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求取 ⇩

引言1

第一章 本体论1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1

第二节 国外学者对证据概念的理解和学说2

第三节 我国学者对证据概念的理论和学说4

一、我国台湾学者对证据概念的理解和学说4

二、我国大陆学者对证据概念的理解和学说6

第四节 对我国诉讼立法上的证据概念的评析10

第五节 证据法的基本性质13

一、证据法的属性13

二、证据法的程序性14

第六节 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15

一、诉讼证据的客观性15

二、诉讼证据的的关联性17

三、诉讼证据的的法律性20

第七节 证据的种类及分类理论33

一、概论33

二、对证据进行归类的意旨及其原则34

三、国外有关证据种类和证据分类的学说及立法例35

(一)英美法的证据种类和证据分类35

(二)大陆法系的证据种类和证据分类42

(一)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立法例及学说45

四、我国有关证据种类和证据分类的立法例及学说45

(二)我国大陆有关证据种类(或形式)立法例及学说48

五、我国的法定证据种类(或形式)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与评价52

(一)书证52

(二)物证54

(三)视听资料56

(四)证人证言56

(五)当事人的陈述61

(六)鉴定结论63

(七)勘验笔录64

一、“形式真实”(或称“主观真实”)模式65

第二章 证明论65

第一节 对证明标准模式的比较与评析65

二、“客观真实”模式70

三、“法律真实”模式76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模式的比较研究79

一、法定证据制度下审查判断证据的模式79

(一)法定证据制度的确立和主要内容79

(二)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背景分析80

(三)对法定证据制度的研究评析85

(四)法定证据制度的历史性复归87

(一)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概说91

二、自由心证制度下审查判断证据的模式91

(二)自由心证的渊源及历史沿革93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发展变化96

(四)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对英美法系的影响98

(五)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对新中国的影响107

三、对我国在证据法上片面地理解和运用实事求是原则的质疑110

第二节 证明标准研究117

一、两大法系证明标准比较与评析117

(一)大陆法系117

(二)英美法系119

二、对我国一元制证明标准的质疑125

三、论盖然性标准应确定为证明标准的原则128

第三章 举证责任论137

第一节 对诸种举证责任认识观点的比较评析137

第二节 对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的考察144

一、行为责任的个性144

二、结果责任的个性147

第三节 举证责任的法律属性148

一、权利说151

二、义务说152

三、权利义务说153

五、后果说154

四、需要说154

第四节 举证责任的分配155

一、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155

二、举证责任分配的立法例156

三、举证责任的分配学说158

(一)待证事实分类说158

(二)原则与例外说160

(三)法律要件分类说160

第五节 举证责任与推定165

一、推定概说165

二、推定的机理168

三、推定的法律效果169

四、推定的局限性及克服措施171

(一)局限性171

(二)克服措施172

第四章 证据法程序功能机理论173

第一节 证据法程序功能释义173

一、程序解说173

二、功能解说176

第二节 程序功能的机理要素177

一、程序正当177

(一)公正的涵义177

(二)公正观与法律上的弹性及模糊性机制181

(三)证据法上的价值取向——程序公正191

(四)对公正失衡的救济——衡平原则的法律价值194

(五)正当程序198

二、审判主体的基本定式202

(一)审判权的客观载体——法官202

(二)程序功能的内在价值取向——独立审判208

第三节 程序功能的二律背反——法官的自由裁量223

一、自由裁量权解论223

(一)概说223

(二)自由裁量权的实际运用228

二、自由裁量权的两大职能229

(一)法官解释权229

(二)法官造法权235

第五章 证据法程序功能模式论241

第一节 模式释义241

第二节 证据法程序功能中的诉讼结构与诉讼目的242

一、民事诉讼结构的涵义242

二、诉讼目的与诉讼结构243

(一)民事诉讼目的辨析243

(二)诉讼目的对诉讼结构的影响246

第三节 现代证据法史前的程序功能模式251

一、弹劾式模式251

二、纠问式模式257

一、职权主义模式261

第四节 现代证据法程序功能模式261

二、当事人主义模式263

三、结合式模式266

第六章 各国证据法的程序功能模式268

第一节 美国证据法的程序功能模式268

一、审前会议制度268

(一)审前会议制度的成因268

(二)审前会议制度的设置目的269

(三)审前会议协商的事项270

(四)审前裁定271

(一)发现程序的起源272

二、发现程序272

(二)发现程序概念、内容和方式274

(三)对发现程序的评析275

(四)对发现程序的改进与完善279

三、询问规则281

(一)接受询问的证人281

(二)主询问283

(三)交叉询问284

四、陪审团审理与程序功能287

五、法官职权与程序功能291

一、当事人的地位和作用295

第二节 法国证据法的程序功能模式295

二、法官的职权及作用297

三、准备程序300

四、调查证据305

第三节 德国证据法的程序功能模式311

一、调查证据311

二、言词辩论316

三、德国证据法中“职权式”与“辩论式”的制衡与失衡318

四、准备程序322

第四节 日本证据法的程序功能模式324

一、日本“结合式”模式324

(一)当事人主义程序模式325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程序模式325

(二)职权主义程序模式330

三、日本“结合式”程序模式中的有关程序与制度332

(一)准备程序332

(二)释明权335

(三)交叉询问337

第七章 我国证据法程序功能模式339

第一节 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中的证据法程序功能模式339

一、主要弊端及负效应339

二、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改进和完善342

一、对现行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法程序功能模式的评价344

第二节 现行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法程序功能模式344

二、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证据法程序模式的成因及未来的模式选择350

第三节 对现行民事诉讼中证据法程序功能模式的改进与完善353

一、对庭审前准备阶段的改进与完善353

(一)改进与完善庭审前准备阶段的必要性353

(二)设置审前准备程序的目的355

(三)审前准备程序中的收集、取证方式361

二、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改进与完善364

(一)外国的证人出庭364

(二)我国对证人出庭作证的现实作法及改进完善举措368

(一)质证概说371

三、对质证制度的改进与完善371

(二)质证的程序模式选择372

(三)质证的范围和方式374

四、对证据规则的强化与完善377

(一)证据规则对两大法系国家的影响377

(二)两大法系国家的证据规则380

(三)我国的证据规则的特点及现状384

(四)设定和完善我国证据规则的一般构想388

主要参考书目391

后记399

1997《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毕玉谦著 1997 北京:法律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国际民事程序法概论(1996 PDF版)
国际民事程序法概论
1996 北京:法律出版社
生物高分子功能及及其模型(1987年08月第1版 PDF版)
生物高分子功能及及其模型
1987年08月第1版 科学出版社
证据法( PDF版)
证据法
鲎及其营养保健功能( PDF版)
鲎及其营养保健功能
证据方法及证据能力研究  下( PDF版)
证据方法及证据能力研究 下
运筹学及其BASIC 程序(1981 PDF版)
运筹学及其BASIC 程序
1981
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1999 PDF版)
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刑事证据法(1970 PDF版)
刑事证据法
1970 三民书局
DOS/BIOS功能调用及程序例(1992 PDF版)
DOS/BIOS功能调用及程序例
1992 北京:海洋出版社
民事证据研究(1999 PDF版)
民事证据研究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生殖功能及其调控(1985 PDF版)
生殖功能及其调控
1985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民事程序法(1998 PDF版)
民事程序法
1998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算法+数据结构=程序(1984 PDF版)
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1984 北京:科学出版社
稀疏矩阵  算法及其程序实现(1985 PDF版)
稀疏矩阵 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198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材料实用手册  1  结构钢 不锈钢(1988 PDF版)
工程材料实用手册 1 结构钢 不锈钢
1988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