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论书证的分类及相应的证据力1

一、判例简介:彭满枝诉彭秀洪等房屋买卖案1

二、问题的提出2

三、对问题的研讨3

四、英美法系对书证的理念与概念上的理解3

五、英美法系有关书证的分类及证明效力5

六、英美法系中公文书与私文书的区分及证据力6

七、大陆法系对书证在概念及观念视角上的认识与理解8

八、大陆法系有关书证的分类及证据效力12

九、我国有关书证的分类及其证据效力18

十、归论23

第二章 论书证复制件的证据力26

一、判例简介:李育琼等诉樊渭清分割共有财产案26

二、问题的提出27

三、对我国现行立法上有关缺陷问题的认识28

四、各国(或地区)有关书证复制件适用证据力的立法与理论30

五、两大法系的比较与对我国的借鉴价值34

六、归论36

第三章 论物证的范围及证明效力37

一、判例简介:贾国宇诉北京国际气雾剂有限公司、龙口市厨房设备用具厂、北京市海淀区春海餐厅人身损害赔偿案37

二、问题的提出39

三、英美法系国家对物证的认识40

四、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对物证的认识40

五、前苏联和我国对物证的认识43

六、对物证范围的界定45

(一)英美法系对物证范围的界定46

(二)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对物证范围的界定47

(三)前苏联和我国关于物证范围的界定49

(四)对于我国的立法上界定物证范围的探讨52

七、物证的适用规则53

(一)英美法系的做法53

(二)大陆法系的做法57

(三)对我国的物证适用有关规则的探讨58

八、归论60

一、判例简介:孙振宝诉王伟返还财产案62

第四章 论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人的自认62

二、问题的提出63

三、当事人的行为能力63

四、自认作为证据方式的法律属性与效力64

(一)实质意义上的划分64

(二)形式意义上的划分66

五、归论70

一、判例简介:李淑贤、王庆祥诉贾英华著作权纠纷案71

第五章 论诉讼代理人代为“自认”的证据效力71

二、问题的提出72

三、诉讼代理权的法意74

四、两大法系有关诉讼代理人代为自认的立法与学说74

五、对我国有关诉讼代理人代为“自认”效力的研讨76

六、对当事人撤回诉讼代理人代为自认效力的探讨78

七、归论80

一、判例简介: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诉山东省医疗器械公司烟台医用氧舱厂联营合同案82

第六章 论证人的适格性与强制作证义务82

二、问题的提出83

三、对证人的认识84

(一)对证人在概念上的认识84

(二)对证人在理念上的认识86

(三)证人与鉴定人的区别88

四、证人资格90

(一)证人资格释义90

(二)各国或地区学理和立法例有关证人资格的91

比较91

(三)对我国立法就证人资格有关规定的认识95

五、对证人资格(或能力)的限制或例外情形98

(一)智力和精神状态98

(二)年龄101

(三)身份关系102

(四)品行和名誉因素104

(一)及时出庭作证105

六、关于证人作证的义务与责任105

(二)如实作证108

(三)接受法官、当事人等的询问111

七、关于证人作证的权益保障113

(一)拒绝证言权113

(二)宣誓拒绝权116

(三)享有获得经济补偿权117

(四)其他权利118

八、归论118

第七章 论对证人的询问方式及其程序规则120

一、判例简介:李谷一诉《声屏周报》记者汤生午和《声屏周报》社名誉侵权案120

二、问题的提出122

三、关于英美法中的询问证人的方式与程序规则124

(一)主询问124

(二)反询问137

(三)再询问142

(四)诱导性问题146

(五)唤起证人的记忆149

(六)对证人的质疑151

(七)其他相关的程序规则156

四、关于大陆法中询问证人的方式与程序规则158

(一)询问证人的主体158

(二)询问证人的方式159

(三)诱导性询问162

(四)关于证人品行、利害关系等因素对证人证言164

认定效力的影响164

(五)敌意证人166

五、关于我国询问证人的方式及其程序规则166

(一)询问证人的主体168

(二)询问证人的方式168

(三)诱导性询问171

(四)证人的信用172

(五)唤起证人记忆174

六、归论176

(六)隔离证人176

第八章 证人的年龄和身份等因素对其作证能力的影响178

一、判例简介:华红庆诉翟晓东人身损害赔偿案178

二、问题的提出180

三、各国(或地区)涉及证人资格上的立法例180

四、各国(或地区)有关证人资格的学说182

五、对我国民诉立法上就证人年龄是否有所限制183

的认识183

作证能力184

六、因证人与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关系是否影响其184

七、归论187

第九章 对诉讼中一人同为证人与诉讼代理人双重身份的质疑191

一、判例简介:浙江省诚义棉纺织厂诉南京东方漂染总厂销售公司购销合同案191

二、问题的提出193

三、问题的探讨193

四、各国(或地区)的相关做法之比较195

五、归论197

一、判例简介:孙振宝诉王伟返还财产案(判例一);大连金州粮食实业开发公司诉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金州支行等票据案(判例二)199

第十章 论正确认识和确定录音证据的效力199

二、问题的提出201

三、录音证据法律属性之确定202

四、两大法系有关录音证据的界定与适用203

五、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对有关私自录209

音证据效力的规定209

六、归论213

第十一章 论鉴定及鉴定结论效力之认定214

一、判例简介:邱满囤诉汪诚信等侵权案214

二、问题的提出218

三、关于鉴定结论的概述221

四、鉴定结论的诉讼功能224

五、对鉴定人的选任226

(一)英美法系选任鉴定人的模式226

(二)英美法系选任鉴定人制度中的一些固有弊端及克服措施229

(三)大陆法系选任鉴定人的模式231

(一)目前的基本状况239

六、对确立我国新形势下鉴定人制度的探讨239

(二)对基本状况的评析240

(三)改革的思路242

七、关于适用鉴定人制度的有关规则243

(一)两大法系的相关做法243

(二)对我国鉴定人适用规则的一些看法246

八、关于鉴定人的权利与义务250

(一)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做法250

(二)对我国内地鉴定人权利与义务的探讨252

九、归论253

第十二章 论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证据方式新型模式之确255

255

一、判例简介:王新明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遵化市支公司保险赔偿纠纷案255

二、问题的提出260

三、对鉴定人在观念上的认识及在法律地位上的定位263

(一)英美法系的认识观及对鉴定人职能属性的界263

263

266

(二)大陆法系的认识观及对鉴定人职能属性的界266

(三)我国内地对鉴定人的认识观及其对鉴定法律273

地位之探讨273

四、对鉴定结论的质疑280

(一)质疑产生的必要前提——对鉴定结论局限性280

的认识280

(二)大陆法系对鉴定结论适用质疑程序的理念与285

做法285

(三)英美法系对鉴定结论适用质疑程序的理念与288

做法288

(四)对于我国就鉴定结论如何确立质疑制度的探291

291

五、对鉴定人的“意见”范围与证人证言的“事实”范围的探讨及其程序意义296

(一)英美法系的认识观296

(二)大陆法系的认识观301

(三)对我国相关问题的探讨302

(一)英美法系对鉴定结论的审查与采信307

六、对鉴定结论的审查与采信307

(三)关于对我国法官就鉴定结论进行审查与采信309

的探讨309

(二)大陆法系对鉴定结论的审查与采信309

七、关于鉴定人因职能行为造成损害的责任问题317

(一)概说317

(二)两大法系鉴定人的职能属性及其对责任的影响318

(三)对我国鉴定人责任问题的探讨322

八、归论325

第十三章 论事实推定及其证明效力330

一、判例简介:李真怀诉贵阳针织二厂劳动报酬案330

二、问题的提出332

三、对推定的一般认识332

四、推定属性之机理335

五、事实推定及基本属性336

六、事实推定与举证责任338

(二)适用规则之创设340

七、适用规则之设置340

(一)设置适用规则的必要性340

八、归论341

第十四章 对质证制度及相关问题的探讨345

一、判例简介:吉林市佛教协会北山玉皇阁诉吉林市佛教协会北山玉皇阁法物流通处租赁合同纠纷案345

二、问题的提出351

三、质证的概念351

四、质证程序的模式选择352

(一)英美法国家的质证模式352

(二)大陆法国家的质证模式354

(三)模式选择之优势比较355

(四)我国诉讼立法对质证模式的既定影响356

五、关于我国质证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358

(一)质证的主体问题358

(二)质证对象问题362

(三)关于质证的内容364

(四)关于质证的方式365

(五)质证制度与庭审方式的结构性调整366

六、归论372

第十五章 司法认知与禁止“自我归错”规则的适用374

一、判例简介:辛保森诉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湖北省枝城市支行储蓄存款案374

二、问题的提出376

三、法意解说377

四、对司法认知问题的中外比较与研讨378

五、对采用禁止“自我归错”规则的实务研讨381

六、归论381

第十六章 论确立司法认知的范围及法律效力384

一、判例简介:辽宁省工信科技实业公司诉黑龙江省绥化地区供销社经济贸易总公司等购销合同案384

二、问题的提出387

三、司法认知在证据法上的价值功能387

四、司法认知的对象389

五、对司法认知上所涉及“众所周知”的事实范围的界定399

(二)相对性说400

(一)普遍性说400

(三)区域性说401

六、司法认知的效力403

七、归论405

第十七章 论民事案件证明标准之确立407

一、判例简介:辽宁中贸发进出口公司诉海南中南能源发展公司易货贸易合同案407

二、问题的提出409

三、对证据标准的用语或表述411

(一)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414

四、民事案件证明标准与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比较414

(二)民事、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比较417

五、证明的程度与证明标准的量化425

六、“盖然性占优势”标准与“排除一切合理怀疑”标准解说429

(一)“盖然性占优势”标准429

(二)“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标准440

七、我国法官适用民事证明标准之确立444

(一)对我国立法上所设置证明标准之探析444

(二)对我国设置“法律真实”标准之探析448

八、归论456

第十八章 论举证责任制度中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之界定458

一、判例简介:海口蓝天实业发展公司诉海南国际招商股份有限公司购销钢材合同定金案458

二、问题的提出460

三、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的源流及与英美法系之比较461

(一)源流461

(二)与英美法系之比较465

四、行为责任之个性分析469

(一)行为责任的内涵469

(二)行为责任的个性特征472

(三)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有关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的探讨475

五、结果责任的个性分析477

(一)结果责任的成因——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状况的出现477

(二)结果责任的个性特征480

七、归论484

一、判例简介:杨玉林诉王作云等代销合同案486

第十九章 论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体系之构建486

二、问题的提出489

三、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源流489

四、现代举证责任分配的主要学说及评析491

(一)法规分类说491

(二)待证事实分类说492

(三)法律要件分类说493

(四)负担对抗说498

五、法律要件分类说遇到的挑战及评价504

六、探讨构建我国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立法和司法建议507

(一)对我国适用法律要件分类说作为审判时的理论507

依据之探讨507

(二)对我国举证责任分配适用一般规则与例外规则509

的探讨509

(三)对我国举证责任分配适用经验法则之探讨511

(四)对我国举证责任分配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之探讨513

七、归论515

后记518

1999《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毕玉谦著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刑事审判实务研究(1997 PDF版)
刑事审判实务研究
1997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判例民事上訴法(1992.07 PDF版)
判例民事上訴法
1992.07
判例民事訴訟法(1950.06 PDF版)
判例民事訴訟法
1950.06 弘文堂
最高法院判例研究  上册  民事判决评释(民国72.06 PDF版)
最高法院判例研究 上册 民事判决评释
民国72.06 汉林出版社
民法债权实务研究(民国66.06 PDF版)
民法债权实务研究
民国66.06 汉林出版社
票据法实务研究(1976.10 PDF版)
票据法实务研究
1976.10 汉林出版社
证据方法及证据能力研究  下( PDF版)
证据方法及证据能力研究 下
民法债权实务研究( PDF版)
民法债权实务研究
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1993 PDF版)
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
1993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  2(1999 PDF版)
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 2
1999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979 PDF版)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1979 三民书局
民事证据研究(1999 PDF版)
民事证据研究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大学用书  票据法实务研究(1987 PDF版)
大学用书 票据法实务研究
1987 汉林出版社
为垄断资本服务的资产阶级民法(1956 PDF版)
为垄断资本服务的资产阶级民法
1956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刑事判例研究(1997 PDF版)
刑事判例研究
1997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