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角色论》

目录1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角色11

一、社会角色理论的发展过程简述11

二、舞台角色与社会角色18

(一)角色概念的借用18

(二)社会舞台与戏剧舞台19

(三)舞台角色与社会角色20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24

(一)社会、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丛24

(二)社会角色的定义26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31

四、社会角色的产生和发展34

(一)个体与社会34

(二)社会发展与社会角色35

(三)社会需要与社会角色36

(一)客观性39

(二)对应性39

五、社会角色的特性39

(三)单一性40

(四)扮演性40

第二章 社会角色要素42

一、角色义务42

(一)角色义务的涵义42

(二)角色义务的确立44

(三)角色义务的履行44

(四)履行角色义务的过程46

二、角色权利47

(一)角色权利的涵义48

(二)角色权利的确立49

(三)角色权利的作用50

三、角色规范51

(一)社会规范和角色规范52

(二)角色规范的类型53

(三)角色规范形成的诸因素55

(四)角色规范的功能56

一、角色分类的意义和分类框架58

第三章 社会角色类型58

二、家庭角色、学校角色、职业角色与社会中角色61

(一)家庭角色61

(二)学校角色64

(三)职业角色65

(四)社会中角色65

三、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66

四、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68

五、永久角色、长期角色与临时角色70

六、主导角色与辅助角色71

七、正式角色与非正式角色72

(一)非正式角色之一:病态角色73

(二)非正式角色之二:新角色75

第四章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77

一、什么是先赋角色?什么是自致角色?77

(一)先赋角色77

(二)自致角色78

(一)由遗传和血缘决定的先赋角色79

二、两类先赋角色79

(二)由社会规定的先赋角色80

三、两类自致角色81

(一)自我成就角色82

(二)社会分配角色83

四、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的相互关系85

(一)先赋角色中的自致因素,自致角色中的先赋因素86

(二)两类角色此消彼长87

五、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自致角色89

第五章 性别角色92

一、性、性别和性别角色92

(一)两性的生理差别93

(二)两性的心理差别95

(三)两性在社会行为方面的差异96

二、性别角色的历史和现状98

(一)远古时代的性别角色98

(二)男性本位社会中的性别角色99

(三)现代社会中的性别角色102

三、性别角色差异分析104

(一)两性智力差异分析104

(二)性别角色期望的差异分析105

四、未来性别角色展望107

第六章 角色学习110

一、角色学习的内容110

(一)角色义务、角色权利和角色规范110

(二)角色情感和态度111

二、角色学习的特点114

(一)操作性114

(二)综合性114

(三)相互性115

(四)连续性116

(五)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的角色学习116

三、角色学习与社会化118

(二)角色意识的含义122

(一)角色认知与角色学习122

四、角色认知和角色意识122

(三)角色意识的形成123

(四)角色学习的关键在于增强角色意识124

第七章 角色扮演127

一、什么是角色扮演127

二、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和实际角色129

(一)理想角色129

(二)领悟角色130

(三)实际角色131

三、社会互动与角色扮演132

四、实现角色扮演的条件136

(一)角色扮演的主观条件136

(二)角色扮演的客观条件138

五、角色扮演技巧141

(一)什么是角色扮演技巧141

(二)八种角色扮演技巧144

(三)运用角色扮演技巧应有的基本态度146

一、社会冲突与角色冲突150

第八章 角色冲突150

二、角色冲突的类型152

(一)角色外冲突152

(二)角色间冲突152

(三)角色内冲突153

三、产生角色冲突的原因155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155

(二)他人期望方面的原因157

(三)个体方面的原因158

四、角色冲突的调适159

(一)社会协调160

(二)个体协调161

五、个体协调的原则与方法161

(一)个体协调的原则161

(二)个体协调的方法162

一、社会控制与角色建设164

(一)什么是社会控制164

第九章 角色建设164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165

(三)角色规范是社会规范的综合体167

二、角色建设的内容169

(一)制定角色规范169

(二)强化角色意识170

(三)组织角色学习171

(四)建立角色行为的监控机制171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变迁172

三、社会主义社会与角色建设172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流动173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开放174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角色建设177

四、社会主义社会角色建设中的几个问题178

(一)制度建设与道德习俗建设的关系179

(二)成文规范建设与不成文规范建设的关系180

(三)规范建设与监督执法部门建设的关系180

(四)角色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181

后记182

1992《社会角色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丁水木,张绪山著 1992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1993 PDF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
1993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角色理论研究(1991年12月 PDF版)
角色理论研究
1991年12月 杭州大学出版社
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1988 PDF版)
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
1988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1994 PDF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
1994 北京:时事出版社
危险角色(1997 PDF版)
危险角色
1997 珠海:珠海出版社
社会角色与健康(1992 PDF版)
社会角色与健康
1992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家庭角色(1991 PDF版)
家庭角色
1991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传媒角色论  新闻传媒角色与个性风格(1999 PDF版)
传媒角色论 新闻传媒角色与个性风格
1999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社会七色录(1989 PDF版)
社会七色录
198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1988 PDF版)
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
1988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西方社会形形色色(1984 PDF版)
西方社会形形色色
1984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观察社会的视角  社区新论(1991 PDF版)
观察社会的视角 社区新论
1991 北京:知识出版社
危险角色(1998 PDF版)
危险角色
1998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1994 PDF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
1994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1993 PDF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
1993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