府志(1991 PDF版)
崇祯松江府志
1991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江永县志(1995 PDF版)
江永县志
1995 北京:方志出版社
称谓录(1990 PDF版)
称谓录
1990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宿松县志(1990 PDF版)
宿松县志
1990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1991 PDF版)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
1991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松阳县志(1996 PDF版)
松阳县志
1996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抚松县志(1994 PDF版)
抚松县志
1994 北京:中华书局
松滋县志(1986 PDF版)
松滋县志
1986 湖北省松滋县志编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