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作者 | 石毓澍,张鸿修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79 |
出版时间 | 198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4212·2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884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冠脉循环及其影响因素1
第一节 冠状动脉1
第二节 冠脉循环的静脉3
第三节 毛细血管4
第四节 影响冠脉循环的因素4
第二章心肌纤维的构造与收缩7
第一节 心肌纤维的结构7
第二节 肌丝9
第三节 心肌收缩蛋白9
第四节 心肌纤维的收缩11
第三章心肌的生理学特点12
第一节 心脏的五大生理特点12
第二节 心肌的电生理学特点13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机制19
第四章心肌代谢24
第一节 概述24
第二节 正常心肌的物质代谢25
第三节 冠心病的心肌代谢26
第五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态与发病学说29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29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原理34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学说34
第六章冠心病的流行学及易患因素37
第一节 冠心病的流行情况37
第二节 冠心病的易患因素42
第七章血清脂质与高脂蛋白血症46
第一节 脂质的一般介绍46
第二节 脂蛋白与载脂蛋白48
第三节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和诊断50
第四节 脂质与冠心病52
第五节 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52
第八章营养与冠心病55
第一节 概述55
第二节 营养与血脂56
第三节 防治冠心病的合理膳食57
第九章高血压与冠心病60
第一节 高血压病人易患冠心病60
第二节 高血压病与冠心病的共同特征60
第三节 血压增高是促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62
第四节 控制高血压防治冠心病63
第十章心电图诊断冠心病64
第一节 心肌缺血型心电图改变64
第二节 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限度67
第三节 心肌缺血的其它原因67
第四节 引起ST-T改变的其它原因68
第十一章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其它方法70
第一节 心电图负荷试验70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检查77
第三节 排除假阳性的试验78
第十二章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80
第一节 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与病理的关系80
第二节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分期81
第三节 不同部位梗塞的心电图诊断84
第四节 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86
第五节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的评价91
第十三章心向量图在冠心病临床上的应用92
第一节 正常心向量图92
第二节心肌梗塞心向量图的改变92
第三节 心肌损伤与缺血时心向量的改变106
第十四章无创性左心功能检查在冠心病中的应用110
第一节 概述110
第二节 心脏收缩间期112
第三节 心尖搏动图115
第十五章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诊断上的应用118
第一节 仪器工作原理及其类型118
第二节 检查方法与波群命名118
第三节 冠心病超声心动图波形改变120
第四节 鉴别问题124
第十六章放射性核素在冠心病临床上的应用126
第一节 心肌显像126
第二节 心脏功能133
第十七章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138
第一节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38
第二节 病人的术前准备及术后观察139
第三节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员安排139
第四节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139
第五节 阅片的注意事项146
第十八章急性心肌梗塞的酶学诊断154
第一节 血清转氨酶154
第二节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154
第三节 血清乳酸脱氢酶155
第四节 酶学测定的临床应用问题156
第十九章乳头肌功能失调158
第一节 解剖与生理158
第二节 发生原理158
第三节 心电图改变162
第四节 临床163
第二十章隐性冠心病165
第一节 定义165
第二节 发生率165
第三节 临床意义166
第四节 防治168
第二十一章冠心病心绞痛169
第一节 心绞痛的病理生理169
第二节 心绞痛的分类及临床特点171
第三节 心绞痛的诊断174
第四节 心绞痛的药物治疗176
第五节 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181
第二十二章急性心肌梗塞185
第一节 梗塞先兆及诱因185
第二节 临床症状185
第三节 心脏体征186
第四节 化验检查187
第五节 诊断问题187
第六节 住院后的一般治疗188
第七节 预后及影响因素188
第二十三章急性心肌梗塞的代谢反应191
第一节 正常心脏葡萄糖及脂肪酸代谢191
第二节 心肌梗塞时葡萄糖及脂肪酸代谢191
第三节 游离脂肪酸192
第四节 葡萄糖193
第五节 儿茶酚胺195
第二十四章积极控制和缩小梗塞范围197
第一节 梗塞范围的演变和预后的关系197
第二节 缩小梗塞范围治疗的指导原则198
第三节 具体治疗措施198
第二十五章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201
第一节 概述201
第二节 电生理学机制202
第三节 各种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处理204
第二十六章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213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改变213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因素214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215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治疗216
第二十七章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220
第一节 定义与标准220
第二节 病理生理221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鉴测222
第四节 治疗223
第二十八章急性心肌梗塞的其它重要并发症227
第一节 心脏破裂227
第二节 心室壁膨胀瘤228
第三节 血栓形成与栓塞228
第四节 梗塞后综合征229
第二十九章冠心病心力衰竭型230
第一节 病理生理230
第二节 临床表现232
第三节 检查233
第四节 治疗234
第三十章冠心病心律失常型239
第一节 期前收缩239
第二节 心房颤动241
第三节 房室传导阻滞242
第四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43
第三十一章冠心病猝死246
第一节 概述246
第二节 冠心病猝死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246
第三节 冠心病猝死与心室颤动247
第四节 冠心病猝死的诱因与易患因素248
第五节 防治248
第六节 心脏复苏251
第三十二章冠心病患者的电起搏治疗254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时起搏254
第二节 慢性冠心病的永久起搏259
第三十三章冠心病的外科治疗264
第一节 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4
第二节 心肌梗塞后并发症外科治疗271
第三十四章冠心病的抗凝治疗与溶栓治疗273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塞的抗凝治疗273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274
第三节 抗血小板凝集剂的防治作用275
第三十五章冠心病的人群防治276
第一节 概述276
第二节 冠心病的预防277
第三节 慢性冠心病的人群防治278
1981《冠心病》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石毓澍,张鸿修主编 1981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冠心病
- 1992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冠心病
- 1981
-
- 冠心病讲义
- 1975
-
- 冠心病讲义
- 1974.06
-
- 冠心病心电学
- 大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 冠心病知识
- 1984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 冠心病之友
- 1993 北京:华龄出版社
-
- 支气管哮喘
- 1998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冠心病
- 1978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 冠心病
- 1998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新亚出版社
-
- 冠心病问答
- 1991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 冠心病门诊
- 1996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冠心病105问
- 199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冠心病监护
- 1983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冠心病
- 1979 北京:北京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