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生物学与血吸虫病的防治》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毛守白)1

第二章 历史(毛守白)6

第三章 血吸虫生物学(何毅勋)8

一、血吸虫的生活史及形态8

血吸虫的生活史8

血吸虫的形态12

(一)日本血吸虫的形态12

(二)曼氏血吸虫的形态41

(三)埃及血吸虫的形态44

(四)间插血吸虫的形态45

(五)湄公血吸虫的形态46

(六)马来血吸虫的形态48

血吸虫的畸形49

(一)雌雄同体两性畸形49

(二)生殖器官的畸形51

(三)消化器官的畸形51

二、卵及毛蚴的生物学52

配子发生52

(一)卵发育的一般形态学53

卵的发育及毛蚴形成53

(二)卵发育的细胞化学54

(三)卵在体外发育的营养55

卵的化学组成56

孵化及影响孵化的因素58

(一)孵化的过程及机理58

(二)渗透压61

(三)温度和光照62

(五)其它63

(四)水质及pH63

毛蚴的行为64

(一)游动64

(二)趋性67

(三)化学调转运动69

毛蚴浸袭螺蛳的过程72

影响毛蚴感染螺蛳的因素72

(一)温度和光照72

(二)水量及水的流速73

(四)毛蚴数量及时龄74

(三)水的pH、浊度和盐度74

三、胞蚴的生物学76

毛蚴-胞蚴的转变76

胞蚴的发育及多胚现象79

(一)母胞蚴79

(二)子胞蚴80

(三)尾蚴的形成83

(四)增殖的多胚现象86

影响幼虫发育的因素88

(一)温度88

(二)毛蚴数量及性别90

(三)螺蛳生理状况91

(四)其它吸虫幼虫的竞争94

幼虫寄生对螺蛳的影响95

(一)消化腺及生长95

(二)生殖器官及生育力96

(三)生理及代谢97

(四)寿命100

幼虫-螺蛳的相容性101

尾蚴逸出的过程103

四、尾蚴的生物学103

(一)水质及pH104

尾蚴逸出的条件104

(二)温度105

(三)光照105

(四)时间106

尾蚴逸出的节律106

尾蚴逸出的数量110

尾蚴的糖萼及其化学成分111

(一)游动和习性113

尾蚴的行为113

(二)感染力116

(三)寿命119

尾蚴钻穿宿主皮肤的机理121

(一)钻穿皮肤的时间121

(二)头腺钻腺的功能及钻穿皮肤的酶123

(三)尾蚴钻穿皮肤的方式及过程127

(四)尾蚴钻穿宿主皮肤时发生部分死亡129

(五)引发尾蚴钻穿及转变为童虫的因素133

五、童虫的生物学137

童虫定义及新转变童虫的生理特点137

移行途径及行为140

(一)从皮肤至肺的移行140

(二)从肺至肝的移行141

(三)从肝至肠系膜静脉的移行142

在终末宿主体内的生长和发育144

(一)体形及体被结构的演变144

(二)口吸盘的形成及消化道的发育150

(三)生殖器官的发育151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153

(五)排泄/渗压调节系统的发育154

(六)发育过程的生理特点155

合抱行为及雄虫刺激发育的机理157

(一)合抱对发育的效应及合抱的识别157

(二)性信息素及两性虫体的营养性联系159

发育期的划分及三种重要人体血吸虫发育的比较162

影响生长和发育的因素164

(一)宿主的生理状况164

(二)营养167

(三)激素168

(四)感染度170

在血管外的生长和发育170

(一)眼前房170

(二)腹腔171

(三)离体培养172

六、成虫的生物学177

食物、消化、吸收及营养177

(一)摄食和消化177

(二)血红蛋白酶179

(三)营养分子的膜转运180

卵的形成及生育力185

(一)卵黄细胞及卵壳前体的组织化学185

(二)卵形成部位及卵形成的过程187

(三)梅氏腺/卵模上皮细胞的功能190

(四)卵壳形成的化学性质及卵壳蛋白190

(五)雌虫的排卵习性及生育力192

寿命195

(一)性决定和性比196

性及染色体196

(二)核型198

宿主与宿主特异性198

(一)家畜和野生动物宿主198

(二)非人体灵长类宿主201

种及种内变异203

(一)生物学性状204

(二)与钉螺的相容性206

(三)毒力及对药物的敏感性207

(四)生化和免疫学反应的特性208

(五)遗传学标志209

七、日本血吸虫的生化代谢(潘星清)211

日本血吸虫基本生化数据211

日本血吸虫能量代谢212

日本血吸虫蛋白质代谢214

血吸虫核酸代谢216

其他代谢系统217

血吸虫童虫、尾蚴与虫卵的生化研究218

血吸虫生化研究的新动态220

(一)螺壳260

螺壳的外形与结构260

第四章 钉螺生物学(郭源华)260

一、钉螺的形态260

(二)厣261

软体的结构261

(一)软体外部的构造261

(二)各器官、系统的构造和功能262

二、钉螺的分类273

形态学分类274

(一)细胞生物学278

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分类278

(二)遗传学279

(三)分子生物学281

钉螺对血吸虫易感性的地区差别283

三、钉螺的生态286

生殖与发育286

(一)性腺的季节性变化286

(二)交配及影响交配的因素287

(三)产卵289

(四)螺卵的发育和钉螺的成长292

(五)螺口动力学298

钉螺的分布和活动习性299

(一)分布的环境类型及分布规律300

(二)栖息与活动的习性308

主要的生活条件及适应性313

(一)光线313

(二)温度314

(三)水分315

(五)土壤316

(四)草316

(六)食物317

(七)氧320

寿命321

四、钉螺的人工繁殖(顾金荣)321

人工繁殖方法的研究321

(一)国外有关资料321

(二)国内有关资料322

人工繁殖方法的实际应用324

(一)成螺的饲养324

(三)螺卵的孵化326

(二)产卵季节性与亲螺的选择326

(四)幼螺的饲养327

(五)阳性螺的饲养328

第五章 病理(应越英雷学熹杨元清)331

一、沿革331

二、一般病理变化332

尾蚴引起的皮肤变化332

成虫和虫卵引起的变化333

(一)成虫333

童虫移行和发育引起的变化333

(二)死虫334

(三)虫卵335

三、病理解剖观察336

外表形态336

腹腔变化336

胸腔变化336

四、各脏器的病理变化336

消化系统337

(一)肠337

(二)阑尾342

(三)肠血吸虫病的合并症或后果343

(四)肝346

(五)胆囊353

(六)胃353

(七)食管353

(八)胰353

呼吸系统354

循环系统355

(三)膀胱356

生殖系统356

(一)肾356

(二)输尿管356

泌尿系统356

造血系统357

(一)脾357

(二)骨髓359

神经系统360

(一)脑360

(二)脊髓362

五、急性血吸虫病363

(三)周围神经363

皮肤363

六、血吸虫病性侏儒症364

第六章 免疫及免疫病理(刘述先)370

一、伴随免疫现象370

血吸虫的表面伪装370

(一)虫源性决定簇的伪装(抗原模拟)370

(二)宿主决定簇的伪装370

宿主的免疫耐受性372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作用374

血吸虫在宿主体内存活的机理375

二、血吸虫感染的免疫调节377

免疫发病机制的新概念377

宿主对感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378

(一)人对感染的免疫应答378

(二)实验动物对感染的免疫应答381

(三)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383

(四)嗜酸性粒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387

(一)免疫抑制现象389

免疫抑制现象及免疫调节389

(二)免疫调节390

三、血吸虫疫苗395

疫苗研制的现状395

(一)死疫苗395

(二)活疫苗396

疫苗研制的主要问题405

(一)自愈现象405

(二)免疫原所致的病理损害405

(四)保护性免疫力的评价方法406

(三)疫苗的保存及现场应用406

四、免疫病理407

尾蚴性皮炎407

急性血吸虫病407

免疫复合物肾病407

虫卵引起的病理损害409

(一)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免疫病因409

(二)虫卵肉芽肿的免疫调节411

病变的部位422

宿主的免疫状态422

二、急性血吸虫病422

第七章 临床征象(陈名刚符遂)422

感染的轻重422

一、有关因素422

感染史423

尾蚴性皮炎423

潜伏期423

发热423

胃肠道症状424

呼吸系症状424

肝、脾肿大424

其他症状424

实验室检查425

其他检查方法426

诊断与鉴别诊断427

三、慢性血吸虫病427

肝、脾肿大428

诊断与鉴别诊断428

慢性腹泻与慢性痢疾428

无症状型428

四、晚期血吸虫病429

腹水型430

巨脾型431

侏儒型432

结肠肉芽肿型433

(三)电解质测定434

(二)肝功能试验434

(一)血液学变化434

实验室检查434

(四)内分泌功能测定435

(五)免疫功能检查435

X线及超声波检查435

(一)X线435

(二)超声波436

诊断与鉴别诊断436

并发症437

(一)上消化道出血437

(二)肝性昏迷438

(三)阑尾炎439

(四)原发性腹膜炎440

(五)大肠癌440

(六)病毒性肝炎441

五、异位损害442

脑型血吸虫病442

肺型血吸虫病443

胃型血吸虫病444

肾脏损害445

其他异位损害445

第八章 实验诊断(裘丽姝薛海筹)448

一、粪便检查448

厚涂片透明法(加藤法)448

改良加藤法449

重力沉淀法449

离心沉淀法450

过滤浓集法450

孵化法450

(一)三角烧瓶法450

(三)顶管法451

(二)尼龙袋法451

改良氢氧化钠消化法452

各种粪检方法的效果比较452

(四)集孵法与促孵法452

自动化操作455

二、活组织检查456

直肠(乙状结肠)病变456

直肠活组织检查方法456

虫卵活性鉴别457

(一)茚三酮染色法458

(三)碘液染色法460

(二)吖啶橙活体染色法460

粘膜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461

肝活组织检查461

三、皮内反应461

试验方法及阳性标准461

抗原制备461

敏感性和特异性462

实用价值462

尾蚴膜反应463

四、血清反应463

环卵沉淀反应464

(一)新鲜虫卵分离方法465

(二)冻干虫卵的制备465

(三)反应的操作方法465

(四)反应的阳性标准465

(五)反应物性质的分析466

(六)热及超声波处理虫卵468

(七)诊断价值468

(十)酶联环卵沉淀反应470

(八)反应的形成机制470

(九)组织内环卵沉淀反应470

(十一)其他473

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474

(一)抗原制备474

(二)操作方法475

(三)反应标准475

(四)诊断价值475

胶乳凝集试验477

补体结合试验477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78

酶免疫测定478

(二)酶标记抗原对流免疫电泳489

(三)酶联琼脂扩散试验490

(四)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91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91

(六)动力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92

(七)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93

(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其他改进494

(一)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测定495

荧光抗体测定495

(二)整体虫间接免疫荧光试验498

(三)限定抗原基质球系统499

(四)荧光免疫测定500

放射免疫测定501

(一)放射性抗原微量沉淀法501

(二)放射免疫测定法501

五、循环抗原和免疫复合物的检测501

(一)抗原提取及抗体制备503

反相间接血凝试验503

(二)红细胞致敏504

(三)操作方法505

(四)诊断价值50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506

对流免疫电泳507

放射免疫聚乙二醇测定507

夹心法放射免疫测定509

125IClq法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509

尿素溶解性卵抗原511

其他511

六、诊断用抗原的新进展511

成虫微粒体抗原513

七、单克隆抗体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516

(一)用于诊断血吸虫病516

(二)用于提纯及鉴定抗原517

(三)用于保护性免疫及保护性抗原的分离518

一、简史528

二、针对病原的药528

第九章 抗血吸虫药(邵葆若)528

三、几种抗血吸虫药529

非锑剂529

(一)吡喹酮529

(二)硝硫氰胺542

(三)呋喃丙胺545

(四)敌百虫549

(五)尼立达唑551

(六)奥沙尼喹554

(七)羟蒽酮555

(八)吡噻硫酮556

锑剂557

(一)没食子酸锑钠557

(二)酒石酸锑钾558

(三)二巯基丁二酸锑钠560

中草药561

(一)青蒿素561

(二)仙鹤草根芽563

(三)南瓜子564

(四)萱草根565

(五)贯众566

第十章 临床治疗573

一、西医西药(符遂陈名刚)573

病原治疗进展概况573

影响疗效的因素573

(一)寄生虫因素573

(二)宿主因素574

(一)吡喹酮575

抗血吸虫药物575

(二)硝硫氰胺581

附:硝硫苯酯584

(三)呋喃丙胺合并敌百虫585

附:呋喃烯唑及呋喃双胺合并敌百虫586

(四)三价锑制剂587

(五)敌百虫588

(六)奥沙尼喹589

(七)吡噻硫酮589

(八)尼立达唑590

(十)六氯对二甲苯591

(九)羟蒽酮591

(十一)双萘羟酸副品红592

急性血吸虫病的治疗592

(一)吡喹酮592

(二)硝硫氰胺593

(三)呋喃丙胺594

晚期血吸虫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594

(一)病原治疗595

(二)并发症的治疗595

(一)门静脉系统的解剖599

二、外科治疗(蒋吕品)599

上消化道出血599

(二)发病机理600

(三)病理生理600

(四)症状和体征601

(五)预后601

(六)诊断601

(七)治疗603

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变顽固性腹水609

血吸虫病大肠肉芽肿610

应用概况611

三、中医中药(杨静姝)611

改善症状与体征612

(一)腹水证612

(二)黄疸证613

抗血吸虫中药613

(一)黄花蒿613

(二)仙鹤草根芽613

(五)槟榔6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血吸虫病614

(四)萱草根614

(三)南瓜子614

第十一章 流行病学(毛守白)619

一、传播环节619

传染源排出虫卵619

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620

毛蚴侵入螺蛳宿主621

螺内发育逸出尾蚴622

尾蚴侵入宿主皮肤623

(一)气温624

自然因素624

二、传播因素624

生物因素624

(二)水625

(三)土625

社会因素625

(一)社会制度625

(二)经济建设625

(三)生产方式627

(四)生活习惯627

三、传播的特点628

地方性629

人畜共患629

四、地理分布630

在全球的分布630

在亚洲的分布633

(一)日本633

(二)菲律宾634

(四)泰国635

(五)老挝635

(三)印度尼西亚635

(六)柬埔寨636

(七)马来西亚636

在中国的分布636

(一)中国大陆636

(二)台湾省642

流行区类型643

(一)水网型643

(二)湖沼型644

(三)山丘型645

(四)各省、市、自治区的流行地区类型647

(五)防治进展与流行类型的关系650

(六)有螺无病地区650

五、季节及时间分布651

季节分布651

(一)尾蚴逸出的季节性651

(二)人受感染的季节性653

时间分布653

(一)尾蚴逸出的节律性653

性别分布654

六、人群分布654

(二)人受感染的时间654

年龄分布655

职业分布656

七、动物宿主分布657

在中国的分布657

(一)牛658

(二)其他家畜661

(三)野生动物662

日本血吸虫动物宿主在其他国家的分布663

(一)菲律宾663

(二)印度尼西亚663

其他血吸虫的动物宿主663

(一)曼氏血吸虫与埃及血吸虫663

(二)其他血吸虫664

八、流行病学调查665

(二)晚期病率666

(三)发病率666

(一)流行率666

居民感染情况的调查666

(四)转阴率与自然转阴率668

(五)感染度或虫卵数668

(六)潜在污染指数670

(七)相对传播指数671

(八)哨螺671

钉螺调查672

(一)分布与密度672

(一)哨鼠法675

尾蚴调查675

(二)感染率675

(二)粘捞法676

(三)过滤法677

接触水调查678

其他调查679

(一)Morbidityrate679

(二)病死率679

(三)与其他疾病的流行病学关系680

(一)毛蚴成功地感染钉螺682

Hairston的催化模型682

九、数学模型682

(四)生长发育及体力682

(二)尾蚴成功地感染终宿主683

(三)血吸虫的更新684

Macdonald的转折点模型684

(一)四种因素684

(二)转折点684

(三)数学模型685

Rosenfield的环境变化模型685

(一)转归指数686

(二)简单催化模型686

其他数学模型686

分析甄别模型686

第十二章 预防(毛守白)692

一、消灭传染源692

集体化学治疗692

(一)药物692

(二)化疗策略693

(三)效果694

(二)贮粪池697

(一)保护水源697

二、粪便管理及杀卵697

粪便管理697

(三)无害化厕所698

(四)堆肥698

(五)沼气池698

化学杀卵699

(一)化肥类699

(二)杀虫剂类699

(三)植物699

化学杀蚴699

三、防制钉螺699

改变环境灭螺700

(一)土埋法700

(二)沟渠改造701

(三)垦植灭螺702

药物灭螺704

(一)化学杀螺剂704

(二)植物杀螺剂719

(三)作用方式与抗药性721

生物灭螺722

(一)寄生物722

(二)天敌723

(三)竞存性生物724

物理灭螺725

(一)热力725

(二)微波726

四、防止感染727

防止接触尾蚴727

(一)安全水供应727

(二)灭尾蚴727

防止尾蚴侵肤728

(一)防护剂728

(二)防护用具729

(一)杀童虫药物730

(二)预防性疫苗730

防止发病730

(三)防蚴的基础理论730

(三)病理抑制731

五、卫生教育732

意义732

内容及方式733

(一)了解群众的卫生需要733

(二)面向群众的技术733

(三)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改进733

(一)规划总要求734

防治规划734

六、防治规划与效果考核734

(二)规划举例735

(三)规划的目标735

(四)防治的阶段737

(五)组织737

(六)国际经验738

考核740

(一)技术考核740

(二)经济考核742

索引750

1990《血吸虫生物学与血吸虫病的防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毛守白等编 199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血吸虫病防治160问(1999 PDF版)
血吸虫病防治160问
1999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血吸虫病防治  专辑( PDF版)
血吸虫病防治 专辑
防治血吸虫病经验(1958 PDF版)
防治血吸虫病经验
1958
血吸虫病之防治概要(1958 PDF版)
血吸虫病之防治概要
1958
血吸虫病防治手册(1982 PDF版)
血吸虫病防治手册
198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企业科普概论(1994 PDF版)
企业科普概论
1994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血吸虫病防治手册(1990 PDF版)
血吸虫病防治手册
1990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防治血吸虫病(1973 PDF版)
防治血吸虫病
1973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血吸虫学(1989 PDF版)
血吸虫学
1989 北京:科学出版社
江西血吸虫病防治(1996 PDF版)
江西血吸虫病防治
1996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血吸虫病的防治(1975 PDF版)
血吸虫病的防治
197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怎样防治家畜血吸虫病(1959 PDF版)
怎样防治家畜血吸虫病
1959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话(1966 PDF版)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讲话
1966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杨敬齐针灸全书(1959 PDF版)
杨敬齐针灸全书
195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动物血吸虫病防治手册(1998 PDF版)
动物血吸虫病防治手册
1998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