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求取 ⇩

目录总序凡例序 聂荣臻前言第一编第一章 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创立6

第一节 下决心发展火箭技术6

第二节 火箭技术基础的建立11

第三节 早期的空间探索活动26

第二章 航天工业体系的形成32

第一节 火箭工业体系的建立32

第二节 从空间规划到工程研制38

第三节 空间技术研究院42

第四节 新基地的建设47

第三章 航天活动与航天技术的发展51

第一节 进入航天时代51

第二节 动乱中的挫折与斗争57

第三节 航天事业的新时期61

第四节 举世瞩目的成就71

第二编第一章 探空火箭83

第一节 探空火箭的起步84

一、初战遇波折84

二、循序渐进见成效86

三、关怀和勉励88

第二节 气象火箭89

一、“T-7”和“T-7A”气象火箭89

二、“和平二号”气象火箭92

三、“和平六号”气象火箭94

第三节 生物试验火箭96

一、“T-7A(S1)”生物(大白鼠)试验火箭97

二、“T-7A(S2)”生物(狗)试验火箭98

第四节 用于技术试验的探空火箭102

一、卫星仪器、设备的高空性能试验102

二、发动机点火系统高空性能试验104

第二章 液体燃料火箭105

第一节 仿制练兵106

第二节 第一枚自行设计的火箭109

第三节 走上独立研制的道路113

第四节 飞向太平洋117

第三章 固体燃料火箭126

第一节 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126

一、早期的探索126

二、实用型发动机的研制131

第二节 水下发射的固体燃料火箭139

第四章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151

第一节 第一枚航天运载火箭152

一、发射卫星需要多级火箭152

二、寻求实用、先进的总体设计方案153

三、大力协同、组织基础技术攻关154

一、百吨级推力发动机和高空液体火箭发动机157

第二节 突破多级火箭技术157

二、第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160

三、火箭结构160

四、独特实用的控制系统164

五、新的飞行测量系统和安全系统167

第三节 飞向太空169

第五章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173

第一节 总体方案的形成174

一、总体方案的论证174

二、轨道方案的确定176

三、为减轻每一公斤而奋斗178

四、摸索方案设计阶段的规律178

第二节 新技术的应用180

一、平台——计算机方案180

二、用摇摆发动机提供控制力182

三、推进剂用自生增压法增压184

四、推进剂贮箱的材料采用高强度的铝铜合金185

五、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研制186

第三节 大型地面试验189

一、全箭弹性振动试验190

二、第二级火箭全系统试车191

第四节 再接再厉,获得成功192

第六章 “风暴一号”运载火箭195

第一节 研制试验型火箭196

第二节 重型卫星上天201

一、运载能力的提高201

二、制导方案的改进202

三、测控系统的办调与研制生产203

第三节 一箭三星发射成功205

第七章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209

一、方案演变过程210

第一节 采用低温推进剂火箭方案210

二、“长征三号”总体方案211

三、发射轨道213

四、运载能力214

第二节 攻关与突破214

一、突破低温技术在材料工艺上的应用215

二、攻克氢氧发动机技术难关216

三、制服纵向耦合振动220

四、低频振动环境的管理222

五、发射场合练224

六、全系统试车成功225

第三节 向地球静止轨道进军227

一、迈开第一步227

二、查出故障,进行改装230

三、登上新的高峰231

第一节 “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238

第三编第一章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38

第二节 卫星研制过程240

一、“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组成240

二、卫星各分系统的技术设计241

三、卫星研制工作的几个阶段247

四、攻克技术难关248

五、严格进行地面试验253

第三节 第一颗卫星上天255

一、发射星的总装、测试255

二、在发射场256

三、批准发射257

四、我国第一颗入造卫星发射成功258

第二章 科学实验卫星263

第一节 “实践一号”卫星265

一、任务的提出和方案概述265

二、研制过程268

三、成功发射与长期运行272

第二节 “实践二号”卫星274

一、方案的演化274

二、一箭三星278

三、总体协调279

四、把好质量和“分离”关284

五、发射前后287

第三章 返回式遥感卫星289

第一节 试验型返回式卫星290

一、总体方案的确定290

二、几个分系统方案的确定与攻关293

三、卫星综合性地面试验306

四、“天”“地”配合试验307

五、卫星的总装与测试309

一、首次回收卫星获得基本成功310

第二节 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与回收310

二、再接再厉圆满回收312

三、一九七八年的开门红316

第三节 应用型返回式卫星316

一、应用型返回式卫星的方案316

二、应用型返回式卫星试验情况317

第四章 静止通信卫星321

第一节 研制的主要过程322

一、任务提出与方案探索323

二、方案设计与总体协调324

三、列入重点,加快步伐326

第二节 卫星的组成和技术关键327

一、试验通信卫星的概貌和组成327

二、试验通信卫星的技术关键330

三、总装测试和大型试验339

第三节 在地球静止轨道上运行347

一、开赴发射场前的准备347

二、发射场的战斗生活348

三、试验卫星的发射349

四、试验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点350

第四节 卫星通信的试验和使用354

一、电视图象清晰,音质优美354

二、祝贺与评论356

第四编第一章 航天发射场和地面设备361

第一节 发射场的作用361

第二节 发射场的建设363

一、三号发射场区363

二、二号发射场区366

三、西南航天发射场369

第三节 地面机械设备372

第四节 地面测试发控设备和飞行测量系统378

一、地面测试及发射控制设备379

二、遥测系统的地面设备381

三、外测系统的地面设备383

第二章 卫星地面测控网与地面站386

第一节 地面测控网387

第二节 静止卫星的测控397

一、微波统一系统397

二、静止通信卫星测控网398

三、胜利完成任务400

第三节 卫星通信地面站402

第三章 材料工艺和大型试验设施407

第一节 材料与工艺407

第二节 大型试验设施420

二、环境试验设施(包括动态、静力、振动、真空试验设施)422

一、风洞设施422

三、发动机试验设施429

四、全箭系留试车台432

五、仿真模拟设施433

六、天线试验设备434

七、检漏设备434

八、计算机435

九、计量技术436

第五编第一章 航天工程的科学管理441

第一节 “三步棋”和研制程序442

一、加强预先研究,坚持预研先行443

二、型号研制要按程序办事,实行分阶段管理444

第二节 总设计师系统与两条指挥线446

一、以总设计师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指挥线446

二、以计划调度为中心的行政指挥线447

三、在统一领导下两条指挥线的合作448

第三节 型号总体设计部449

第四节 航天工程的计划管理453

一、型号研制计划453

二、航天工程计划的综合平衡原则454

三、计划协调技术与动态调度456

第五节 航天工程的质量管理459

一、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460

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462

三、试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464

四、把全部工作纳入质量第一的轨道465

第二章 航天队伍的形成和成长467

第一节 队伍的组建和构成467

一、航天队伍的组建468

二、航天队伍的构成470

一、充分信任知识分子481

第二节 信任、依靠、关怀481

二、放手使用知识分子485

三、热情关怀知识分子487

第三节 在实践中锻炼成长489

一、在初期的探索中练兵489

二、在自行设计中增长才干490

三、在独立研制的实践中磨炼、提高491

四、培养高尚的精神风貌493

第三章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496

第一节 坚持自力更生,独立研制496

一、自力更生为主,开展国际交流496

二、建立独立的航天工程体系499

三、走自行设计之路501

第二节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503

一、确定与国力相适应的发展重点和奋斗目标503

二、在导弹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航天技术506

三、努力提高航天工程的技术经济效益508

第三节 组织社会主义大协作510

一、基础工业是航天事业的后盾510

二、建立全国协作网511

第六编第一章 对外交往与合作517

第一节 进入对外开放的新时期517

第二节 与一些国家、国际组织的交往和合作522

一、中国——法国522

二、中国——日本523

三、中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524

四、中国——美国525

五、中国——巴西527

六、中国——意大利527

七、中国——英国529

八、中国——欧洲空间局529

一、国际宇航联合会530

第三节 参加国际空间组织的活动530

二、国际电信联盟531

三、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532

四、国际标准化组织533

第二章 航天技术与现代化534

第一节 发展航天技术的重要意义534

第二节 航天技术应用的成就538

一、卫星通信工程的成就539

二、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的成就540

三、应用科学实验卫星进行空间研究545

第三节 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推广547

后记559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大事年表560

彩色插图目录577

人名索引581

英文目录588

1986《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 1986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当代中国的铁道事业  上(1990 PDF版)
当代中国的铁道事业 上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中(1993年08月第1版 PDF版)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中
1993年08月第1版
航天事业的希望( PDF版)
航天事业的希望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水运事业(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水运事业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人身保险(1993 PDF版)
人身保险
1993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1988 PDF版)
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海洋事业(1985 PDF版)
当代中国的海洋事业
1985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计量事业(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计量事业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1993 PDF版)
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
1993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测绘事业(1987 PDF版)
当代中国的测绘事业
198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中(1993 PDF版)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中
1993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1988 PDF版)
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上(1993 PDF版)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上
1993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下(1993 PDF版)
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 下
1993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