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求取 ⇩

目录1

第一编1

第一章 开创新中国的金融事业(一九四九——一九五二年)35

第一节 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建立36

一、接管官僚资本金融业36

二、整顿私营金融业39

三、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41

四、建立新中国的金融机构42

第二节 制止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43

一、统一货币发行,让人民币占领市场44

二、打击投机倒把,稳定金融物价50

三、贯彻执行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55

第三节 支持生产,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0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银行的信贷活动60

二、配合工商业调整,活跃物资交流62

三、贯彻“三边”方针,继续稳定金融物价66

四、配合土地改革,支持农业生产69

五、“三反”、“五反”运动前后的信贷政策71

一、积极引导私营行庄的资金投放和业务经营73

第四节 对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3

二、组织联合经营和联合管理76

三、成立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79

第二章 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稳步发展(一九五三——一九五七年)83

第一节 运用多种手段聚集资金83

一、继续加强现金管理84

二、大力发展储蓄和保险业务84

三、不断补充信贷基金86

四、积聚外汇资金87

第二节 集中资金支持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87

一、重点支持国营和供销合作商业的发展88

二、大力支持国营工业的发展91

三、促进国营企业改善经营管理92

第三节 运用信贷杠杆促进社会主义改造98

一、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8

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4

第四节 发行新人民币,健全新中国的货币制度108

第五节 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的建立和加强111

一、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的形成112

二、建立纵向型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113

三、取消商业信用,集中信用于国家银行114

四、建立现金出纳计划制度,加强对货币发行的管理115

第六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两次失误117

第三章 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123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的金融工作124

一、“大跃进”中金融工作进行的一些探索124

二、金融工作失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131

三、纠正“左”的错误倾向所作的努力和“反右倾”斗争带来的后果132

四、关于“人民的银行工作的正确路线”134

第二节 国民经济调整初期的金融工作134

一、冻结机关团体在银行的存款135

二、调整部分金融工作136

第三节 “双六条”的提出和《银行工作“六条”》的贯彻实施138

一、“双六条”的提出139

二、《银行工作“六条”》的贯彻实施144

第四节 调整经济的成效及其在金融方面的体现152

一、调整经济取得的明显成效152

二、调整经济成效在金融方面的主要表现154

第四章 十年动乱中的金融工作(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159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金融工作遭到的冲击和破坏159

一、“革命大批判”造成金融工作上的混乱159

二、金融业务受到猛烈冲击,银行资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61

三、精简合并机构,严重影响银行工作的统一管理163

四、在困境中进行的斗争164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银行工作的第一次转机与挫折168

一、国民经济出现“三个突破”问题,银行加强管理和监督168

二、澄清思想上、政策上的是非169

三、加强银行工作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171

四、“批林批孔”运动使银行工作受到新的挫折176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银行工作的第二次转机与挫折178

一、理直气壮地抓紧抓好银行工作178

二、提出全面整顿的原则和措施179

三、“反击右倾翻案风”使银行工作再次受到挫折180

第五章 金融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一九七七——一九八六年)182

第一节 银行工作的整顿和加强183

一、整顿银行机构和充实骨干力量184

二、整顿规章制度和整顿各项金融工作184

第二节 以中央银行为领导的金融体系的形成188

一、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地位的加强188

二、专业银行、综合性银行的恢复和建立191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196

四、基层金融机构的企业化试点200

一、运用经济方法积极组织各项存款202

第三节 银行信用体系的改革202

二、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扩大贷款范围203

三、国营企业流动资金改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9

四、发展多种信用方式和多种信用工具210

五、开拓和建立资金市场214

第四节 国际金融合作关系的开拓和发展216

一、积极发展国际间的金融合作关系216

二、改革和发展对外金融业务220

三、发挥海外金融机构的作用223

一、平衡财政信贷收支,促进经济的进一步调整224

第五节 金融宏观管理的加强和改善224

二、加强金融宏观控制,制止“经济过热”现象230

三、改善金融宏现管理,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234

第二编241

第六章 综合信贷计划241

第一节 综合信贷计划是国家金融活动的集中体现241

一、综合信贷计划的建立及其内容242

二、信贷收支构成的变化243

三、信贷收支规模和货币发行量的增长246

一、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措施248

第二节 贯彻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的方针248

二、市场货币流通情况的新变化249

第三节 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252

一、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的演变252

二、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255

三、特殊地区的信贷计划管理体制260

第四节 综合信贷计划的编制与执行261

一、综合信贷计划的编制261

二、综合信贷计划的执行263

一、货币发行库制度265

第五节 综合信贷计划的基础工作265

二、现金管理制度266

三、金融统计制度269

第七章 工商信贷270

第一节 工商信贷的建立和发展270

一、解放初期的工商信用活动270

二、“区别对待”资金供应方针的提出273

三、工商信贷制度的一次改革274

四、信贷的监督活动和经济活动分析工作277

第二节 工商流动资金贷款工作的改革278

一、“区别对待、择优扶植”资金供应原则的确立和运用279

二、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84

三、商业信用的开放、引导与管理292

四、商业信贷工作的改革295

第三节 贷款进入固定资产领域和科技领域302

一、开办技术改造贷款302

二、开办科技贷款309

第八章 农村金融312

第一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农村金融工作312

一、农村金融工作指导思想的确立312

二、支持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生产的发展314

三、农业银行机构的变动317

第二节 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320

一、恢复农业银行机构与转变农村金融工作方针320

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22

第三节 支持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328

一、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工作的影响328

二、支持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329

三、设置专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330

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332

五、支持农村扩大商品流通,促进市场繁荣334

六、调整国营农业贷款结构,为家庭农场提供金融服务336

第九章 国际金融业务339

一、国际结算工作的演变340

第一节 加强国际结算工作340

二、国际结算业务的新发展342

三、国际结算业务的基本原则344

第二节 发挥外汇资金的宏观调节作用346

一、外汇贷款业务在改革中不断发展346

二、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348

三、支持能源开发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350

四、支持“三资”企业的发展351

五、支持劳务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352

一、外贸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353

六、开展新的外汇贷款业务353

第三节 加强人民币信贷工作353

二、改革外贸信贷管理体制354

三、举办人民币专项贷款356

第四节 为国家建设筹措国外资金357

第五节 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业务359

一、广泛宣传国家保护侨汇的政策360

二、沟通汇路,广设解付网点,方便华侨汇款361

三、为保障华侨、侨眷正当权益开展多种服务362

四、支持旅游事业的发展364

六、开展外币存款业务365

五、收回被美国冻结的资产365

第六节 充分发挥海外银行机构的作用366

一、接管后的海外银行机构情况366

二、海外银行工作的方针和任务367

三、海外银行工作取得的成就368

第十章 保险事业372

第一节 新中国保险事业发展概况373

一、整顿和改造原有保险市场373

二、社会主义中国保险事业的创建374

三、欣欣向荣的五十年代保险事业375

四、保险事业遇到挫折380

五、保险事业重新获得活力382

第二节 国内保险业务的发展385

一、企业财产保险的发展385

二、货物运输保险和运输工具保险的发展387

三、家庭财产保险的发展389

四、农村各种保险的发展390

五、人身保险的发展392

第三节 涉外保险业务的发展394

一、开办新的保险种类,开拓新的业务领域394

二、涉外保险的独特作用395

三、与国外保险机构广泛发展业务联系397

四、海外保险业务的新发展399

第四节 进一步加强防灾防损工作400

一、防灾宣传和防灾检查400

二、发挥保险的防灾防损作用401

三、资助防灾费用,加强社会安全设施402

第十一章 外汇管理403

第一节 外汇管理工作的建立和发展403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外汇管理工作403

二、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七八年间的外汇管理工作408

三、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410

一、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412

第二节 外汇管理工作的改革和成就412

二、外汇管理工作的加强415

三、人民币汇价的管理422

四、外汇管理工作的新成就425

第十二章 人民储蓄事业427

第一节 人民储蓄事业的发展历程427

一、新中国人民储蓄事业的建立和发展427

二、十年动乱中储蓄事业遭到严重破坏435

三、人民储蓄事业的重大转折436

一、认真贯彻鼓励和保护储蓄的政策438

第二节 开创人民储蓄事业的新局面438

二、增加储蓄种类和扩大业务范围439

三、注意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441

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441

五、解放思想,提高宣传工作水平444

六、普遍设立储蓄网点445

七、试行储蓄所经营承包责任制446

八、储蓄存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447

第一节 农村的信用合作化449

一、农村信用合作化的三个阶段449

第十三章 信用合作事业449

二、农村信用社发展前途的争论453

三、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在曲折中前进454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457

一、搞活信用社的业务458

二、恢复信用社的“三性”459

三、信用社的全面改革461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发展464

一、农村信用社机构、人员发展情况465

二、把组织资金作为首要任务465

三、不断扩展贷款业务466

四、农村信用社地位和作用的加强469

第四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兴起471

第十四章 金融信托473

第一节 重建信托业务474

一、中国人民银行对信托工作的领导474

二、专业银行的信托业务476

三、专业的信托机构481

第二节 金融信托的作用483

一、开辟资金来源新渠道483

三、为委托单位理财,管好用活资金484

二、搞活经济,沟通横向联系484

四、融资与融物相结合,促进生产流通485

五、办理实物信托,调剂财产余缺486

六、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487

第十五章 银行会计与转帐结算488

第一节 银行会计工作488

一、加强集中管理,统一会计制度489

二、适应大规模建设需要,提高会计工作质量491

三、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493

四、银行会计工作走向全面改革496

一、一九七七年以前的转帐结算工作501

第二节 银行转帐结算工作501

二、转帐结算业务的整顿和改革504

第十六章 银行利率510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利率510

一、制止通货膨胀前的利息政策511

二、制止通货膨胀后的利息政策513

三、折实存、贷款利率的历史作用517

四、对私营银行钱庄的利率管理518

五、对农村信用社和私人借贷的利率管理519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利率519

一、逐步统一和降低利率水平520

二、利率杠杆发挥的主要作用524

第三节 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的利率526

第四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利率529

一、利率杠杆作用重新受到重视530

二、建立中央银行领导下的利率体系540

三、初步改革利率管理体制543

第十七章 金融科学研究和金融出版事业545

第一节 金融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545

一、金融科学研究工作概况545

二、金融系统科研机构的变迁548

三、金融学术团体的建立和发展549

四、加强图书资料工作,为金融科学研究服务553

第二节 联系实际,深入开展金融科学研究554

一、探讨银行的地位、作用与建立新的金融体系问题554

二、探讨商业信用问题555

三、探讨有关货币流通的问题556

四、探讨储蓄理论问题557

五、探讨利率杠杆的作用问题558

七、探讨利用外资的有关问题559

六、探讨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问题559

八、探讨人民币汇价问题560

九、探讨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问题561

十、探讨金融市场问题561

十一、研究和整理金融历史宝藏562

第三节 金融出版事业的发展563

第十八章 印钞造币工业567

第一节 印钞造币工业的创建与发展567

一、新中国印钞造币工业的创建567

二、几经曲折,走向健康发展569

第二节 四套人民币、金属辅币及纪念币的设计和制作571

二、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制572

一、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制572

三、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制575

四、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制576

五、金属辅币的设计和制制作578

六、金、银、铜纪念币的设计和制作578

第三节 印钞造币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580

一、印制技术的进步580

二、引进先进技术,加快印钞造币工业现代化581

三、与各国同行的友好合作和技术交流581

一、初步创建583

第十九章 金融教育与职工队伍建设583

第一节 金融教育事业的曲折历程583

二、收缩中断586

三、繁荣发展587

第二节 高等金融教育589

一、薄弱的基础589

二、多种形式、多条途径办学590

三、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专业教材建设594

四、中国人民银行所属的主要高等金融院校599

一、金融中等专业教育的振兴601

第三节 金融中等专业教育601

二、银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制603

三、办学基地、师资队伍和教材的建设604

四、银行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605

第四节 职工教育606

一、举办各类短训班、进修班606

二、发展正规的职工中等专业教育608

三、兴办正规的职工高等教育609

四、聘请外国专家,选派人员出国进修611

五、职工教育的初步经验612

一、金融职工队伍的成长与壮大614

第五节 金融职工队伍建设614

二、坚持思想政治工作615

三、干部管理和劳动工资管理619

结束语622

后记628

附录一 中国金融事业大事年表(一九四八——一九八六年)一九八六年)629

附录二 中国人民银行及各专业银行、保险公司历任负责人名单676

附录三 金融统计表与金融统计图678

彩色插图目录693

人名索引703

英文目录707

1989《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尚明主编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当代中国的铁道事业  上(1990 PDF版)
当代中国的铁道事业 上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中(1993年08月第1版 PDF版)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中
1993年08月第1版
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1986 PDF版)
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
1986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水运事业(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水运事业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金融电脑事业(1993 PDF版)
当代中国金融电脑事业
1993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人身保险(1993 PDF版)
人身保险
1993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1988 PDF版)
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金融问题研究(1987 PDF版)
当代中国金融问题研究
1987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海洋事业(1985 PDF版)
当代中国的海洋事业
1985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计量事业(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计量事业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1993 PDF版)
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
1993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测绘事业(1987 PDF版)
当代中国的测绘事业
198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中(1993 PDF版)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中
1993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1988 PDF版)
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上(1993 PDF版)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上
1993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